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艺学概论第 5 讲:文学的本质论 (四:手段论的文学本质论至今为止 ,我们讲述了关于文学本质的三种理论,即 :哲理论、情感论和历史论的文学本质论。回顾这些理论的内容,我们发现 :它们都是从文学作为以语言为媒介的一种符号活动所表达的内容即表现对象上来界定文学的本质的。因而 ,从理论形态上,我们可以将它们归为一般意义上的事实论 (这里的事实仅指文学作为符号活动表现了什么意义上的事实 ,而不包括表现的目的和手段意义上的特殊事实。与历史上存在的相关文学事实相对证 ,我们可以发现 :上述各种事实论 (表现哲理、情感、历史的文学本质论都是与一定的文学事实相符合因而都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与此同时 ,我们又可以发现 :它们的适用范围又都是有限的 (广义的历史论的文学本质论除外 , 也就是说 ,它们都只能解释一部分文学现象而不能解释所有的文学现象 ,因而 ,它们的合理性又都是有限的。将上述文学本质论与相关的文学事实相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上述各种文学本质论其实都是关于某种类型的文学的本质论 ,即:它们分别是关于哲理文学、抒情文学和历史文学的本质论。回顾我们关于语言文化的性质及类型的判断活动 ,我们可以发现 :我们判断语言文化的性质及类型 ,依据的并不仅仅是语言作品表现了什么 (即表现对象 ,此外 ,还有表现方法与存在形式等。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文学本质论中 ,有些文学本质论就是从表现方法与存在形式等角度来看待文学的本质问题的。 对这些文学本质论的了解显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学的本质问题。下面 ,就让我们来介绍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讨论文学本质问题的理论即技法论的文学本质论。在介绍事实 (内容论的文学本质论时 ,我们看到 :某些理论家实际上也已经从表现技法方面谈论过的文学本质。例如 :观人真德秀的文学诗宋代的理学“以诗人比兴之体 ,发圣人义理之秘” ,是同时从目的与手段两个方面来阐述文学的本质的。在他看来 :从表现手法上看 ,文学不同于一般哲学 (乃至历史和其他著作-学资学习网 -提供考研资料 -的地方就在于经常使用比兴的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作家薄伽丘说:“为了使真理显得更可爱,诗人们用寓言而不是用别的方法来隐藏显示 真理”。从这段话中 ,我们可以看出 :在薄伽丘看来 ,诗人与哲学家用来表现真理的手法是有所不同的:诗人是用寓言的方式来表现真理的 ,而一般哲学家则直接用概念系统来表现真理。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人锡德尼说 :“凡是哲学家说应该做的事 ,诗人就假定某一个人做了这事 ,给这过程画了一幅完美的图画来 ,因而把一般概念和个别范例结合到一起。”从这段话中 ,我们同样可以看出 :在锡德尼看来 ,诗(文学与一般哲学论著在表现手法及相应的存在形态上是有所不同的,即 :文学通常采用形象化的表现手法来表现非感性的意识内容 ,因而文学作品中的内容通常是以感性形象与非感性意识内容融合统一的方式存在的 ,而一般哲学论著则通常采用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来表达哲理 ,因而 ,一般哲学论著中的内容通常都是抽象概念与命题的形式存在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说 :“我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 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事件、 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 ,写出风俗史。”从中 ,我们也可以看出 :在巴尔扎克看来 , 小说家写作为社会风俗史的小说与一般史家写历史所用的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史家据史实原貌而写 ,不能虚构 ,小说家为了塑造典型人物则可对来自现实生活的素材加以综合、改造乃至辅以适当的虚构。虽然中西古代、近代史上都有人从表现手法方面论述过文学的性质 ,但自觉的较为系统的技法论的文学本质论的出现是相当晚的。在西方 ,这种文学本质论正式出现并在一定范围内在文学理论中占主流地位的时间是 19 世纪中后期至 20 世纪前期(约。 1930 至 1850英国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王尔德(OscarWilde,1854-学资学习网 -提供考研资料 -1900 可以说是技法论文学本质论的早期代表人物。他说 :“形式就是一切 ,从崇拜形式出发 ,就没有什么你所看不到的艺术奥秘。 ”1 他还说 :“形式和技巧本身就是十分令人满意的 ,并且本身便是目的。 ”2 王尔德注意到 :当时流行的表现论 (这里主要指情感表现论的文学理论只回答了文学作为符号活动表现什么的问题,却没有回答文学怎么表现的问题 ;而在他看来 :文学的根本问题 (正在于怎么表现 ,而不在于表现什么。他说 :“简单地表达欢乐同仅仅作为个人来作痛苦的呼嚎一样不算诗歌 ,”3 写诗应“纯粹从形式 这里的形式兼具结构与技法之义 中得到灵感”。4 从王尔德的上述言论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一、在王尔德眼里 ,作为语言活动与语言产品,文学是有好的与不好的或艺术的与非艺术的或真正的(合格的与非真正的 (不合格的1唯美主义 ,赵澧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第 156 页。2唯美主义 ,赵澧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第 92 页。3唯美主义 ,赵澧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第 88 页。4唯美主义 ,赵澧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第 175 页。之分的 ;二、在王尔德看来 ,决定语言活动和语言产品是否是作为艺术的文学的标准不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而是决定着表现的好坏的技法以及由此形成并体现着技法的形式。要而言之 ,王尔德的形式论 (技法论艺术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艺术在于形式 ;艺术是人运用一定的技法创造(具有美的形式 (的事物的活动。而他关于 (作为艺术的文学的基本观点则可概括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来自于作为表现技法的形式以及体现着技法的结构意义上的形式,作为艺术的文学作品是具有形式(主要指技法美的语言作品。形式主义 (主要指技法论文艺理论的后期 (20 世纪初期代表人物主要是俄国的什克洛夫斯基和雅各布森。1917 年 ,什克洛夫斯基发表作为技法的艺术 (或译艺术即技法一文。该文被-学资学习网 -提供考研资料 -标志。生的诞学派正式义中的形式主论理艺术是认为并被” 的宣言义形式主 “为誉关于艺术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 :“正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或译 :感受 , 感觉 或译 :感受 到事物的存在 ,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 ,才存在所谓的艺术。 ” 5 在此 ,什克洛夫斯基将艺术的目的归为唤起人对事物的感受。什克洛夫斯基对人的感受(感知与情感心理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知道 :人在惯常刺激的持续作用下会降低乃至丧失对于刺激的感受性 ,从而对事物“视而不见”(感受不到或产生自动化反应快捷的感知与理解 (一感即知但在情感上却无动于衷的反应。什氏认为:感受的麻木或意识的自动化使人变成了毫无生气的机械 ,变成了非人 ,这种生存状态是异化的、可悲的。在什氏看来 ,艺术是反抗对于事物感到麻木或产生自动化反应这种异化的生存状态的有效方式 ,艺术正是为此而存在的。他说 :“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提供为一种可观可见之物 或译 :可感受之物 ,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艺术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 或译反常化 、陌生化 的手法 ,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的手法。因为在艺术中感受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理应使之延长。” 6 他还说 :艺术“是为使感受摆脱自动化而特意创作的 ,而且 , 创造者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视感 ,他的制作是人为的 ,以便对他的感受能够留住 , 达到最大的强度和尽可能持久。 ”7 在此 ,什氏明确提出 :艺术的目的是反抗感受的麻木和意识的自动化从而使人重新获得对于事物的新鲜感受 ,艺术的手法就是反常化手法。在什氏看来 ,艺术活动的目的是容易确定的 ,如何通过对于有效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来实现目的则是困难的 ,所以 ,在艺术活动的手段与目的两个方面中 ,什氏更看重手段 ,以至于提出了从表面上看起来显得片面的“艺术即技法”的观点。实际上 ,作为技法或技艺的艺术正是“艺术 (Art/Tekhne”一词的最古老也最宽泛的涵义。什克洛夫斯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艺术”一词的。从技艺论的角度看 ,人为事物的艺术性的有无和高低就是人在创造或制作某个事物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艺水平的有无和高低。什克洛夫斯基说 :“事物的艺术性 ,它之归-学资学习网 -提供考研资料 -6(苏什克洛夫斯基 :散文理论 ,刘宗次译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4 年,第 10 页。属为诗 ,是我们的感受方式产生的结果。而我们 (在狭义上称为 有艺术性的事物性艺术 有为制作的目的也在于力求使之一定被感受 ,的 出来 是用特殊手法制作则的事物。”8 在此 ,什克洛夫斯基将艺术性看作人为事物能打动我们的感受 感觉与情感 的特性 ,也即可感受性或可审美性 (从人为事物能打动人的情感方面来看 ;而他在此所说的艺术所用的“特殊手法”即他所说的“反常化手法” 。反常的手法是相对于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时所惯常使用的手法来说的。但实际上 ,什氏在讨论艺术问题时所说的“反常化手法”并非指一切相对于惯常手法来说的反常手法 ,而只是指其中一部分反常手法 ,即与艺术目的有关的反常手法 ,确切地说 ,是以让人产生新鲜生动的感受为目的的反常手法 (人在从事哲学与科学及相关的符号活动时所采用的方法相对于人在从事日常活动及相关的符号活动时所采用的方法来说也是反常的或具有一定反常性的 ,但这种以认识为目的的反常方法并不是什氏所说的“反常化手法” 。相对于获得新鲜生动的感受这一艺术目的来说 ,人们在日常思维与日常语言活动中不用或少用的手法比喻、比拟 (拟人、拟物、借代、暗示、象征、夸张、节奏韵律、对称、对比、复杂化等都可算是“反常化”的艺术手法。总结什氏从目的与手段两个方面关于艺术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其艺术观概括为:艺术是以反常化手法加工和组合自然材料从而形成能够给人以新鲜生动的感受的即具有可审美性的人工产品的活动。什克洛夫斯基关于艺术的上述论述虽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