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 周庄水韵作者:赵丽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3)品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4)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感受。(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4)增强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2)引导学生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出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2、难点: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长江之水、黄河之水、漓江之水、瀑布图片引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二、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水韵”指什么? 1、“韵”的7种解释2、水韵:水的韵味,这里指有关水的美景。 三、游记知识 游记要点明( 时间 )( 地点 ),交代( 游踪 )( 观赏顺 序 )抓住( 景物特点)并做到情景交融。四、作者简介: 赵丽宏,男,当代作家。1951年生,大学毕业后,曾任上海萌芽文学杂志编辑,之后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以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见长,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30多部诗集、散文集和报告文学集。五、周庄简介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欣赏图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六、积累字词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眩目 耀眼晶莹 光亮透明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谛听 仔细听娴熟 熟练摇曳 摇动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周庄整体上留给作者的是什么印象?2、作者写了自己几次游周庄?向我们描绘了古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幅画面。第 二 课 时一、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概括全文内容。第一部分(13)述说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第二部分(46)抒写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二、分析课文,品味探究(一)讨论第一部分。 、阅读第一自然段,讨论问题: ()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乌篷船水中摇橹时,水面出现倒影的美丽画面。 ()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 周庄水美: 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本体、喻体,并说出其作用。 2、阅读第二自然段,讨论问题: (1)反问句“还有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作者强调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 (2)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 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3、阅读第三自然段,讨论问题: (1)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在原文中找出。 -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2) 作者对周庄水乡的整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3)文中哪个句子体现了作者对这样的印象的评价?-“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4)“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4、第一部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1)水中倒影美丽(2)小河泛舟诗意(3)整体布局巧妙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石桥、行人、小舟,古雅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二)讨论第二部分1.文中写了作者三次到周庄,每一次去周庄的感受如何?完成下列表格。 2. 你知道“水墨画”和 “版画”两者有何不同吗? 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次数时间观察角度作者印象景物特点详略安排第一次仲春雨中 视觉(色彩)水墨 画恬淡宁静略写第二次冬天 雪后 视觉(色彩)听觉(声音)版画色彩鲜明万般柔情略写第三次春夜旅游节视觉(色彩) 如梦境多姿多彩 归纳:从不同季节,选择不同景物,多角度描写“水韵”。-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版画:指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铜版、锌版、木版、石版、麻胶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国画。(三)品味语言1、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用词准确,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 舒适感。2、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形容雪融化的声音,丰富不单调3、细细谛听,水生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视觉和听觉融合起来,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四)讨论分析(5、6自然段)1、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那些景物?-描绘了节日夜景:岸上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声、礼花、彩光、欢呼声等;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照时间顺序(以先后为序) , 空间顺序(岸上河中天上地上) 空间顺序由岸上到河中,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3、文中写古镇的尽头幽静暗淡的环境有何作用?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又有什么特殊用意? 衬托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 4、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5、这样的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什么联系?-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6、第三次游周庄为什么详写?- 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了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着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领会其神韵,本文作者写了三次周庄水乡之游,感受一次比一次多,一次比一次深,所以第三次游览周庄详写,仔细观赏,细细品味,多角度地领略其境界之妙处。三、品味阅读1、“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品味: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2、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品味:描绘了周庄在烟雨笼罩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朦胧美。 3、“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品味: 从滴水、流水的声音方面来表现周庄的水声充满柔情。由水声联想到“江南丝竹”,而下文第三次游周庄真的在河面上听到江南丝竹管弦声,先虚后实,前后照应,意境优美。 4、“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 - -品味:这里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以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绚丽多姿。 四、拓展延伸 1、 将本文与巴东三峡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两篇课文的不同构思方法。 -相同点:两篇文章均为游记,又同为历时性描写。 -不同点: 巴东三峡展示的是旅行的全过程,本文则着重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巴东三峡一文是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双向顺序来记叙的,而本文记叙的对象、空间虽相同但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 五、归纳总结1、周庄水韵的“水韵”指什么?-情韵:古朴,宁静,清幽柔美,多彩多姿最主要指的是柔美。2、主旨:这篇游记通过写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所见所感,充分展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六、作业比较阅读课后练习四附文江南(课本P11)阅读感悟周庄(作者:王朔)一文。思考以下问题:周庄的神韵是什么?今日的周庄失去的灵魂的原因是什么?全文写作风格是怎样的?文中最后一句起到什么作用?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片段作文:描写某一季节的景色。要求:抓住这一季节景物的特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字数200字左右)教学反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