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瑶医特色诊疗法目诊的概述 文章来源:中国瑶医网 2008-2-28 10:14:31 (一)概念 瑶医目诊是瑶医诊法中最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通过观察眼睛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诊法。它可以通过人的眼睛,来判断整体及各部位的健康状况,从而诊断或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给我们提供治疗或预防的依据,它主要是根据患者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诊断整体上疾病所在各部位的病变、损伤及机能紊乱的全息诊法。(二)瑶医目诊的特点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1、诊断准确、迅速:自从目诊运用于临床后,其诊断价值逐步提高。例如黑晴诊法诊断符合率达85.5%,瑶医白晴诊法达80%以上。而且其诊断迅速,只要用放大镜或肉眼一看就可以知道患者得了什么病或将患什么病。2、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目诊法设备简单,只用67倍的放大镜即可开展工作。在室内外,田头地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均可进行检查,不受体位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医生一手挣开患者的眼睑,协作视线,另一手持放大镜即可观察,无任何副作用,病人亦无任何不适,医患配合,病人乐于就诊。3、无副作用,经济安全、便于推广: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如B超、CT、MRI等),但检查费用偏高,故不易在我国广大基层普及运用。因此,目诊法就更显示出它的优点,即无任何创伤、操作简便,经济可靠、便于推广。4、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对于目诊法来讲,司外揣内的“外”主要指眼睛的外在变化或局部表现。“内”则是指机体内部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见微知著的“微”就是指眼睛的外在微细变化,“著”则指人体阴阳的失调及脏腑、气血津液、筋脉的相关病变。这些认识方法正体现出瑶医的人与外界相通的观念,说明了目诊理论的科学性。5、有助于广泛普查:瑶医目诊法发展到今天,已经诊断出包括癌症在内的内、外、妇、儿、皮肤、传染、五官等科疾病,并且具有一次即可体检全身健康状况及预测疾病的功能,因为全身各部位的病变均可在眼部表现出来。因此,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综合分析,就完全可以得知全身各部位的健康状况,不用任何仪器就可以起到初步普查全身各脏腑功能的作用。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患者和主管医师,以便更好地了解病人,掌握病情。6、预测未病,防患于未然:瑶医目诊法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早期预测疾病的功能。它能在极早期,甚至在其他任何体征尚未出现之前就探查出器质性的病变,尤其重要的是,它能预测出1015年后可能发展成无法康复的慢性疾病。(三)目诊的临床意义 我们知道,目为视觉器官,属五官之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传递情感,反映一个人内心的思维,监测身体的健康状况。目与全身通过经络联系得非常紧密,故望目可“见微知著”、“一目了然”,在临床上目诊可诊断150种病症,且准确率高达80%以上。在传统医学的目诊运用中,诊目可辨表里、审寒热、定虚实、察气血,甚或起到“决疾病而卜死生、究病机而知进退、测未病而防未然”的临床意义。故素有“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的评价,将目诊的临床意义提到空前的高度。(四)望目诊病的理论基础 目诊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虽然眼睛是一个局部器官,但它通过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的经络与脏腑,与其他器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使全身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若经络脏腑功能失调,则可影响到目,而使目发生各种变化。1、目与经络的关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精”。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地与眼发生着联系,手三阳经上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手三阳与足三阳在头面目部交接,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上头系、目系。另外,有手足三阳之筋分布于眼及眼周围,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阴跷脉,阳跷脉和阳维脉亦与眼有直接的关系。以上说明了目通过经络与整体保持着有机的联系,发挥和维持眼的正常生理功能。2、目与脏腑的关系 眼睛是人体的五官之一,虽属局部器官,但“五脏六腑之精皆上荣于目”,故目与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眼是依赖五脏六腑精气的濡养,才能发挥其视物辨色、审长短等正常的生理作用,如果脏腑功能失调,目失精气濡养,其目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则表现出各种异常现象。眼与肝胆的关系:眼与肝胆的联系主要靠经络来贯通,灵枢经脉篇说:“足厥阴肝脉,连目系。” 另外素问金匮真言诊亦说:“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受血而能视”,同时“肝在液为泪”故肝气调和,目能辨色。肝胆又互为表里,所以目亦与胆有密切联系。眼与心、小肠的关系:心主血脉,诸脉属目,目得血养,故而能视。心主藏神、目为心使、故目能反映心理状态。心气司动,气调目明。另外,心脏属火,火发神光,则目视精明。心与小肠脏腑相合,互为表里,故目与小肠亦有密切联系。眼与肺、大肠的关系:肺主气,司呼吸,气和则目明,气脱则目不明。肺主宣降,气机通利则目得卫气固护而能运转。肺气通调水道,水道通利而目得水液润泽,则目睛得到濡养。另外,肺与大肠脏腑相属,互为表里,故目与大肠亦有联系。眼与脾胃的关系:脾主运化,运化功能正常,脏腑精气方能上注于目。脾主升清,清阳之气得上升于目,目得温煦,目窍才通利。脾气又统血,血随气行,血运于目络,目则可视。另外,脾主肌肉,司睑开合,脾胃脏腑相属,互为表里,故目与胃亦有联系。眼与肾、膀胱的关系:肾生脑髓,目系又属脑,故目与肾相通。肾主水液,气化正常,则水液充满眼目,润泽濡养。肾与膀胱相属,互为表里,故目与膀胱亦有联系。3、目与精、气、血、津液、神的关系 眼之视觉功能还在于精、气、血、津液的濡养和神的主宰作用。证治准绳七窍门指出目中最重要的神膏、神水、神光、真精、真气、真血皆赖精、气、血、津液和神等所养化及维持。并进一步指出:“瞳神,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阴阳之妙用,水火之精华,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神,气为运用,神则维持”,由此可见,眼与气、血、精、津液、神的关系,也同脏腑、经络一样,是非常密切的。现代医学则从分子细胞学、微循环理论、生物全息论等方面说明了躯体可以通过体液和神经,将各种病变信息反映在眼睛上,我们通过观察眼睛的微细变化,即可诊断全身的病变。(五)瑶医目诊法的运用 目诊的部位有巩膜、球结膜、虹膜和眼睑、眉毛等,传统医学将这些部分称为五轮,即白睛(巩膜、球结膜)属肺,称气轮;黑睛(虹膜)属肝、称风轮;眼睑属脾胃,称肉轮;目眦属心,称血轮。通过观察相应部位即可诊断全身病变。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目诊方法,如黑睛诊法、眼球经区诊法、天人地三部形色目诊以及白睛诊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