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学习必须要体现其书面性语言表达是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一个心理过程。一个人的思想在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别人是无法感知的,只有借助于言语这个工具,思想表达才有可能成为现实。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和文化品位,甚而至于他个人的工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特意强调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鉴于此项目标,准确、简明、连贯、得体,仍可作为语文学习的标准,因为满口或满纸方言土语,重复罗嗦,含混不清,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都不可能是语文学习的最佳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表达与交流中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辨清口语与书面二者的区别。表达与交流是一种书面性的规范教育。表达与交流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的,另一个是书面的。口语表达更多的是依靠情境性来确定其语言的运用,所以在日常的交流中并不一定要把话说完整,而书面表达缺少了情境性,所要求一种完整性的表述。汉语中的口语与书面语大体上有如下方面的不同:首先是发音方面的不同。口语是方言,书面语是普通话。其次是词汇方面。口语一般词汇量少,词汇范围狭窄,多方言土语,主体多为日常生活词汇。且因受地域条件的影响,其交际作用受到很大限制。书面语的一般词汇量大,多承传了中国古典文化词汇,蕴含信息量大,交际中多使用书面语。第三是语法方面的不同。口语的语法比较简单、宽松、不规范;而书面语的语法相对比较复杂、严格、规范化。由于有具体语境的帮助,口语的冗余度大,允许出现大量的重复哕嗦语句;而书面语则要求精练、准确。语序方面,口语不严格,句子成分的位置不固定,可以前后颠倒。而书面语的句子成分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较少出现倒装现象。句子修饰成分上,口语较少使用,而书面语可以重叠使用。复句方面,口语使用得较少,即使有复句,也大多是用“意合法”来组织的。而书面语中复句使用得多,关联词语总量也大。因为受特定语境的限制,书面语中的省略语是有条件的,且不能有随意性。口语因为语境宽松,即使省略了某些成份,人们也能理解其含义。口语表达与书面语表达的语境条件要求是不相同的。口头言语表达的情景性、对象性、现场性比较强,因此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要强,临场应变能力要强;而书面言语表达,则不需要考虑那么多的现场因素,而且时间相对口头言语表达来说要充足得多。所以,如果一个人的自我监控能力不好,不能很熟练的操纵自己心理因素,在人多的场合一说话就害怕、紧张,应变能力就会削弱,那么他的口头言语表达一定会受到限制;但是如果让他纯粹进行书面言语表达,那么他就可能很放松,进而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口语表达能力不等于书面表达能力。有人说,让学生把自己怎样说的,用笔写下来就是作文,因为每人每天要说3万多字。这貌似极其简单的且又很有道理的道理,琢磨一下,情况未必完全如此。现实中,有的学生“想到写不出”,他们想的很清楚,该怎样写,怎样写,但动笔了,却是一团乱麻,全然不知道该怎样去写,即使写出来了,也和最初自己的构想相差甚远,甚而与最初的设想相悖。有的学生“能说不能写”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极强,说起来滔滔不绝,让他坐下来形成文字,他却完全没有了说时的那份激情。究其原因,是因为“思”与“写”,“说”与“写”,它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它们是不能随意划等号的。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但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却较低。余秋雨等学者的书面语言水平很高,口头语言水平同样也不逊色,而且可以直接作为书面语言使用,确有心口如一的境界。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较强,但它并不等于书面语言能力就一定强。语文学习必须要体现书面性。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上的模糊,误认为读写是书面语能力,听说则是口语能力。其实无论听说还是读写,需要发展的都是书面语能力。听和说,是口头交际,但它使用的语言却不一定是口语;反之,读和写,是书面交际,但它所用的语言也未必是书面语。听说读写是指的言语行为,而口语和书面语指的是语言形式。二者有异有同,但绝不等同。儿童学习口语,是低级阶段的任务;进入学校之后的任务主要是学习书面语言,这是高级阶段。其要求更接近于“书面要求下的口语表达与交流”和“书面表达与交流”。也就是说,课堂中的“表达与交流”不同于生活中的自由表达和交流,我们的训练其实是要体现书面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口头语言表达的具体形式有复述、口头作文、演讲、辩论等,书面语言表达的具体形式有日记、作文等。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表达形式,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语文教学。首先,必须明确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这个主要目标。课堂教学中,忌满口(纸)土词俚语的泛滥。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口语主要原来主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要转向书面语言寻求能量;书面语原来主要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汲取养分,除继续有效巩固提高充实这方面的优势之外,还要有选择地从现实生活中吸收养分,互利互惠,经过一定专门的应用训练过程,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在书面语言这个地基上,建造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大厦。如在词汇教学方面,我们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工作记忆能力,储存一定量的词汇,即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词汇系统,以备在运用时,迅速、准确地调取使用。其次,加强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要注意强化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对于“能说不能写”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具体分析,口头表达的时候为什么精彩,书面语言应该怎么学习口头语言,让学生回忆、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对实际上,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很具体的技巧,如怎么开头,怎么过渡,怎么结尾,怎么深化主题等等。同时,要多看书,摘名句,这也是一种积累。对“能写不能说”的学生,力争让他们构建起自己的知识图式,加强信息记忆训练,提高迅速提取能力,鼓励其多参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其短时迅速转换的能力。第一级转换,是从思维到内部言语的转换。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表达的转换。经过一级转换之后,内部言语通过工作记忆暂时储存过程,在进入二级转换之前,还要经过一个表达通道开关。当运用口头言语表达时,书面言语通道关闭,口头言语通道接通,则内部言语经二级转换后进入口头言语表达;运用书面言语表达时亦然。需要注意的是,在二级转换中口头言语表达与书面言语表达是不完全相同的过程,但是有相当部分的重叠。例如,有些人(余秋雨等)的外部口头言语水平很高,可以直接作为外部书面言语,即达到“心口如一,言文一致”的境界。第三级转换,是专指外部书面表达的转换过程。二级转换与三级转换之间有一个过滤器,它作用是将二级转换的结果进行筛选:加工充分、质量好、能直接用于书面言语表达的部分被放行;其余的则进入三级转换,即进入再加工器,进行增删、更换、修饰等加工,合格之后进入外部书面言语表达;有关内容、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需要加工的部分,则返回到内部言语,直至思维。三级转换是外部书面言语表达的重要但并非必要的转换过程,外部口头言语表达不经过三级转换。整个加工过程都在自我监控下进行。1. 过滤器的筛选应该包含在三级转换的过程中。我觉得过滤器的作用和三级转换的作用是相似的,都是使最后输出外部言语更趋完善,同时过滤器应该是三级转换过程的起始环节,而且这两个过程在实际中有时候是混合起作用的。因此,应该将其包含在三级转换的过程之中。2. 外部口头言语表达的过程一样也经过过滤器的筛选和三级转换。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了解到外部书面言语表达比外部口头言语的表达多经过两个环节:过滤器和三级转换。我认为,内部口头言语转化为外部口头言语时,同样也应该有这两个环节存在,只是在这两个环节中进行筛选和转换的时间间隔与外部书面言语表达的相比,要迅速的多。例如:有些人在进行言语表达时,会有短暂的思考、停顿,或者不自觉地加入习惯语的时候,这个短暂的行为即是他们在头脑中进行口头言语表达的三级转换。3. 三级转换应该是二级转换的次级转换过程,包含在二级转换过程中。我同意刘淼老师的这一观点,即三级转换是重要的但是不是必要的阶段。对于一些成熟的作家或者演讲家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了很高的言语表达能力,思维和表达常常几乎能够同步,因此外部言语表达也无需过多地经过三级转换,就能够“下笔如有神”、“出口成章”。正是由于三级转换并不是言语表达过程中必要的阶段,。所以我认为,这一级转换应该属于二级转换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是在二级转换过程中,对经过通道开关过滤的内部言语进行再加工的一个过程。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言语表达的心理过程,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有意识地提高自我言语表达能力。2. 解释“能说不能写,能写不能说”这一同一个体口头言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现象,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1) 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不同。语言表达不是空中楼阁,不管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它们靠的都是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精湛的专门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提炼及至升华方面指导,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要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口头言语表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对书面言语表达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不平衡的,例如有的学生可能是前者优于后者,而有的学生可能却相反,因此,就造成学生口头言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现象。(2) 转换时间不同。思维转化成内部语言之后,它就为下一步的继续加工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口头语言因为受到时间和现实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内部言语进行简单加工处理,进而迅速转换为外部口头言语。而书面语言由于受时间限制比较小,可以在充足的时间内,反复推敲、斟酌、调整、删减内部言语信息,从而使最后的言语表达更趋于完善,从而最终完成高质量的语言表达。因此与思维进入工作记忆的时间差很大(相对于外部口头言语来说),所以容易造成信息在长时间的转换过程中丢失。这是造成某些人“能说不能写”的原因之一。然而,因为,时间充足可以让他能够如果让他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一个口头言语表达任务,则可能无法胜任。这样的人则是“能写不能说”。(3) 工作记忆能力的高低。工作记忆能力的高低,也同样影响着信息的储存和遗忘,继而影响到口头言语表达和书面言语表达的不平衡。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记忆能力高,那么他就可能同时擅长口头言语表达和书面言语表达;但是如果他的工作记忆能力不高,那么他就可能擅长口头言语表达,而不擅长书面言语表达,因为外部口头言语表达所需要时间相对于外部书面言语要短得多。儿童上学以后,学习写字、阅读,那么他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主要就是在这七个方面的提高。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现行的中小学大纲和教材之所以不很成功,就是没有按它办事。人们为了达到互相交流,互相理解,进行共同的社会活动的目的,必须借助于言语这一交际工具来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语言表达是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一个心理过程。一个人的思想在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别人是无法感知的,只有借助于言语这个工具,完成书面或者口语的表达,思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言语表达,主要包括口头言语的表达和书面言语的表达。口语的表达即说话,是将说话者头脑中要传达的意义转换成声音,这些声音由具有一定句法结构的语音序列构成,能让听话者听到。书面言语的表达,是指人们利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写作过程。言语具有交际的功能。人是社会的动物。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调整好、维持好、发展好,人际之间就缺少不了交际。交际需要列入仅次于生理和安全需要的基本生存需要。“交际”是人们凭借一定的载体来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活动。就其凭借的载体来看,“交际”可以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人们利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来进行的交际。非言语交际就是人们使用除言语以外的载体来进行的交际。比如,使用实物、体姿、目光、表情等载体来进行交际。在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是最重要的交际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言语和非言语的两种载体中,言语是最重要的,非言语的符号只能是辅助性的载体,它必须以言语做基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