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个人陈述范文尊敬的北京邮电大学大学招生办:您们好!我叫,女,今年18 岁。是 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高三班学生。一直以来,我成绩优异,团结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当班长,一直当到高一,获得了很多奖励: 三好学生 、 优秀班干部 、 优秀团干部 这些荣誉并不是我刻意去争、去抢过来的,而是老师、学校对我热心学校工作的一种肯定。所以,我对这些奖励一直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它们为我带来的荣誉。同时,更感谢那些始终关心我、爱护我的老师们,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自强自立。我这人属于双向性格,有时会沉静地去思考、处理问题,但绝大多数时候,我是一个蹦蹦跳跳、说话口无遮拦的 马大哈 ,这也许与我冷静处事但又不乏幽默感的家庭环境有关吧!我很喜欢看书,像爸爸一样是个 书虫 ,也喜欢滑冰,弹琴(古筝)等一些娱乐性活动。要说起我最喜欢并拿手的,莫过于朗诵和弹琴了。当一句句诗意的语言震撼我的心灵的时候,我通常对待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大声读出来,我感觉这样才能得到心灵的升华。说到学习,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个比较有自制力的人,知道该学习的时候不能够分心,并且也能够遵守它。可我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 书呆子 - 一心扑在学习上,而不注重与人交往、娱乐之类。我是一个6 q比1 q高的人。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无助、最伤心时悄悄送去关怀;也会在两人吵架后,劝他们换位思考一下,最终让他们和好。其实,这也是源于妈妈小时候曾告诉我的一句话: 让别人快乐就是你自己最大的快乐! 我的外向性格理所当然使我拥有了对外界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也使我养成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习惯。它还是我认识贵校的一根红线 哩记得那是在我刚升入高中的军训期间,休息时,我拉着一个好友去看一中统文化熏陶的男孩子,很喜欢看诸子百家的书。犹记得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诸子的书大概是道德经,而后是论语。现在想来,这两本书对我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使我从小就有了平静而自然的心态和博大而宽容的胸襟。再后来,我读的书越来越多,诸子就再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于是开始读史:从史记到晋书,我仿佛获新生般,随着这些伟大的史官们的文字,伴着那些王侯将相们,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岁月。我喜欢拿诸子的言论,代入到那些王侯将相的人生中,从而相互印证;我还喜欢从自己经历的事情,联想到史书中的记录,得出个 与古人暗和 的结论,而后暗自得意。读史书,越读越有乐趣,越品越有回味,尤其是读到自己崇拜的人,譬如谢安。我崇拜谢安,主要是因为欣赏他的那种平常心、通脱心还有他的处世之道,而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其实不光是书,围棋对我的影响也很深远。我是自七岁半学棋的,较之同龄人颇晚,那是因为父母从不限制我的发展:之前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父母提议我学小号,于是去学。后来偶然全心喜欢上围棋,父母便许我弃了小号,让我去学棋。大概学了有半年多罢,我便与比我早几年学棋的同龄人旗鼓相当了。诚然,我小时候也曾有过有朝一日成为世界冠军这样的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觉得学围棋更主要的其实是为了陶冶情操,而非其它。围棋让我能面对挫折,教会了我保持内心的宁静,而且那时候记下的围棋十诀,其实非特是 围棋 的十诀,像不得贪胜 、 舍小就大 、 慎勿轻速 这样的道理,不也是人生的哲学吗?旧时称赞一个人才华横溢,往往言此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我于琴一道只是门外汉,于书画也只会鉴赏把玩而已,倒是对于诗词歌赋常常颇有见解。我常写旧体诗,很喜欢听那些平平仄仄的婉转悠扬。甚至为了读通入声字,还曾有过学习广东话的想法,可惜无人教我。我写诗,写词,也写文,喜欢从古文字中寻找那种蕴藉着悠远意境的感觉,喜欢赠给需要鼓励、安慰的朋友一篇小序,喜欢和朋友唱和,也喜欢自我陶醉。我还喜欢尝试各种文体,体会各个时代的语言风格。我的这类作品都附于申请资料后,俱是从以前自编的几个集子中摘选的,总体来说可以代表我的最高水平,因是用作求学,联想起古人求仕来,自拟其名目为干谒集。其实除书、棋、诗三者之外,我还有许多特长和爱好,但我终非是东方朔,是以总嫌文章冗长,只好在修改文章时,将之省去了。人皆言 爱好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后半句虽有待我用一生的光阴去印证,但前半句已是被我证明过的了。我自幼不大喜欢与人争胜,这大概是习自老庄。即使很重要的围棋比赛,胜负也只作谈资罢了,却不十分放在心上。后来与人讨论围棋和(中国)象棋的区别,得出的结论是:围棋颇有道家风,象棋颇有儒家风。信哉!我便是爱道家的。自小来,我便喜欢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样的对子以及这样的感觉。那时的我做事也总讲求自然连学习也如此。我那时从不刻意地去学什么,即使在初三,也始终坚信 自然 是最好但结果毕竟证实是我错了。中考的失败曾让我迷失过方向,以至于我一度在文章中 自号 落榜人 ,以至于我在入学之后的第一次考试便又失败,而我也确曾怀疑过自己是否仍是优秀的。后来才想明白,我原先所主张的 自然 并非是真正意义的 自然 。就如观堂先生所言的三境界,只有历经了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彷徨、 为伊消得人憔悴 的求索之后,才有可能达到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样的水到渠成、豁然贯通,而这才是自然。等我想通这一层时,业已是高二的学生了我高一时也许曾不是优秀的,但自悟通观堂先生的境界之后,我想我又重新是优秀的。然则细想起来,我高一时的迷惘,不也正是这三境界中的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么?那么高二的觉悟,并不晚罢?回思晋书谢安传中的记载: “安妻,刘惨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 丈夫不如此也? 安掩鼻曰: 恐不免耳。 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似乎又感动起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