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材料:磨砺寻道引春来XX年12月7日。一个很特殊的日子。郁XX先生就出生 在 1896 年 12 月 7 日。就在这一天,一位来自郁 XX 中学的老师出现在了四川 成都空军礼堂。下午 1 点 30 分,一位身材高挑而又微胖的老教师,沉 稳地走上了三尺讲台, 面带微笑, 用富有特色的 X“X 普通话” 开始了余角与补角内容的教学。这位老教师是谁,他就是 XX 省初中数学特级教师、 XX 市郁XX中学盛XX。煮书求阙奠根基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渴望当一名教师的盛XX梦想成真作为村里公认的“高材生” ,从牛背上跳下来, 走进了学校,当了一个“孩子王” 。至今,盛老师还记得, 自己站在三尺讲台前那副 “窘态”: 心跳在急剧地加速,脸涨得通红通红。手不停地颤抖着,字 写一笔,粉笔断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滑落” ,引起学生的 一阵哄笑,脑海里一片空白当老师不是那么简单!这便 是盛老师第一次上讲台的滋味。他反思自己,这完全是自己 没有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果。盛老师认为,要做好老师,要使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 一桶水,而且这通水永远是活水,这通水不是被动的灌输给 学生,而要让学生主动吸收, 这就是当好老师的根基。 为此, 盛老师暗下决心,为弥补知识的贫乏,要从读书开始。对于 他来说,陪伴了他 38 年的教师生涯的读书, 就如同“煮书”, 烂熟于心, 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才是创造教师生涯的起点。你看他读书,因为融进了教师这个职业,他将本体性知 识贯穿于实践知识之中,真正达到了“融会贯通” 。为此, 对本专业,除了师范两年学习了数学专业知识,又及时进修 三年数学专业学习,两年后赴华师大数学研究生程班进修两 年。在实践中他发现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很重要,他还专 门到 XX 外国语学院学习教育心理学两年,阅读了大量的教 育教学和教育心理理论。与此同时,盛老师重视文化知识的 学习,对中国国学进行了自学,特别对论语 道德经 比较细致的进行了品读,还阅读了重要的古今中外文学经典 作品。你看他读书,因为融入了教育的本真,因而才有他的独 特见解:案头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他喜欢读“原生态” 的著作,并且要读熟读透才有收获。如为了真正弄清数学教 学的价值,他研读了著名数学大师克莱茵的西方文化中的 数学,为了真正弄清数学教育的本质,他研读了荷兰著名 数学教育大师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 。外国作者的著作 不易理解,他把书读了十余遍 , 并且每天放在床头,一有空就随手翻阅你看他读书,因为融合了实践的智慧,才把“灰色”理 论得以激活。他把这种读书方法称为“求阙” 。初三数学中 考综合题复习是教学的难点,为此,盛老师带着这个难点, 认真阅读美国数学教学大师波利亚的怎样解题 ,对数学 综合题的教学从理论上提出了教学的基本框架,从实践上予 以操作。他的一道数学中考题的再创造价值研究一文先 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后与一堂 数学综合题探析的公开示范分别在省、市、县和有关学 校交流,引发数学教学界的重大的反响。风雨墙外春来去,灯烛窗间月转移。 38 年来,不知多少 个夜晚,盛老师秉烛苦读,那是“煮书求阙” ,那是为了融 汇于教育的根基而读。 “煮书求阙”四个大字 , 盛老师托友人 专门制成书法匾额,挂在自己的书房。著名书法家白墨先生 也专门赠他一副对联: “甘面壁读十年书, 愿乘风破万里浪” , 这成为他追求美丽教育人生的鞭策和行动。行知合一顺其道 走进盛老师的办公室,墙上有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行 知者仁”。这四个字有他自己的解释: 教育工作在于一个 “爱”字, 爱这项事业,从事了教育这项事业,只有奉献自己,这就是 一名教育者的“仁” 。但教育者的“仁” ,不是呼口号,说空 话。要做教育仁者,在于遵循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一名数学教师要使自己有效的工作,首先要 下水去“游泳” ,在“游泳”中寻求规律,既要科学地优化 教学设计, 又要艺术地与学生交流, 从而达到高效教学。 “行 知者仁”四个字,从右往左读就是 : 一个教育仁者是行知合 一的化身;从左往右读就是只有行知合一的从事教育,才能 成为真正的教育仁者。为此,他写下了教师即教思的两 万余字的体会。回溯盛老师的教学生涯,我们发现在他走过的路是一条 探索之路。在实践中一个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驱使着盛 老师去寻求最科学的教育之道。实践思考再实践, 行知合一,螺旋上升,在他身上增添着一个个美丽的花瓣:你看那美丽的花瓣,盛开在教学内容上,他开展了数学 内容的合理性研究。根据学生成长的阶段性认知特点,考察 了教材内容的结构体系安排的调查研究,为教学和有关部门 的教材处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他的调查报告初中学生数 学成绩分化状况调查及分析,刊登在XX教育第3期上, 并代表XX教研室分别在XX省、杭州市教研会议上交流;你看那美丽的花瓣,盛开在教学方法上,他创设“数学 堂心育法” ,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心理上共振。理念先 进、易于操作,特色鲜明。他的题数学堂心育策略研究 获杭州市改题二等奖,而于此有关的科研成果数学“堂心育”教学的可行性思考及操作例释等三篇论文接连发表于 全国教育核心期刊数学教学 中小学数学教学上,并 均获中央教科社案例评选一等奖;你看那美丽的花瓣,盛开在认知教学上,他尝试“学生 有意义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学生积极的数学思考,避 免简单的机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心向,引导学生提 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的题初中生 数学有意义学习的培养获得 XX 省教研题二等奖,于此相 关的论文初中生数学学习心向的策略研究发表在全国核 心期刊数学教学上。你看那美丽的花瓣,盛开在教学管理上,他与全体初三 数学教师一起运作了“分层教学”的模式,抓住作业布置问 题为切入口作为题进行研究。他的题初三数学作业量优化 的实验研究 ,明确地指出,作业优化包括三个方面: (一) 数量的优化; (二)质量的优化(三)自我优化。实验结论 表明:面对初三学生数学作业量过重问题,通过作业的精选 和布置,达到优化状态,能够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在合适的作 业量下,提高学习质量。研究报告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教 育月刊,并被国家权威教育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 料中心中学数学教学转载发表。你看那美丽的花瓣,盛开在教学流程上,它形成了全新 理念下的“五环节”教学流程。他提出现代堂教学堂必须是高效的堂,即“高认知、高参与、高情意” ,在三高理念下 激活四个要素,即“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 ,从而形 成“情景引题、 经验回溯、 问题探新、 思维拓展、 积极反思” 五个教学环节。实践证明,他的教学环节新颖流畅、简洁明 了,引导学生步步落实,促进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也因 如此,他的题获得杭州市一等奖,XX省二等奖,由此设计的公开在“浙派名师” 、“睿智大讲台” 等全省、全国多次亮相, 产生重大反响,受到老师、专家的赞赏。那美丽的花瓣,熔铸成盛老师“行知合一”的理念,恰 如他 38 年的教育生涯,让教育和教学盛开出教育的智慧, 那就是数学教学的“再创造” ,这是当今数学教学理论和实 践的最高层面。他说: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发现问题,在引 导学生去发现已经发现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去拓展, 去反思, 再重新去发展。现成的数学是“冰冷的美丽” ,而现代的数 学教育是“火热的思考” ,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激活学生的 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和创新意识。他在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他的题基于再创 造理念下初中数学堂教学研究以及他的“徒弟”的多个子 题已在省、市级立项。有关的论文浅谈数学回归基础策略 研究已在国家级数学教学核心杂志发表。盛老师在行知合一的路上,撰写了教育教学题报告、论 文 60 余篇,堂设计、案例、随笔、体会等 10 余篇,分别在 市、省、全国级发表、获奖、交流。他最深刻一句自我告诫的话是:数学教育要遵循数学本 身的规律;数学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行知合一 的真正内涵,值得我们深思。风雨作琴我曼舞三十八载风雨相随,学海无涯,教海无边。郁 XX 中学 是一块丰沃的土地,因有了风雨相伴,这块土地才变得如此 肥沃,才使盛老师茁壮成长起来。他曼舞在这块土地上,领导的信任, 同事的合作,使他把自己的毕生心血花在了学校工作上,学校的好多荣誉与他 的努力紧紧相连:首个获得杭州市优秀心理辅导站;首个获得 XX 省科研兴校 200 强学校之一;首个获得 XX 省校本教研 0 所先进学校之一;首个获得 XX 省校本培训先进学校;首个在 XX 历史上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这是学校的骄傲,也是为 XX 教育增添了一笔美丽的色 彩。而他本人也因此为自己的教学生涯留下深深的脚印:XX市先进科技工作者;XX市先进工作者;XX市“优秀园丁” ;XX市优秀青年教师;XX市爱生积极分子;XX市优秀共产党员;XX市优秀共青团员;杭州市高师实习指导教师; 杭州市优秀心理辅导先进个人; 杭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XX省初中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XX省第十六届“春蚕奖”同时还被被确立为 XX市学科带头人; 杭州市数学骨干教师; 杭州市名师培养基地导师; XX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导师; XX省中学数学会理事; XX市教育学会理事XX 年,他被评为 XX 省数学特级教师。那年他已经是天 命之年。初中数学特级教师,不仅 XX 市破天荒,就是全省也是 凤毛麟角。他有了光环,但他更有了责任,他更愿做一个耕耘者。他耕耘在基层的土地上。尽管曾经有省城学校的招手; 有高薪和物质待遇的呼唤;甚至有走行政之路的机会;至少 也有离开三尺讲台的可能。他虽然犹豫过,彷徨过,但他最 终想到的是XX这块丰沃土地滋润了他,郁 XX中学这所有着 深厚文化底蕴的园地孕育了他。接下来的路如何走?他想到 的是:特级教师的教学生命在于教书,他选择了继续在基层 一线耕耘。他耕耘在郁中的土地上。他要重新体验年轻时走过的路, 酸甜苦辣的滋味他终身不忘,他要跨越与当今孩子的年龄鸿 沟。为此,评上特级的第一年自告奋勇当了班主任。之后, 他顾全大局坚持在教学一线。无论怎样的班级,他毫无怨言 服从领导分配的任务。盛老师认为,如果自己还停留在自己过去的学生曾经获 得全国、XX省数学竞赛一等奖的眼界里,还停留中考成绩曾经在 XX 市第一的境地里沾沾自喜,那是自己教学生涯的悲 哀。他把最有效的时间放在钻研标、教材上,放在教学设计 上,放在 40 分钟的效益上。面对学困生,尽管其它工作繁 忙,但他坚决杜绝有偿家教,放弃大量的休息时间见缝插针 地辅导学生,使一个与优秀几乎无缘的班级有4 位同学加入优秀行列。就 XX 年上半年学期,另一个基础并不突出的班 级的期中考试优秀率在全年级中获得第一名,在期末考试中, 尽管他接受上级业务部门参加中考命题出差 20 天,但数学 成绩个人第一名的也是他的学生,而“E率”只有0018。另外,他在一线教学中获得了大量的当今学生数学学习 的信息和教学案例,这为他不断研究和教学创新获得了第一 手材料。听取他报告的老师纷纷说: “盛老师的报告是最贴 近我们的,不唱高调,真实可信” 。他耕耘在 XX 的土地上。他关注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热心于年轻教师需求,只要有教师在教学上、科研上有探讨 的问题,他都会伸手相助。听、评、说,论文指导,专题讲 座,盛老师以自身成长的经历,引导年轻人做“行知合一” 的教师。教与思为第一天走上教育岗位的新教师心历导 航;浅谈教师规划书的制订与实施为新生代教师在 前进十字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