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请科室内传阅报送科室:皮肤科图书馆推荐最新文献信息 2022年6月21日共25篇1.高频超声下楔形切除术治疗男性淋球菌性尿道旁管扩张11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 探讨楔形切除术治疗淋球菌感染后继发男性尿道旁管扩张的疗效.方法 高频超声指导下,用楔形切除术切除男性淋球菌性尿道旁管扩张11例.详细记录患者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手术后4周内尿道外口小孔消失,挤压原小孔处,无分泌物自原小孔处溢出,高频超声未能检测到管道状回声判为痊愈.手术4周后尿道外口仍有小孔,挤压后仍有分泌物自小孔处溢出,高频超声仍能检测到管道状回声判为无效.结果 11例患者手术时间1423 min(19.192.71)min、术中出血量814 ml(11.092.07)ml、伤口愈合时间1317 d(14.911.45)d.10例痊愈,1例无效.均无并发症,龟头均无缺损.结论 楔形切除术治疗男性淋球菌性尿道旁管扩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范文葛1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 常熟,2155001期刊:?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年50卷5期333-336页ISTIC PKU CSCD CA BP关键词:淋病 奈瑟球菌 男性 治疗结果 楔形切除术 尿道旁管扩张 高频超声2.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锋利湿疣皮损中表达的研究摘要:目的 分析锋利湿疣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水平,研究其局部代谢色氨酸的能力.方法 免疫组化法观察锋利湿疣患者皮肤IDO蛋白表达情况,计数IDO阳性细胞的比例.免疫荧光观察IDO(+)细胞与树突细胞的关系.别离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疣体上皮细胞,色氨酸体外孵育后检测上清液中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浓度以反映细胞代谢色氨酸的能力.结果IDO(+)细胞在正常皮肤中非常少,但在疣体表皮中却大量聚集.疣体内IDO(+)细胞/总体细胞48.3%15.4%显著高于正常皮肤5.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脑脊液90.2%拭子74.3%血清66.9%全血64.2%.NR-PCR结果与血清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为76.0%(152/200).进一步分析显示:一期、二期梅毒拭子DNA阳性率(63.2%比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62,P0.05);血清样本中,二期梅毒DNA阳性率高于一期梅毒(2=3.6,P=0.06);全血样本中,二期梅毒DNA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类型梅毒;神经梅毒耳垂末梢血阳性率与脑脊液比拟,P=0.06.隐性梅毒血清(RPR)滴度1:8组的Tp DNA阳性率高于RPR1:4组.结论 NR-PCR方法检测梅毒患者不同样本中Tp DNA是可行的,不同类型梅毒、不同类型样本以及其血清RPR滴度水平都影响Tp DNA阳性率. 叶兴东1作者单位: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1期刊:?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年50卷5期346-350页ISTIC PKU CSCD CA BP关键词: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 临床实验室技术 实时聚合酶链反响 巢式聚合酶链反响4.外阴-阴道-牙龈综合征临床研究摘要: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牙龈综合征(VVG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11例VVG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1例VVGS确诊时的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均为46岁,平均病程4年.疼痛糜烂性红斑位于阴道前庭7例,齿龈10例,双侧颊黏膜5例;性交疼痛8例;阴道溢血4例.7例应用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羟氯喹或秋水仙碱,4例仅口服羟氯喹,11例患者均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8例获痊愈或显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响.结论 VVGS多见于中年女性,痛性红斑好发于阴道前庭和齿龈,性交疼痛常见.甲泼尼龙联合羟氯喹片及单独应用羟氯喹治疗轻症患者疗效好.0.1%他克莫司软膏可作为局部维持治疗的药物之一. 杨敏1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医院皮肤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1期刊:?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年50卷5期351-354页ISTIC PKU CSCD CA BP关键词:外阴疾病 扁平苔藓 黏膜 治疗结果 综合征, 外阴-阴道-牙龈V5.氟康唑诱导耐药的阿萨希毛孢子菌ERG11基因表达研究摘要:目的 探讨ERG11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耐药的作用以及基因表达量与药物浓度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氟康唑体外诱导获得阿萨希毛孢子菌耐药菌株,将敏感株与耐药株同时置于含064g/ml浓度氟康唑的培养基中培养,用实时PCR检测ERG1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无药情况下,阿萨希毛孢子菌耐药株组ERG11基因表达(7.5425.311)高于敏感株组(1.0140.012),两组比拟t=3.002,P=0.03.在不同浓度氟康唑作用下,耐药株组ERG11 mRNA水平分别为9.1833.226,13.6575.428,15.2927.007,13.7208.550,13.9492.960,13.1236.429,亦高于敏感株组3.2812.068,3.4591.923,3.2422.530,3.6510.728,3.9691.924,3.8241.875,均P0.05.但ERG11表达量与氟康唑浓度之间差异无相关性(耐药株rs=0.229,P=0.096;敏感株rs=0.166,P=0.357).结论 阿萨希毛孢子菌ERG11基因过表达与氟康唑耐药有关.ERG11基因mRNA表达与氟康唑浓度之间无相关性. 丁潇1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陆军总医院临床学院皮肤科,北京,1007001期刊:?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年50卷5期355-359页ISTICPKUCSCDCABP关键词:氟康唑 抗药性 ,真菌 基因表达 阿萨希毛孢子菌 基因,6.前额纤维化性脱发二例摘要:例1女,44岁,额颞部发际线后移4年,面部多发性肤色小丘疹2年.皮肤科检查:额颞部发际线后移,局部皮肤光滑菲薄,可见残存的细小毛发;眉毛、腋毛和阴毛局部脱落;额颞部、双下颌角处可见弥漫性分布许多粟粒大小的肤色小丘疹.皮肤镜下可见毛囊开口数减少,毛发直径不一,瘢痕性白斑和毛囊周围红斑.例2女,55岁,额颞部毛发稀少2年.皮肤科检查:双侧额颞部发际线后移,眉毛、腋毛和阴毛局部脱落.2例患者的组织病理检查均可见毛囊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基内幕胞液化变性,毛囊周围有板层状纤维化.2例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均符合前额纤维化性脱发的诊断. 刘佳玮1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北京,1007301 期刊:?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年50卷4期239-241页ISTIC PKU CSCD CA BP关键词:秃发 前额纤维化性脱发7.白细胞介素36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及趋化因子CCL20的影响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36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及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雌性小鼠分为3组:凡士林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咪喹莫特模型组(模型组)以及IL-36实验组(实验组).用小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量表皮层厚度.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检测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皮损中IL-36表达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皮损中CCL20的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组皮损中IL-3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t值分别为0.01950.0059、0.00120.0004,两组比拟,P0.05);模型组皮损中IL-3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220.248、0.6900.025,两组比拟,P0.05).对照组、实验组CCL20 mRNA表达(Ct值)分别为0.3780.075、2.1520.793,与模型组(0.9990.178)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CCL20蛋白表达结果分别为0.0250.009、0.3970.033,与模型组(0.1450.030)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说明,实验组皮损中CCL20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4,P0.05).结论 IL-36可通过促进CCL20表达,加重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病变. 朱超英1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广州,5103171期刊:?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年50卷4期263-267页ISTICPKUCSCDCABP关键词:银屑病 疾病模型, 动物 趋化因子CCL20 咪喹莫特 白细胞介素368.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轻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及平安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摘要:目的 评价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轻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平安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方法,共入组婴儿期特应性皮炎患儿204例,其中试验组103例外用除湿止痒软膏,阳性对照组101例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和14天患儿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改善情况、患儿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响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分析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疾病严重程度均明显缓解.试验组98例,基线、7d和14 d时EASI值分别为2.474.04、0.921.25、0.391.04,7d和14 d分别与基线值比拟,经配对秩检验,T值分别为-1 666和-1 793,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01例,基线、7d和14 d时EASI值分别为2.132.01、0.851.58、0.451.65,7d和14d分别与基线比拟,T值分别为-1 951和-1 941,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比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d随访时,试验组有效率为47.96(47例),对照组为55.44(56例);治疗第14天,试验组为79.59(78例),对照组为84.16(85例),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均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0(3例),以红斑瘙痒、脱屑为主;对照组发生率为6.90(7例),以色素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