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存在的问题:1、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 国企业的监督机构大部分只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而且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中 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由 于这样的设置,内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 企业。即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机构改革后,专职内审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更加突出,业务工作无法全面展开,难以适应内审实际工作 需要。而且在内审人员配置上较少重视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素质的内审专职人员较少,在排员布阵 上捉襟见肘,往往临阵磨枪,找人凑数应付了事。这种配置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无法满足内审工作发展的 需要。2、内部审计职能过于狭窄 由于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发展的强力推动,使得内部审计的地位界定有所模糊 ,致使很多人认为,内部审 计是企业外嗣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必然产物 是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监督机制。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一方面,企业的经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并不重视 对于内部审计的人员配备、工 作条件、信息流通渠道等各个方面不予以支持甚至个别经理人员将内部审计视为 “眼中钉”,根本就不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便是迫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建立了内审机构,也只是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另一 方面,内部审计人员 自身也处于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在 国,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 与服务并举,内部审计既要监督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又要为其服务,这本身就将内审人员置于两难境地 , 可操作性很差。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左右为难 ,究其原因,乃是内审人员身份的双重性所致。内审人员一方面代 表国家行使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又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必须为企业管理当局服务,这种身份上的矛盾使 内审人员进退两难。3、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内部审计人员能否完成其使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审计判断水 平,是否熟悉企业经济活动,是否了解资本市场及其相关的投资、融资规则和惯例,是否具有与他人沟通 的技巧等。但在 国,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学历偏低,而且知识更新较慢,基本技能不足,不能较快地适应内部审计业务 发展的需要。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许多国际上采用的先进审计技术,不能在企业的审计业务中得 到应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 有助于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健全审计理论,提供外界评判的依据。面对现代审计的要求,审计 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知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经 济管理的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财会、统计、经济活动分析、财税、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 知识的定期培训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求审计人员恪守客观、 公正、廉洁的原则,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意识,依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 理、原则,实施经济监督、签证和评价,从实质上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 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4、审计的效率低下进入21 世纪,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国内会计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 发展的潮流正逐步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产生强大的 冲击,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准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 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数是以财务审计为主,采用的审计方法基本上是对会计科目进行逐笔 审查,方法陈旧单一,效率低下,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不相一致。而在学术界,国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局 限于内部控制层面,将其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研究的著述不多。5、审计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 国的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主要偏向于生产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在 国企业中 也只是刚刚建立,时间并不长久,为数不少的企业领导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内部审计就是 对财务会计的监督,因此将财务审计机构合一,只在财务部门中设置审计岗位;而由于未建立起完善的现 代企业的法人治理机制,使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的发挥又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再加上领导者可以随意撤并 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 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6、审计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 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就内部审计的 实质而言,充其量,内部审计只是企业的管理手段之一,只是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工具,是管理当 局主观意志的体现。二、对策1.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必要性 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而且是比较超脱的监督。国外有名言说:“无监督必然产生腐败。”当然, 这里说的腐败是广义的,不只贪污是腐败,浪费也是腐败,没有生机也是腐败。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次 越多,就越需要监督。而现代企业的重要特点就是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多,这是企业内部审计产生 和发展的原动力。可以说,企业内部审计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是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分化。因此 企业需要内部审计,而且在新形势下,这种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2企业内部审计中职位的单一化国企业内部审计要生存和发展,角色地位必须单一化。那种一仆二主的双重身份,貌似全面,其实,从 根本上说,就是违背“管理命令必须统一”这一条最基本的管理原则的。这就是说,企业内部审计这一个 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要么,是国家审计机关;要么,是企业领导;否则,它将无所适从,也将一事 无成。这是 国企业内部审计不太长的历史给 们的教训。3.提高企业认识,健全审计机构 已颁布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作用、职能和要求都作了明 确的规定,对促进 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各具体准则的 出台,也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 们应加强对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的 宣传学习,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建立和健全单位的内 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为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使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 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经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由“要 审”到“ 要审”的转变,由被动地接受 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 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 同时,也要保持其相对稳定性,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 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4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规范的完善程度,内部审计人员永远不 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 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有助于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健全审计 理论,提供外界评判的依据。面对现代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 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财会、统计、经济活动分析、 财税、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知识的定期培训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 判断力,要求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意 识,依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原则,实施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从实质上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 性,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5.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规范与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保证,而企业内部负责内部审计领 导工作的权威性的高低,则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审 计制度、审计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岗位职责、质量管理、职业道德、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准 则和规范,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促进内部审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内部审 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能的保证,而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又来源于内部审计的管理 层次。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规定:机构中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负责内部审计的领导 工作。而在现实管理中,不少单位只是由分管财务的领导来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由于管理的层次较低,使 内部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必须按照审计署关于内 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的规定,由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单位的权力机构(董事会、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来 管理和组织内部审计工作,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内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从而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 独立、客观、公正地履行岗位职责。6建立与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各企业单位建立自 约束和监督机制的一种措施,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本单位的审计 监督,促进提高本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其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审计机构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 就越强,地位就越高,作用发挥的就越大。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份制是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国有企业的原有内部审计机构模式已经不 适应股份制企业的要求。目前,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按隶属关系分,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它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的职权主要是对董事、经理在执行公 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没有经营管理权,因 此,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也就对于实现通过内部审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 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使内部审计接近经营管理层,能直接为经营决策服务,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 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地位。然而,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难于对本 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还需要社会审计的帮助。(3) 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 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以及任免总经理等。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地位。但是,由于董事会实行集体讨 论决定制,这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 由执行董事和内审人员组成,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样的组织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 式。7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向本单位负责,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 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 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一直在谨慎的、渐进地向前推进。截至2004 年底,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 7 大类 43 项资本交易项 目,中国已经实现可兑换的有 11项,占 25.6%;较少限制的 11项, 占 25.6%;较多限制的 18项,占 34.9%;严格管制的 6 项,占13.9%,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