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端午药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解读 靖西端午药市习俗的来历和他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向来众说纷纭,解开这一千古文化之谜对于挖掘、保护和开发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振兴广西的壮医药产业和打造靖西的文化旅游品牌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骆越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这为解读靖西端午药市这一千古文化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 一、端午祭和端午养生骆越人的古老习俗 靖西古属骆越地,壮族是骆越人的后裔,作为全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解读她的文化遗存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也必须从古骆越文化中溯源。 骆越也写作“雒越”,珠江古时叫“越江”,(“越”也写作“粤”), 骆越,就是远古时代居住在“越江”边上,以鸟为图腾种植水稻的族群。 近年来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证明,骆越是中华民族基因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来源。 对于中国人的来源中国学者主要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派是以复旦大学著名人类学家金力为代表的观点,认为中国人起源于非洲,中国人的祖先最早从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最后形成了中华民族。另一派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为代表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独立起源的。但这两派学者都一致认为中华民族最早的起源地是广西,起源于广西的骆越族群。骆越族群在珠江流域兴起后向东和向北扩展,形成了百越族群,后来大部分北上和东进的百越族群又融合氐羌族群形成华夏族群。骆越是百越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源头,中国民族的大部分族群都带有古越人基因的主要成分M119突变。 这一成果是解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起源的重要钥匙,也是解读中华民族端午文化起源的重要钥匙。 中华端午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祭水神、赛龙舟、驱邪养生。学术界已证明端午文化源于越人的夏至祭祀习俗而不是源于纪念屈原。端午习俗在屈原之前的古骆越时代已经盛行。屈原所著的湘君一诗中就有越人祭水神习俗的明确记载。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周穆王的族群源于我国西北,这一族群绝对不会产生乘鸟舟、龙舟的习俗。这一习俗只能起源于南方越人所居的水乡。在岭南的骆越故地,出土的铜鼓、铜桶、铜盘等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以及花山岩壁画上都发现了不少鸟舟和龙舟的图案,这就是明证。如图:左江出水青铜桶上的鸟形船纹 至于采药、佩药、吃药膳驱邪养生的端午文化习俗,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就有“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的记载。战国时成书的记载夏朝以前风物和传说的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有膏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西汉时的名著淮南子又记载,“都广之野”在“日中无景(影)”的“阳中至阳”的南方。显然这百谷野生和草药所聚,中午太阳照射没有影子的“都广之野”是指位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古骆越人居住地。这些古籍的记载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那就是远在夏朝之前,居住在“都广之野”的古骆越人就有在太阳直射无影时的夏至季节前后辨识和采集各种草药的习俗。这可以说是中华端午文化习俗的最早源头。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可见“端午”最早的意义并不是指五月初五这一天,而是整个仲夏时节,也就是夏至季节的五月。其实中国的端午文化习俗都带有古骆越文化的深刻印记,就连“端午”这一名词也是古骆越语“五月”的音译。“端”就是古骆越语“月”的意思,“午”就是古骆越语“五”的意思。古代的许多学者都论述了“端午”文化习俗实际就是夏至前后五月这一越人的祭祀风俗。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是夏至季节。这些记述都清楚地说明“端午”是指夏至的五月。 二、岭南古骆越端午文化习俗的遗存 古骆越端午文化习俗的主要形式是“祭”。战国古籍列子有“楚人鬼而越人禨”的评论,这“禨”就是祭,“越人禨”就是古越人喜欢祭祀占卜。骆越人每个月份都有祭祀活动。端午祭的主要对象是水神,这一水神在珠江流域称为龙母。珠江流域的骆越人后裔都有五月是龙母生日的传说。但是奇怪的是龙母的生日各地都不一致,左江流域的宁明县龙母的生日是农历五月初五,西江流域的梧州一带龙母的生日是五月初八,贺江流域龙母的生日是五月十三,而在大明山地区龙母的生日却是夏至日。其实骆越后裔祭龙母的日子是以“日中无景(影)”的夏至为标准的。这一准确祭日从两广地区流行的俗语“夏至狗无处走”可以看出这一祭日遗存的影子。传说龙子和龙母都爱吃狗肉,所以古骆越人都在龙母生日那一天杀狗祭祀,于是就有了“夏至狗无处走”的俗语,这一俗语流传的文化圈恰好就是古骆越人活动的中心即古骆越国的大体范围。古骆越人所定的龙母祭日是以“日中无景(影)”的日子为准的。骆越各地“日中无景(影)”的时间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地龙母生日都不相同的现象。 骆越人端午文化习俗的形式还有龙母巡游、赛龙舟、赶歌圩、抢花炮、赶药市、挂药枝药袋、冼药浴、吃药膳等。赶歌圩、抢花炮的端午习俗在清代以前的珠江流域是很盛行的,古代的文人对龙母庙会中传承的这一习俗多不理解,广州古志书就把黄埔的波罗神庙会(波罗神实际是骆越语罗波神即龙母神的另一音译)斥为风流圩。至今各地的端午歌圩和抢花炮习俗已不见踪影,只有龙州等地还有端午龙舟歌圩的习俗遗存。而赶药市这一习俗如今也只剩下靖西等地一枝独秀了,所以靖西药市这一文化遗产就显得更加珍贵。 实际上古骆越端午文化习俗的主要内涵是驱邪养生,举行各种祭祀娱神活动目的是为了驱邪求平安,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养生的行为。赶药市、挂药枝药袋、冼药浴、吃药膳的习俗驱邪养生的目的性就更明显了,至于独特的吃狗肉习俗,是古骆越人相信狗血是辟邪之物,狗肉是阳中至阳的食品,杀狗吃狗肉也能够驱邪养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举行这一系列活动的五月实际上是古骆越人的卫生活动月。 三、古骆越人端午文化习俗形成的原因 古骆越人为什么在五月夏至时节举行驱邪养生活动?这和骆越人祖居地的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骆越人的祖居地在日中无影的“都广之野”,从古籍中关于“都广之野”的记述可以知道,古骆越人认为这一地带是天的中心,是阳中至阳的地方,即地气聚集之地,而日中无影的夏至前后是阳中至阳的日子,即天气旺盛的时间,而这一时间又是一年中人的气血最旺盛的时间,也是各种药材生长的旺盛时间。古骆越人从千万年的实践中得出了在这一时间内举行治病养生活动效果最佳的经验,把它称之“天、地、人三气同步”,这就是壮医学“天、地、人三气同步”理论的来源。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赶药市、挂药枝药袋、冼药浴、吃药膳等活动也就应时而生。 古骆越人在五月夏至时节举行驱邪养生活动也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五月是骆越祖居地洪水初发的季节,要遏制一年中洪水的灾害就必须举行水神祭祀活动。骆越人所信仰的水神是龙母,在骆越后裔的传说中,龙母有降妖魔、保平安、施药救人的种种灵异功能,她是水神也是药神,所以祭祀龙母时都要在龙母供桌上求一小碗米回去煮吃,相信这能养生治病。 在端午的养生食品中,狗肉扮演了特别的角色,人们认为狗肉是阳中至阳的食品,吃了能使人的阳气更旺。所以在骆越后裔的人群中都流行夏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这一习俗在大明山东面的宾阳县最流行,每年夏至这一天宾阳县供献给人做养生食品的狗就达8万多头。 四、靖西端午是我国西南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文化遗存 以广西田东横山古寨为起点的我国西南茶马古道是一条著名的交通大通道,这条古道流通的主要货物除了茶和马之外还有三七、麝香、虫草、天麻、蛤蚧、砂仁、朱砂、穿山甲、牛黄、甘草等药材,这些西南著名的药材都在古田东集散。而与医药有关的书籍也在古田东大行其市,宋代吴儆所著的竹洲集记载“每贾人至横山,多市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本草、王叔和脉诀、千金方等书”,“ 本草、王叔和脉诀、千金方”等医药书籍成为畅销书,可见当年医药市场的繁荣景况。因为市场需求的旺盛,从古靖西通往古田东的古道也成为繁忙的交通要道。下图是这条古道和古代马蹄印的照片,从这深凹的马蹄印中我们可以领略出当年“古道,西风,瘦马”的独特风情。 茶马古道靖西至田东段遗留的马蹄印 茶马古道靖西至田东段的古马道 市场需求的旺盛也在药材的主要产地形成了许多重要的药市,当地的药农把自己采集的特产药材运到药市销售,各地的药贩远赴药市采购,再把采购到的特产药材运销各地。靖西是壮族著名药材三七的主要产地,三七多在靖西集中再运到古田东交易,全国的药商都把这里集散的三七叫做田七,这就是田七名药品牌的由来。靖西端午药市是这条古道上硕果仅存的药市。作为茶马古道文化的珍贵遗存,靖西药市应列入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无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