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20172035 年)(草案)(概要)、规划范匚二1 乙规划区范围包括环潼湖湿地周边地区,面积约128平 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47平方公里,潼湖湿地公园面积 约55平方公里。二发展背景为贯彻落实珠三角层面提出产业转型升级、九年大跨越 的发展战略以及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的发展思路,打造广东硅谷,实施创新驱动 战略,加速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在大亚湾作 为向海发展蓝色引擎的同时,围绕潼湖湿地构建绿色 引擎,实践示范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三战略定位(一)家绿色生态城市示范区基于潼湖生态智慧区生态基底优势,构建生态型、组团 式的空间格局,从绿色产业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模式、 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培育生态产业链、建设湿 地公园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建立绿 色低碳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广节能低碳技术,打造适合惠州 长远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助推惠州实现建设绿色化现代山 水城市的目标。(二)广东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建设将紧紧抓住创新的核心要点作 为突破口,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强化 与深港创新圈、广州科学城、中新知识城、东莞松山湖等创 新载体的互联互动,共同打造省域创新驱动发展平台。(三)大珠三角融合发展先行区发挥区位、产业、政策的叠加优势,创新合作共享机制 体制,打造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区,加强大珠三角经济区内产 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领域深度合作,推进政务信 息共享和企业资质互认,多层次、多渠道促进要素资源流动, 引导珠三角地区先进生产力延伸布局到环珠三角乃至粤东、 粤东北地区,实现构建珠江口东岸区域创新平台与区域协调 发展平台的目标。、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_)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细化战略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体制 机制改革创新。(二)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保护湿地生态敏感区域,维护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 经济体系,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三)充分利用惠州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为远期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较大 的弹性,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理念。从潼湖生态智慧区未来城市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 文化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 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五)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 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五、城市性质与规模(_)城市性质潼湖生态智慧区将建设成为湿地生态特色突出、先进产 业聚集、交通便捷、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生态发展区。(二)城市职能潼湖生态智慧区是仲恺高新区的公共服务核心,惠州市 积极对接省发展战略的着力点以及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 重要功能节点。(三)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近期17万人,远期40万人。(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城乡建设用地26.63km2, 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9.13km2,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 5.51km2。远期城乡建设用地47.05 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 38.34 km2,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1.95 km2。人均城市建设 用地 100.89 m2。六、空间格局潼湖生态智慧区将形成一环、双核、多园的城市 空间结构。一环:环湿地创新产业走廊双核:生态核、智慧核(创新与总部经济区)多园:指的是依托基地内各集中建设区域形成的专 业园区,主要有国际合作产业园(中韩科技园)、智能科技 聚集园、大数据产业园、科教园、创意与设计产业园。类型名称用地规模 (公顷)主导功能项目引入核心生态核5530兼具生态涵养、 游憩、科普教育 功能的湿地公 园湿地公园、生态农业、科研农业、 农耕文化体验园、观鸟点、水质监 测站智慧核 (创新 与总部 经济区)452科技研发、创意 设计、总部经 济、金融服务、 生活服务中心商业零售、餐饮娱乐、医疗、展览、 宾馆酒店、金融机构、风险投资、 科技咨询、法律支撑、O2O研发 中心、行政中心、国际会议中心、 知识产权销售产业园大数据 产业园556大数据、移动互 联技术研发大数据”中心、量子实验室、移 动设备终端制造、移动支付设备制 造、激光通信实验室、5G研发推 广总部、芯片研发实验室科教园755教育培训产业、 文化产业大字及高教园区、高级培训、创意 乡村、人才中心、企业管理学院、 国际学校智能科 技聚集 园328智能装备产业智能穿戴、智能成套装备国际合 作产业 园1321中韩合作产业、 中新合作产业、 中以合作产业 等太阳能光伏、储能与动力电池、汽 车关键部件研发、高端医疗设备、 生物制药仓U意与 设计产 业园422工业设计、创意 产业电子产品设计、通信产品设计、家 电设计、数码、电脑产品设计、品 牌策划、网游动漫、广播影视、演 艺娱乐七、城乡统筹(_)城乡统筹策略推进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激发本土活力。依托潼 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城市与乡村,功能 扁平化,空间差异化。城市体现集约高效、田野环绕、绿廊 穿插;乡村即是慢城市,镶嵌在绿野之中。(二)村庄布局规划本次规划对规划区范围内的21个行政村,按照潼湖生 态智慧区建设的整体需要,和其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及产业特点,划定为不同类型(保护型、置换型、整治型、 搬迁型),以便于分类规划和分类建设。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4.45hm2。规划集中行政办公 用地1处,位于基地东侧创新与总部经济区内,规划用地地 面积总计约2.04hm2,主要为仲恺开发区提供行政办公及公 共管理服务。规划文化设施用地面积约16.00hm2。规划在创新与总 部经济区集中建设一处市级文化中心,用地面积总计约 2.87hm2,设置包括展览、图书馆、规划展示馆等文化设施。规划体育用地11.09hm2。规划在创新与总部经济区内 集中建设一处城市级体育中心,占地共计约4.02hm2,主要 承担体育赛事和重要节庆活动的举办,形成集体育赛事、文 化演出、大型展出为一体的多功能文体活动场所,推动新区 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医疗卫生用地14.90hm2。规划在创意与设计产业 园内建设市级综合医院1处,规划用地面积约6.33hm2。规 划新建区级综合医院2处,分别位于科教园、智能科技聚集 园。其中潼湖镇设置区级综合医院1处用地面积2.35hm2, 沥林镇设置区级综合医院1处,总用地面积:2.24hm2 ;规 划设置区级门诊医院5处,分别位于创新与总部经济区、国 际合作产业园,总用地面积:3.94hm2。规划教育科研用地488.29hm2。其中潼湖生态智慧区 结合基地内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公共服务 设施较为完善的地段集中设置科研用地7处,总用地面积约 306.30hm2 ;规划高等教育用地集中于规划区北部的科教 园,总用地面积约99.84hm2 ;规划区范围内共计规划设置 小学13所(30班)、初中3所(36班)、九年一贯制学 校4所(54班)、高中6所(36班),总用地面积约 82.15hm2。规划区范围内共设置社会福利设施用地3.69hm2。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281.01hm2。其中,规划商业服 务业用地187.48hm2,市级商业中心包括创新与总部经济 区商业中心、沥林商业中心(创意与设计产业园)。商务设 施用地90.30hm2,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3.23hm2。九、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总体上形成一核、一带、八廊的绿 化体系。一核:指依托潼湖湿地形成的绿化核心。一带:指沿基地北侧丘陵形成特色绿化轴带。八 廊:指沿基地内八条主要河流水系流向和公园绿地规划 设置的生态绿化通廊。规划公园绿地面积346.55hm2,防 护绿地面积共185.03hm2。规划提出一核、一环、一带、多节点的城市景观 骨架。一核:以潼湖湿地为主体形成的统领基地内景 观秩序的生态景观核。一环:依托环湖道路串联各个 景观节点的特色景观环。一带:指莞惠城际景观带。 通过对高架轨道线路进行景观化处理,在基地南侧形成赋 予动感与特色的景观带。多节点:指规划在基地内形 成多种类型的景观节点,主要有:山体景观节点、城市景 观节点。十、支撑体系(一)综合交通(1)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以人为本,建立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背景,具有动态平 衡、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特征的,可持续的智慧型综合 交通发展体系。 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通过调整区域快速交通系统,完善珠三角交通网络,同 时实现覆盖深圳、广州、东莞的1小时交通圈,便于潼湖生 态智慧区融入区域交通网络。 协调发展区域交通系统整合策略重点加强与周边紧密协调发展区域的路网和公交等的 对接,同时根据潼湖生态智慧区与不同地区的联系强度,确 立不同的交通整合策略。 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发展策略以湿地保护为基础,通过可生长的路网结构和渐进式的 交通设施供应,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动态平衡、互动 协同发展,实现智慧型城市的精明生长模式。 公交优先的多元化交通发展策略建设以环湖公交走廊为核心,以轨道交通和有轨电车为 骨干的公交系统;打造集通行、休闲、游憩、健身等功能于 一体的多样化慢行空间;采用分区停车供应的政策,适度发 展私人小汽车。 模式整合与分区引导策略以“TOD+短出行模式为基本模式,结合规划用地特 点,确立不同类型的交通分区,明确各个分区内的交通引导 策略。(3)对外交通系统规划潼湖生态智慧区对外交通系统主要由铁路、城市轨道、 高速公路、快速路组成,其中铁路3条、城市轨道1条、高 速公路2条,快速路3条,形成便捷的对外交通网络。(4)道路网规划布局潼湖生态智慧区未来城市形态为环形组团状结构,规划 范围形成以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为骨架、各组团内部路网以方 格网为主要形式的路网格局。规划道路分级体系包括城市快 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5)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对外采用城际轨道+城际公交的结构形式;对内建 立以城市轨道+公交干线(有轨电车/普通公交广为骨干, 以公交支线+社区公交为延伸,以出租车为补充, 以信息系统为手段,以公交枢纽节点为衔接的公共 交通网络体系。(6)慢行系统规划以实现城市多方式交通出行协调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 和提倡慢行交通,构建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山- 水-田-城相融合的城市慢行系统,依托绿色、友好、多样化 的慢行空间,实现幸福慢生活。规划慢行系统由慢行区、 慢行廊道和慢行节点三大部分组成。(7 )智能交通及交通管理在智慧型交通理念下,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 建成由一个平台、六个系统构成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一个平台是指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六个系统包括出 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交通监控与道 路设施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行管理系统、停车信息系统、 货物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二) 市政基础设施供水工程:扩建潼湖水厂至60万m3/d ;保留现状观 洞水厂和沥林水厂,近期继续为规划区供水,远期作为应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