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灌区基本资料51.1 项目区简况51.2 自然条件51.3 水文地质条件61.4 土壤61.5 现有水利工程61.6 社会经济条件7第二章 灌区规划92.1 规划标准及原则92.2 工程布局10第三章灌区灌溉制度的拟订113.1 灌溉保证率的选择113.2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113.3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133.4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用水过程143.5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15第四章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154.1 工程设计的任务和依据154.2 灌溉工程设计154.3 排涝工程设计24第五章 泵站设计285.1 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285.2 泵站设计扬程的确定295.3 水泵及辅助设备的选择295.4 泵房设计30第六章 工程量估算316.1 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316.2 挖方渠道概算316.3 半挖半填渠道概算316.4 裁弯取直工程量326.5 渠道总工程量32总结33致谢34主要参考文献35绪论根据武隆县近、中期农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1995年2000年)总目标: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2329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000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要解决龙坝乡在过去四十年中在土地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达到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对隆坝乡灌区的水利规划势在必行。本次设计就是针对龙坝乡灌区在灌区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以达到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目的。一 选题来源及意义龙坝乡灌区地处重庆涪陵地区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形地貌复杂、耕地分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因而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高而效益低。就龙坝乡而言,其灌区规划方面应用价值表现在将统筹灌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注意兴利除害的统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发挥水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就应届本科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能使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能力,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本灌区为山区灌区,渠系布置和灌排系统较为复杂,提水泵站也较多,可以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本次设计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实际运用于设计施工中,培养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熟练运用图表和文字表达设计意图,掌握运用有关参考书籍手册和规范的方法,了解国内最新的成就,并能适当地运用设计中。二 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更多的注意力必须放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在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时应该分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也应该被确保。为了做好21世纪的农业节水工程,工程水管理的概念应该被改为资源与环境的水管理,水资源应该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考虑,仅因为这点,农业节水灌溉的理解和选择就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随着总体经济形势的变化,精细农业,机构农业,育种农业,加工农业和旅游农业都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种植业中作物种结构,饲养结构和种植模式将被大规模地调整在选择节水装置的技术应用时,有必要把从水的运输到水的利用的整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它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紧密联系的,这几个阶段分为输水工程,田间工程及作物用水。三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灌区工程布局、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工程设计、排涝工程设计、单体工程设计、土建工程量估算。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为:收集实地水文、地形、经济状况等资料,阅读地形图并测量水旱田地位置和面积,确定各种作物灌溉制度并根据设计灌水率设计灌溉工程,然后设计排涝工程、单体工程,最后进行土建工程量估算。编者2004年5月29日 第一章 灌区基本资料1.1 项目区简况项目区分布在武隆县龙坝乡境内,地处北纬2921至2925,东经10754至11757之间,项目涉及到五星向光后槽等6个村,辖32个农业社,1367户,5133人,人均收入738.19元,土地面积853.91公顷,交通方便。其四至范围分别为:东接龙坝的五一和黄昔乡的锣鹰村;南和龙坝乡的支丰村相连;西与火炉镇的南泥向前二村接壤;北连龙坝新田和火炉鲁家村。1.2 自然条件1.2.1 地形地势 项目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较低,海拔高程在340米至510米之间,相对高差170米左右。区内为向斜发育而成的细长台地,逆向平行岭谷地貌。山丘较多,地下水丰富,但水源地较低,无法直接自流灌溉。1.2.2 气温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气侯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光照不足霜雪少春暖夏热多伏旱,秋凉多绵雨,冬冷无酷寒,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8.5C,极端最高气温41.7C,极端最低气温-1C.年均积温6351度,年均日照小时数1121小时,年均太阳辐射热73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9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94.4毫米,最大降雨量为1470毫米。相对湿度为78%。1.2.3降雨量降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先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其最大降水高度为海拔11001600米,其后则随高程递增而递减。低山丘陵区多年降水为11001400毫米。降雨量的时程分配,受季风环流控制而呈现明显差异。降水量年季差达50%65%,下半年降水(510月)约占全年降水的四分之三,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根据19591980年系列降雨量资料,按经验频率公式P=100%计算,保证率为75%的年份1974年。因此,确定1974年为典型年。设计典型年(1974年)月降雨量分配见表1-1:表1-1 设计典型年(1974年)月降水量分配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降水量(mm)10.110.960.783.2187.9102.995.2288.3100.1100.520.88.61070.9比例(%)0.91.05.77.817.69.68.926.99.49.41.90.9100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3-2。1.2.3 蒸发量武隆县多年平均蒸发量资料如表1-3所示:表1-2 武隆县平均蒸发量统计表月份123456全年折算系数年蒸发量(mm)蒸发量(mm)42.138.063.498.7125.0123.4月份789101112蒸发量(mm)90.8160.5125.069.047.737.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