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FC SAN与IP SAN全面比较HUAWEI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目录1. FC与IP的驴象之争32. FC与IP之技术原理43. FC与IP之华山论剑84. IP SAN之前路漫漫105. FC与IP之误区澄清131. FC与IP的驴象之争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是业界公认的信息系统三大件。计算以CPU/ 服务器为承载主体,是不同业务按需实现的基础,计算技术的发展直接引发了第 一次信息化浪潮的出现。网络的普及一度引发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争论,网络 将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成一体,实现了众多业务的远程实现,进而产生了信息技术 的第二次浪潮。存储其实一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前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我们耳熟能详的 U 盘、硬盘、光盘实质上都是存储,不过一般意义上的存储指 的主要还是独立的外部存储阵列和存储区域网。直到SAN的出现,海量数据和 关键数据的高可靠性存储、高性能读写才得到了根本的改观。随着近年来一些灾 难事件的陆续发生,越来越多的用户逐渐认识到“数据是应用的核心和根本”、“数 据安全无小事”。存储阵列RAID保护、系统备份、数据容灾成为信息系统建设的 热点。存储网络也作为面向数据的“第二网络”引发了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随着存储应用的日益广泛,规模效应日益凸显,存储产品的价格也逐渐降 低,FC SAN存储从阳春白雪的贵族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反过来也进一步促 进性整个行业的发展。FC SAN与IP SAN这两个时下存储市场的冤家,从N年前就开始了驴象之 争。FC SAN凭借其先天的江湖统治地位,一直占据着存储领域的至高点,效率、 性能、安全性成就了 FC SAN在客户心目中数据安全保护神的美名。IP SAN携 10G超带宽的优势欲与FC试比高!同时,IP SAN较低的成本、较好的网络适应 能力也为其赢得市场的一席之地争取了更多话语权。二者孰优孰劣一直争论不断,也让很多用户在项目决策中一时难以取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选用存储的初衷。从存储的发展来看,外部独立存储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大容量数据存储的 性能问题,FC (光纤信道协议)成为此时的不二选择。此后,存储从DAS直连 阵列发展到了存储网络的阶段,存储成为继通信网(面向应用业务)之后的一个 独立的数据存储网络(面向数据自身及其安全保护),被称为“第二网络”或“网中 网”。由于存储网络承载的是客户最重要的业务数据,因此其双控制器的可靠性 架构、多种RAID机制、数据备份机制成为客户信息系统后花园中的基石和支柱。IPSA N的出现,主要是解决对数据保护等级不是很严格,对数据访问速度 要求不苛刻的应用场景中的海量数据存储。由于IP技术在互连网中的广泛应用, IP SAN很容易实现远程数据访问。但是,IP SAN的效率、性能和安全性相对FC SAN而言是它的短木板。以下试从几个方面对两种SAN存储形态进行分别阐述。2. FC 与 IP 之技术原理光纤通道按协议层进行分层,各层之间技术相互独立,留有增长空间,并 且由被认可的标准化机构进行开发,分层结构共分5层,如图所示。FC-4映射到ULP帧协训流控制倍输f編解码和差错控制7媒介叠口C-0(物理层底层):FC-0层定义了连接的物理端口特性,包括介质和连接器(驱动器、接收机、 发送机等)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和光特性、传输速率以及其它的一些连接端口 特性。FC-1(传输协议):规定了 8B/10B编码方式和传输协议包括串行编码、解码规则、特殊字 符和错误控制。C-2 (帧协议): 规定了具体的传输机制,包括帧格式,节点间的信息交换。C-3 (公共服务): 提供高级特性的公共服务,即端口间的结构协议和流动控制,它定义了三 种服务:条块化(Striping)、搜索组(Hunt Group)和多路播放(Broadcast Multicast)。(5) FC-4(ULP 映射):定义了 Fib re Channel和IP, SCSI-3以及其他的上层协议(ULP )之间的接 口。FC中的流量控制机制是在信用度系统上的基础上。所谓的信用度(Credit) 是指设备接受额外帧的能力。信用度的多少决定了设备接收额外帧能力的大小。 如果接受方没有向发送方发出任何的信用度,那么发送方就不能发送任何帧,在信 用度的基础上协调帧传送,可以避免帧的丢失,同时减少了对整个帧序列进行重传 的频率。实际上,这种基于信用度的机制建立在终端节点能够提供的缓冲区 (TX-Buffer和RX-Buffer)的数目上这些缓冲区用于存储到来的数据流。例如,拥 有板上存储器的主机总线适配器,可能被分派作为接受缓冲区,成为FC-1解串 和译码功能,以及FC-2的帧重新装配功能之间的接口。当FC-1来提交帧的时 候,这种接受缓冲区被充满;当FC-2的装配线取出各个帧进行数据块的重建时, 这种接受缓冲区被清空。为了充分的利用FC的传输能力,最好能够连续的多发 出多个帧。这一点在事务开始前由授权充分信用度来实现,同时利用FC的全双 工能力在帧还未接受时就发出附加的信用度。FC中常用的两种是端到端(EE-Credit)和缓冲区到缓冲区(BB-Credit)的流量 控制。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机制(EE-C redit)是在两个终端节点之间使用的流量控制。 在两个通信节点登录并交换通信参数时候,建立起传输信用度,并且由节点本身 来监测。中间的交换机不参与端到端流量控制。一旦一个初始的信用度等级授权后,如果要补充信用度的话,要由接受方 向发送出应答(ACK)来实现。每发出一个帧发送方就消耗了一个端到端的信用 度(EE-Credit),只有当其接收到一个ACK后才能增加信用度。光纤通道中还定义使用BB-Credit的流量控制机制(缓冲区到缓冲区的信用 度),并且依靠receive-ready(R-RDY)有序集补充信用度。某个附接到交换机的终端接点将在登录到交换机的过程中建立它的BB-Credit。在交换机远端参与通信 的一方将在登录时建立其自身交换机的BB-Credit。BB-Credit没有端到端的成 分。发送方在发出一个帧时将BB-Credit减1,直到BB-Credit的数量为零的时 候此时不能再进行帧发送。在接收到R-RDY时将BB-Credit加1。BB-Credit的 初始值必须是非零的。如果为零的话,说明不能再接收或者发送帧IP SAN的主流底层协议是iSCSI,协议定义了在TCP/IP网络发送、接收block(数据块)级的存储数据的规则和方法。发送端将SCSI命令和数据封装到TCP/IP 包中再通过网络转发,接收端收到TCP/IP包之后,将其还原为SCSI命令和数据 并执行,完成之后将返回的SCSI命令和数据再封装到TCP/IP包中再传送回发送端。而整个过程在用户看来,使用远端的存储设备就像访问本地的SCSI设备一样 简单。支持iSCSI技术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能够直接连接到现有的IP交换机和路 由器上,因此iSCSI技术具有易于安装、成本低廉、不受地理限制、良好的互操 作性、管理方便等优势。3. FC首先,IP SAN和FC SAN的比较可以从下列多个层面,如速度、可靠性、架 构、安全、方案、距离、成本等方面做出分析。IP SAN到今天为止,最快的传输速度约为100MB/S,而FC早已达到200MB/S, 那么,对于需要超大带宽的应用方案,如视频点播等,FC就比较具有优势,但 对于一般的联网、备份、资料库等,两者均可满足。FC SAN在前端主机IO通道、后端磁盘通道、磁盘接口都能达到4G,而IP SAN 主流设备都是1G;从可选磁盘来讲,FC SAN可以选用SATA盘、FC盘,转速可 以采用1万转或1万五千转,而IP SAN基本只能选用7200转的SATA盘。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可靠性设计上,FC SAN通常是支持双控制器和主机 多路径管理的,而IP SAN基本采用的都是单控制器的设计。在架构方面,IPSAN开放性较好,只要存在以太网的地方都能用,FC SAN 需要建构自己的SAN网络,交换机亦需要专需的FC交换机。华为T8000服务器 +S31000存储阵列的整体架构突破了这种局限,无需单独购置FC交换机和主机 HBA适配卡。不过,FC由于协议设计的特点使得其具有先天的安全特性;TP SAN采用的 Iscsi协议,由于会在公共网络流通,所以安全性方面需大费周折,需加入如IPSec 等附加协议才能进一步保障其安全性。在方案应用上,IP SAN侧重提供的是一个简单易用的“超大硬盘”,解决的主要是大容量、低成本的基本存储需求问题;而FCSAN则发展成熟,有很多专属的备份、灾难恢复、资源管理等解决方 案。关于二者传输距离的比较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通常IP SAN被认为网络适应 能力最强,只要IP可达,即可实现远程容灾;而FC由于不是一个互联网通用 协议,存在传送距离的限制。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容灾链路不同于一般的通信 链路,它是需要长时间大数据量的进行持续数据传送,带宽和时延是有一定要求 的。常见的互联网IP链路或运营商IP城域网属于带宽共用、QOS没有保证的, 般时延较高,无法满足同步或异步的远程容灾需求;FC协议本身不是传输网 上长距离传送协议,但是通过FC over SDH、FC over DWDM等方式实现长距离、 低时延的数据传送。这也是绝大多数涉及容灾备份系统的首选方式。在成本方面,IP SAN的千兆起步价格确实比较便宜,但今天的千兆以太网如 果要在性能上与FC SAN 争高下的话,必须全部升级来达到下一代10G的速度 才有可能与4G FC SAN相提并论。但目前来看,10G以太网技术主要应用在大 型城域网骨干,10G桌面的以太网技术和产品尚不普及,10G IP SAN价格也远 高于 4G FC SAN。因此,1G IP SAN与4G FC SAN的比较,实际上意义并不大,二者的性能差 异和价格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看数据的安全保护级别需要达到怎样的一 个水平,系统建设投入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4. IP SAN之前路漫漫尽管IP存储标准早已建立且应用,但将其真正广泛应用到存储环境中还需 要解决几个关键技术点。TCP负载空闲由于IP无法确保提交到对方,而将TCP作为底层传输的三种IP存储协议则 需要在拥挤的、远距离的IP空间中确保传输的可靠性。由于IP包可以打乱次序 传送,因此,TCP层需要重新修正次序,以提交到上一层的协议中(如SCSI)。 TCP完成这一任务的典型操作是使用重调顺序缓冲器,将数据包的顺序完全整理 为正确方式,完成这一操作后,TCP层将数据发送到下一层。这些处理都需要消耗主机的CPU资源,同时增加事务处理的延时,事实上, 与典型的FC或SCSI块传输相比,需要更多的I/O处理,一种称之为TCP负载空 闲引擎TCP Off-loading Engine (TOE)的设备可将主机的处理器负载降低,随着新 技术的应用,TOE将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性能工作组把相当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确保 IP 存储协议可以非常快的运行上,因 为目前硬盘驱动器的运行速度已经很快。专家们预测IP存储产品将以高速运行。 然而,也有一些分析人员认为,IP存储令人心往的最大优势是IP的灵活性,而 高速性能则排在第二位。尽管IP技术很有可能得以应用,但如果对性能较为看重的话,不推荐使用标 准的以太网卡。如前所述,TOE可以减少服务器的处理负载,但由于TOE设备 较新,其硬件成本及复杂程度都比标准网卡更高。其广泛应用可能会由于性能价 格比过高而受阻。像那些增强的 iHBA 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已达到光纤通道的技 术水平。安全性当存储设备通过IP架构进行远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