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自动化实验报告题目:恒温恒湿房间的仿真模拟控制实验班级:建环1302班姓名:陈文博学号:U201315938指导教师:徐新华完成时间: 2016 年 5 月一、实验目的本次模拟仿真的目的是要满足在 秋(过渡季)、夏、冬三季的温 湿度控制。控制对象为温度和湿度,其中湿度为相对湿度,因为温度 与相对湿度的耦合关系,而且在实际工况中,对温、湿度又有不同的 精度要求,因此我们只需要在温湿度中选取其中一个进行精调,另外 一个满足一定条件即可。我们要做的工作便是在上述外界环境下,分 别对温湿度进行控制。其中温度控制:t 二 23 土 0.1 C , 0 二 60 土 10%O湿度控制:o 二 60 土 1%, t 二 23 土 1 CO本次实验主要是利用Mat lab中Simulink仿真模型模拟恒温恒 湿机组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的运行情况。在模拟过程中,对于各季环境 差异,我们主要考虑的是环境温度的不同,即显热负荷的差异。同时, 我们假设各种条件下房间内的产湿都是相同的,这主要是基于室内设 备、人员没有变化。我们需利用Simuli nk仿真模型模拟恒温恒湿机 组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的运行情况,通过仿真实验找到合适的控制策略 实现房间里的恒温恒湿控制。二、实验控制方法由于所用控制器件的惯性及精度影响,很难在第一刻就能使调节 后的空气温湿度达到要求。而且处于保护设备和节能的角度考虑,我 们没有必要总使设备运行在满负载工况下,同时避免在很小的区域内 由于控制目标的波动而是其频繁启停,同时还得兼顾进行微调所能达 到的幅度,因而根据设备自身参数要求,设定一个合适的粗调区是很 重要的。因此,我们的实验控制方法是先确定一个合适的房间温湿度 粗调区,根据我们所需控制的恒温恒湿房间的温湿度控制要求: t=23C, e=60%,我们可以确定温度的粗调区为:T=231C, 0=60%粗调使室内温湿度环境满足条件之后,便可以集中对温湿度中的 一个因素进行调节。对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必须有一个是精确控制, 而另外一个则有一个比较宽的变化,我们分别通过ctrl_T.m和 ctrl_D.m 分别完成对温度和湿度的精确控制中精调过程。但在实际 的 Simulink 模拟模型中,我们不可能直接将温湿度调节到我们理想 的控制要求,我们对 ctrl_T.m 和 ctrl_D.m 需要不断进行修正,直到 得到符合我们实验要求的温湿度范围。三、实验控制算法1、温度控制实现方法:由于控制的过程最终是给被控器件一个01 信号,如果是 0, 则表示该仪器停止运行,如果是 1,则表示该仪器运行。例如,如果 要精调温度,我们就以温度作为程序控制的主线。当实测温度与设定 温度的差大于 0.1 度时,我们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处理:当实测湿度(相对)与设定值的差大于8,即湿度偏大时,应 当开启表冷器进行制冷除湿。当实测相对湿度与设定值的差小于8, 即温度偏高、湿度偏低时,应当开启加湿器和表冷器以同时降温和加 湿。而在二者之间时,说明湿度已经达到了要求,只需要用表冷器降 温即可。同样的道理,当实测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小与0.1 度时,也是仿 照上面的情况分成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在程序中有说明,这里就不赘 述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在控制过程中特别选定了一个正负0.01 度的一小段温度范围作为过渡区,在这个区中的时候只要湿度在我们 允许的最大范围内,我们就不用对空气再做任何的处理,这样可以节 约一部分能量。同时,介于这个过渡区与粗调区之间的就是我们的精 调区。处于精调区的空气温度已经在设定范围内,我们的目标是让它更加接近设定值,同时将不再控制范围内的湿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 因此,对于处于精调区的空气在进行温度处理时,均采用前面的积分 公式算出需要的加热量,然后与7.5Kw的加热器进行比较,得到需要 在一个周期内加热的比例,然后把这个比例转换成占空比信号传给加 热器。对于表冷器我们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不同的是,为了简化问题, 我们直接利用需要降低的温度与表冷器一次的降温量进行比较得到 需要加热的比例,然后再转换成占空比信号传递给表冷器进行相应的 动作。至于加湿器,我们假设它的工作周期为150秒(即150 秒内只 能启动一次),通过用给定的模型进行实验,发现它在150 秒内可以 将同温度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加10,于是我们直接将需要的加湿量 与之比较得到一个周期内需要的加湿比,再转换成占空比信号传给加 湿器。2、湿度控制的实现湿度的控制与温度类似,只是在粗调的时候要以湿度为标准,先 将湿度调整到我们需要的范围内,然后再对温度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 的调整。在进入精调区后,我们采用加热器和加湿器对湿度进行精确 控制。加热器可以在温度低而湿度大的时候达到升温除湿的目的,而 加湿器则只要是当湿度偏低时将湿度拉回设定范围。具体方法由于和 温度控制类似,此处不再详述。下面绘出实验控制流程框图:Simulink 程序图:S-etecLseason唐间U1 T&D1迓涅厦设走世加涅器* IN T15PECTR3_1CTR3_2OUTT-3D3 CTRZL3CTR3_4IN 75D3CTR2OUT T4.D2H T检 D2CTR4DuttIN TiSEXtrF_7.jFrajNCE2_7.:Cii3 IStr4 2CsetCir_R房间框图:ieElt士內产建囲CTSBledLseasc 仃TSSfflSfrSJSftii宝內产迪更Tnan&itir FenTransfer FcnlTransliar FcnJQIN T&D1E3*r簪阴1侵112005+11iSOligf-l iSBwasfsa控制模块:四、模拟结果Matlab 程序中子程序介绍:Ctrl:温湿度粗调程序,将室内房间温湿度的可调范围控制早 粗调区(At二1C;Ad二0.1)。Ctrl_T:温度精调程序,将室内房间温湿度的变化范围控制在A t= 0.1 C;A d= 0.07。Ctrl_D:湿度精调程序,将室内房间温湿度的变化范围控制在A t= 0.6C;A d= 0.01 。TDtofai:由温度,含湿量求得相对湿度的程序。TDtoTsfai:由温度,含湿量求得湿球温度的程序。TsfaitoTD :由湿球温度求得该状态下的含湿量的程序。1. 夏季1) 粗调结果:设备启停状况:2) 温度精调结果:设备启停状况:3) 湿度精调结果:设备启停状况:2. 秋季1) 粗调结果:设备启停状况:-1I1I1111I1.Id, HI临1PT1 1 1 1 1 1 1 1 1iTT IT工工工工.Ii| 1nt f Illiiiiim!I!iIiiIiiiI-I|I|iI|I|n111n n, nn n,n nn in1Lj%IKEC3000ma390D4 KM-CW5D2) 温度精调结果:设备启停状况:3) 湿度精调结果:设备启停状况:3. 冬季1) 粗调结果:设备启停状况:2) 温度精调结果:设备启停状况:3) 湿度精调结果:设备启停结果:五、实验结果分析1. 夏季温湿度调节结果分析:夏季的粗调结果比较符合设定要求,温湿度的值被调节到一个合 理的范围之内,t=24C,e=59%,而温度与湿度精调后,虽然温湿度 单一都可以得到预想的控制设计范围,但温湿度对应的变化却并没有 得到很好的对应。对于温湿度的联合控制,由于室外的温湿度扰动, 温湿度只能说是大致对应,总有温度或者湿度超出了控制范围。 设备的启停结果分析:在粗调时,由于温湿度控制精度很大,因此加 热器会频繁启停,对于温度进行调节。而进入温湿度精调后,我们可 以发现加热器的启停频率明显减少,而只用表冷器和加湿器的启停来 控制温湿度调节。2. 秋季温湿度调节结果分析:从图中粗调结果的图像来看,粗调结果并不理想,温湿度偏移预 期控制量很多,这说明在过渡季节,室外环境的多变性对于控制系统 有很大的干扰,往往会导致恒值控制系统不能很好对室内温湿度进行 合理的控制。而由温湿度精调控制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温度精调 还是湿度精调,都只有唯一的控制参数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而其他 的参数却往往不能很好的对应预想的控制范围。设备启停的频率与种 类差异性大,其中所有加热器都有启停记录,说明温湿度调节过程复 杂,室外气象参数多变。过渡季节温湿度异常原因分析:过渡季节温湿度出现异常,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1. 系统中冷水机组,组合式空调器的表冷器制冷能力不足,但再热能 力满足要求,其运行结果是温度满足要求但相对湿度偏高。2. 系统中冷水机组,组合式空调器的表冷器制冷能力满足要求,但在 热能力U二不够,其运行结果是相对湿度满足要求,但温度却偏低。3. 系统中冷水机组,组合是空调器的制冷能力和再热能力都满足要求 但运行调试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冷水机组,组合式空调器及再热 器的作用,以致出现要么温度满足要求但相对湿度却偏高,要么相对 湿度满足要求但温度却偏低的现象。综合实际的Simulink框图,系统不存在再热能力不足,故原因只能是 1 或者 3,实际须看运行设备系统。3. 冬季温湿度调节结果分析:冬季的粗调结果中温度控制极其稳定,而湿度控制却波动加大, 但至少在湿度合理控制范围内。由粗调节的设备启停图像,可以看出 加热器启停频繁,很好地控制了室内温度,而表冷器与加湿器的启停 则较为少,但对湿度控制也大体上到达要求。而从温湿度精调结果, 图像跟秋季控制图像相似,但差异变化范围更为奇怪,温度都能符合 的很好,相对湿度最高竟然达到 75%,可见该控制系统对于冬季的湿 度控制过程需要进行改进,才能得到很好的湿度控制。六、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的操作与分析,我对于室内环境的调节过程以及室 内环境自动控制的程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虽然实验中Mat lab 程序和 Simulink 框图都是老师已经准备好的,但我认为通过这 次的实验分析,我对于Matlab软件的理解又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