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保新工业建设生态致富路经验交流 在县工业园区,投资1亿元新投产的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也是热火朝天,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环保燃料”二甲醚;而在新落成的县新区瓜菜批发市场上,人声鼎沸,一车车无公害果蔬运往、福州等地该县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来,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积极推进环保型工业及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绿色环保经济”正悄然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打造环保新工业,循环利用增效益 该县采取市场手段对高耗能企业进行产业结构重组与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的装备水平和产品竞争力。通过科技嫁接、引进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改“资源产品废物”的直线型产业链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企业节能增收、减污增效。陶瓷是该县的传统支柱产业。过去,陶瓷企业生产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低,次、废品全部被丢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大量材料被浪费。该县加大了陶瓷企业节能减排技改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陶瓷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陶瓷企业建起了燃气宽截面节能明焰裸烧隧道窑,由烧煤改为烧气,采用窑炉余热干燥技术,实现了热能的循环利用,公斤瓷能耗从过去1000千卡降至300千卡,年节约燃料费200多万元;产品烧成率还由过去的8提高到95%以上。如:康舒陶瓷公司通过回收次、废品和销售中的破损陶瓷,再次利用废品中的锂辉石,年节约原料0吨,节约资金8万元。该公司还建立纯水过滤池,收集原料车间废水,澄清下层泥浆再利用,年节约用水600多吨,节约原料70吨,节约资金近100万元。 建设生态新农村,农民增收添渠道 该县以沼气建设为龙头,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不仅推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形成“做饭不靠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的家庭庄园式生产格局,实现了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今年来,该县新建沼气池100多座,全县500多户农民用上了卫生、方便的沼气灶,涌现出沼气生态庄园60多个。不仅减少了焚烧木柴、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节约了森林资源,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该县日峰镇塘回上村村民曾兰香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建起了沼气池,家里的烂柴草和废水派上了大用场,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家里养猪一年能赚3000多元,用沼渣当肥料种菜能节省化肥开支00多元,种出的蔬菜是绿色无公害蔬菜还能多卖钱,再加上省下的燃料费、取暖费,一年能增收80多元,沼气池变成了咱农民的聚宝盆”。 发展绿色新农业,农民致富道路宽 该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山上种桔、棚里育菇、田间栽烟”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农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蜜桔、食用菌、烤烟三大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民70%现金收入来自此“绿色新农业”。 充分利用毗邻“蜜桔之乡”南丰的地理优势,大力引导农民发展蜜桔产业,建立蜜桔发展专项基金,扶助农民种植蜜桔。全县蜜桔种植面积万多亩。拥有百亩桔园18个,初步形成了日峰、中田、龙安三个40亩以上的生态示范蜜桔基地,辐射带动全县蜜桔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发展以茶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大力调整和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推广用谷壳、棉籽壳、稻草替代杂木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并开发出珍珠菇、雪莲菇、鸡腿菇、竹荪菇等10多个新品种。全县涌现出食用菌生产专业乡3个,专业户200多户。食用菌年种植规模超过2.4亿筒,菇农户均增收6000余元。 该县还把烤烟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来抓,通过干部帮扶、跟踪服务、技术培训、信贷支持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烤烟生产。同时,大力推进烟水工程建设,增加灌溉面积1万多亩,建立烤烟示范基地8个,培育科技示范户0多户。今年,该县烤烟面积达2.4万亩,目前已全面进入采收烘烤阶段,预计烟农户均增收1万多元。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