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 命的起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 进行了如下的构思和设计。一、说课标1. 学生能够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 在学生获得有关生命起源的基础知识时,领悟科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思路。3. 通过分析资料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二、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 容,虽然这节课并不是初中生物阶段的重点章节,但它有很强的开放性,对于培养 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它又为第三章的整个教学奠定了 很好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前两章的延续,又是本章学习内容的起点,无 论在知识层面还是技能层面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 教材的内容本节介绍了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后来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的过程,关于生 命起源的过程教材中呈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 意在激发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形 成对生命起源的正确认识。但是,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生命是 从原始海洋中产生的、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等内容如果处理不好则枯燥乏味, 不但知识内容的理解会不到位,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测能力。三、说学情1. 学生的知识经验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都会通过书籍、报纸、电视和网络等途径掌 握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经验能够为本节课的学习降低难度, 但是也容易让学生产 生思维定势,不利于形成对“生命起源”的激烈探讨。2. 学生的技能态度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搜集整理资料及分析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 同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和质疑精神。 八年 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两年的初中学习生活, 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些能力, 但是在逻 辑推理能力上稍有欠缺,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3. 学生学习障碍分析(1)对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的理解。(2)对化学起源说的理解。(3)对生命起源过程的推理。 这些障碍可以通过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指导等方 式得到排除。四、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 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确定以下教学 目标:(一)知识目标1. 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 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2.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敢于质疑的精神。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 1.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 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教学难点 : 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六、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合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形式,着重做到一个体现,四个突出。一个体现: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四个突出:(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研究(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七、说学法本节课力图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教材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 并提 供相关问题情境,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主要突出“听、思、观、 议”,即听得明白,敢思会思,仔细观察,学会交流。在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 我鼓励他们多提问,多讨论,这样就形成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学生也能较好 地掌握本节知识。八、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知识性不是很强,最主要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所以我把这节课主体放在了学生身上,让他们通过仔细阅读分析课文所给资料寻找论据,提炼论点,教师在里面只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给出提示性问题并加以点拨。然后以各 抒已见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几种观点,同时阐述你支持哪种观点将课堂推向高潮 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再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知识。最后以我国古代著 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作为讨论题,充分运用了本 节课所学的科学推测的探究方法,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讨论“地球上 的生命是怎样发生 的”引入对科学史的分析学 习用科学史的问题(一)教学流程 激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比较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认同生命的 起源和发展变化.鼓励学生对生命起源进行大胆推测,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课堂小结二练新课澜加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巩固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思路:第#页1. 展示几十亿年前原始地球荒凉、没有任何生物的图片和现在地球上丰富多彩的 生物图片。2. 通过两幅截然不同图片的对比,设置问题“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 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活动 “讨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 ”引入新课,调动 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学习兴趣。环节二: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设计思路: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1 “科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推测” 的 概念,掌握“推测”的基本要求。2. 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探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1)把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组讨论一个观点。(2)选出代表阐述各自观点,作出推测,老师点评。生命起源观点推测神创论自然发生论宇生论化学起源论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阅读教材 P51 “资料分析”,播放米勒实验视频,展开 讨论。(1) 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2)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3)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较大的自由空间内进行思考, 使学生明白 科学研究的成功需要大胆的创新、严谨的思维和合理的推测,运用实证、推理等 方法才能使科学得到发展。并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环节三:生命起源的过程设计思路: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3页,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形成原始生命的过(1)场所 : 原始海洋。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2)条件:原始海洋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含有有机物。(3)形成过程: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 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 10 亿年左右,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2. 学生梳理,教师点拨。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随着科学研究和人类认识在逐 步深入、 不断的发展,。 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科学家们还在进行不懈的探索。 以此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环节四:课堂小结与练习设计思路: 指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内容。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在学生回答本课 学到的知识后,教师进行相应的评价。展示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既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也培养学生及时巩 固的习惯。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一。2. 老子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说说你的看法。3. 通过互联网、报刊等媒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最新报道,并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九、说板书设计十、说教学预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 思维得到展开, 使学生认 识到证据与推测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定要紧密。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 实施过程,我的想法是以书本为基础, 以视频资料为辅, 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 归纳总结能力为主, 培养学生敢于求新和怀疑的能力, 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的欲 望,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科学态度。第 #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