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课堂上有一点新鲜的事都会令他们激动不已。在课堂教学备课环节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精神,结合这学期来的教学实践,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完成作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被人解读为“知、好、乐”三种学习境界,形成“以知为始,以乐为终”的传统学习理念。回顾近10年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美术课程因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与专业技能技法的严密性,直接导致了学科价值体系的建构失衡,因过重强调“学科原则”,导致小学美术学科因“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失“好”(学习兴趣)、“乐”(情感体验)。为此笔者大胆假设反其道而行之,推行“乐、好、知”的学习理念创意教育对策,以“乐”为始,以“乐”促“知”,进而达成“乐、好、知”三者互为前提、互相促进、有机融合的教育效应。(一)创设美术活动,拓展“乐”的空间于学习障碍的学生激发、激活其内动力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艺术活动,让其经历快乐的情感体验,刺激他们不同的心理需要。创设美术活动时,体现全员性、层次性、服务性。活动时关键要让层次不一的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内在心理需要。事实证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碰到困难时迫切需要了解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和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技能、技巧,这一迫切需要促使他们在上课时能专心致志,或在课余时能主动向教师求教。多层次、多形式的美术活动,拓展了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体验空间。 (二)合理教学评价,引导“情”、“技”发展教学评价指对美术教学的结果评价,是对学生终结学习行为进行的评价。评价起异向作用,其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怎样一种教学效果的问题。很少有教师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普遍是评价时凭学生一张作业(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形式美”给一个适当的等第,重“术”轻“美”的教学评价盛行。甚至不少教师和家长对越接近成人状态的儿童作品,越是赞不绝口,称其为“神童”,殊不知这些学生已然变成了“制作工具”。优化教学评价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兼顾情感与技能的协同发展。 (三)扎实基本技能,让其尽情表现小学美术学科毕竟是技能课,任何偏重技能训练或偏重情感体验的教学都是形而上学的,两者应有机地结合。鲁迅先生曾说:“内容,是头等重要;可是如果画个拳头也画不出劲儿来,那也不行。”这里指的基本技能,非专业化的技能,而是指特定绘画符号的掌握。儿童画是学生本能的情绪与感觉的倾诉,是学生对自然与生活体验的又一种外显表现形式。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重在日积月累,重在教师的引导,让训练在轻松的活动中进行,不给学生有任何压力之感。 (四)优化课堂结构,营造自主学习空间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对障碍学生教师不要“居高临下”,而要“蹲下来”与学生谈话,态度亲切和蔼,语言生动活泼。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挖掘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产生“乐趣”。 3、恰当控制作业难度,让学生各得其所。恰当控制作业难度(可分难、中、易三类),让程度不一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表现的作业。教师则视学生个体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价,让各类学生分别体验成功,各得其所。 4、加强小组协作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不仅能帮助障碍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让他们乐以与人交往,善以与人相处,这也是教育的“共性”。 5、给学生一个“玩”的空间。玩是学生的天性,然而玩自己亲手绘制的东西更带劲,在每节课结束前5分钟一定要给学生腾出一个“玩”的时间,让其尽情倾诉、交流。 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回答。1、 课堂提问教师以问题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自主性和能动性,这与传统教学相比已是一大飞跃。但教师若能再积极鼓励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勇敢地提出问题,则与前者相比又发生了质的飞跃,因为这正是“创新”的开始。但是笔者所听过的所有课中很少发现有学生提出问题的现象。众所周知,所有的发现与创新莫不是从发现与提出新问题开始的。但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或提出对现有知识具有批判性的问题却需要有足够的勇气。作为教师应努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赞扬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哪怕问题是错误的,我们都要赞扬他们的精神,而不是嘲讽他们的幼稚,因为任何不恰当的评价都可能会扼杀“创新的幼芽”。2、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目前也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时尚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分组讨论”这种方式来体现。但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大多数课堂都是流于形式,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其实效果极差。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问题简单,根本无须讨论;(2)讨论时间太短,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3)代表发言,不具代表性;(4)学生趁机自由玩耍,使得整个过程显得比较散乱。笔者认为采用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并非“万金油”,要讨论的问题须值得讨论;既已讨论就须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不能小组代表发言就完事。其次,不能把合作学习等同于讨论。将全班同学分组制作,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总之,一切都不能流于形式。相信在不断地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我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迅速成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