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树立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一、低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识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严重影响 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根据IPCC的报告,从1920年到2000 年,北半球的冰雪覆盖锐减了约400万平方公里,肯尼亚的冰雪 覆盖在过去的100年里消失了 92%,在冰川减少的同时,地球海 平面日益上升,并且累计超过200毫米。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 表温度上升了 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 90毫米。海平面的继续 上升使众多岛屿将被淹没,印尼有关部门预测,到2030年,印尼 约1.8万个岛屿中的2000个将由于气候变暖而沉没于海底。2010 年,中国经历了罕见的极端天气,在北京,以“五一节”为分界, 之前人们皮袄裹身,之后人们短袖上阵,春季俨然不存,而在南 方诸省,雨季则有提前到来之嫌,洪暴泛滥使广东、广西、湖南、 江西等地民众的财产损失惨重。在过去的50年里,极端天气事件 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明显增加不利于全球的生态平衡,导 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 氧化碳为主)排放,其概念首先由英国提出。而低碳经济是指以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被称为人类社会继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理想形态是充分 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 GDP,它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 的根本性转变。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 “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 生。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而且从国家意识进入日 常生活领域。低碳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二、低碳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人类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 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须产物,也是造成 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 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随着全 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新兴国家经济的发展,能源作为现代经济 的最基本元素,其需求将不断增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 的报告国际能源展望2010,全球能源需求量从2000年的406 万亿英热单位增长至2007年的495万亿英热单位,然后将进入高 速增长时代,预计将在2035年达到739万亿英热单位。同时美国 能源报署预测,最大的能源增长来自于非经济合作组织与发展组 织的地区,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将会比发达国家有更大的 能源需求增加量。正是由于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故虽然新增加的能 源需求大部分仍由传统的化石能源提供,但因传统化石能源储量 有限,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 60、100年左右耗尽,并非取之不尽,因此人类必须开拓新的可再 生能源,才能保证未来社会能源的供应。进入2011年以来,中东各国政治局势紧张,导致国际油价上 涨的同时,能源安全问题再次为世界所重视。而日本严重的核泄 漏事故导致占其发电总量达三成的核电站无法正常运作,这些电 力缺口将由哪些其他供电方式补充,更是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能源 安全问题的思考。中东地区之所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冲突 最为频繁的地区,与其地下蕴含的巨量石油资源有着很大关系。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东地区的冲突,其核心是对石油资源的争 夺,背后隐藏的是各国对能源安全的激烈博弈。维护能源安全,除了向国外采购,或者通过军事力量保证能 源供应管道顺畅以外,另一种方法就是大力发展不消耗传统化石 能源的新能源。发展新能源不仅能大幅提高本国的能源供应,而 且不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更加符合当今和平和发展的世界主 题。尤其是对中、印等未来能源需求巨大的新兴国家来说,发展 符合“低碳”理念的新兴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无 疑是当前最为有效且最为现实的能源安全解决方案之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重视程度迅速提高,与二氧化 碳排放相关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暖化”等问题成了世界关 注的焦点。环保主义者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焚烧化石矿 物生成的能量和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排放大量 增加,而这些排放的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产生常说的“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变暖。而最为令人震惊的 数字是,人类近100年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100年以前所有 的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排放气体总和,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 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 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人们对于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相关环境问题忧心忡忡。当 前科学上的一个广泛共识是,如果不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C以内, 那么人类对气候系统的破坏将走向不可挽回的地步,气候变化所 导致的各种负面影响也将日趋严重。三、践行低碳经济理念是一种历史使命和责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全国能源消费量是32.5亿吨 标准煤。煤炭的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也就是 说,目前我国能源消费除了总量大这一特点外,能源消费主体还 是以煤炭为主,我国的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而我国的单位GDP 能耗是日本的8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如果我们缺乏持久的创 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未来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 颈。一些国际机构曾做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消费总量 约占全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48.2%。如此以来,由煤炭燃烧带来的 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就比较严重。这与我国能源禀赋有关,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是“富煤少油贫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使用存储量多的能源是正常的,但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付出了 不小的环境代价。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 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仍将持续增长。据美国能源署报告,到2035年,世界总的二氧 化碳排放量将达420亿吨,其主要增加量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 20072035年,非经合组织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化增长率 将达2%,远超经合组织国家的0.1%,而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年 化增长率将更高,达2.7%,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美国能 源署的数据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 兴经济体未来碳排放量形势之严峻毋庸置疑,发展低碳经济、减 少碳排放量已是势在必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 费国,环境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实现社 会经济的各项发展目标,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 走低碳经济道路是最佳选择。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低碳发展模式是 人类经济未来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的可持续发展 的模式。国家要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和措施,如建立新的税费机制, 调整煤炭和清洁能源价格倒挂的现象,向市场提供更多可替代的 清洁能源等等。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 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途径是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而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将“积 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 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使新兴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这其中,低碳产业就 占据了七大新兴产业的半壁江山,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 源汽车三个产业属于低碳产业的范畴,而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 料亦有相当部分涉及低碳产业。四、低碳理念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需要建立低碳生产体系,也需要引导建 立低碳消费体系。随着低碳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低碳理念在被纳 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也渗透到了城市、社区和居民 生活的方方面而。而我国自古就有崇尚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粥一饭,当思 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低碳既是涉及国家乃至人 类发展方式的重大问题,又是与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 事,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 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全球变暖 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其实低碳生活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是能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习惯。 就好像我们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如果可以不需要人工制造气温, 就尽量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这样的生活就是低碳的。只要建立 了低碳的理念,低碳生活就触手可及,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 事做起,从生活的细节开始,实践低碳生活,为低碳经济发展作 出一份贡献。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 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如下:一、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 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 在人们不经意间浪费着巨大的能源。二、戒除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使用“一次性”用品 的消费嗜好。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 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 31万吨二氧化碳。这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引导公众觉悟到 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 气候变化的关系。三、戒除以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奢侈消费”嗜好。 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 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 的动力技术系统,其环境代价就是增排温室气体。地球只有一个,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让我们从现 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返璞归真地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用最自然、最传统的方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让 我们的家园重现昔日的碧水青山、鸟语花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