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拟试卷及参照答案-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体现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照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背面提出的“申论规定”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1. 从199年起,中国持续扩大招生规模。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4万,2万,达2万,4年增长了14万,此后还会继续增长。有专家记录,按照70的一次就业率,今年20万毕业生中将约有7万人离校时贯彻不了工作岗位。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简介说,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与往年持平。以北京为例,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有8万人,超过10万人,达到1万人。据有关部门对北京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三分之二高新技术公司记录,今年的需求岗位有.9万个,估计未记录在内的中央驻京单位及部分高新技术公司的需求岗位有1万个,这一数字与往年需求岗位持平,估计此后也不会增长太多。因此,此后几年内北京地区的就业形势将十分紧张。2. 教育工作者觉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高校毕业生占人口比例还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构造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就业难集中反映了高等教育许多深层次问题。广州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副处长李鹏飞简介说,广州需要的计算机、英语、财会等2个专业毕业生占需求的63%,已经饱和的专业有建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这些学生就业很难。3. 记者在广东、上海等地人才招聘会上看到,相称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达不要应届毕业生,她们觉得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来后公司还要耗费相称的精力进行培训,因此,只招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4.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单位用人机制陈旧,难以吐故纳新。这些单位里,人员素质不高,编制却满满的,无法吸纳大学毕业生,这种状况在边远地区尤为严重。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分析觉得,大学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必须有人事制度改革作为配套,用人制度不进行改革,将严重制约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 5. 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从90年代初即建立了“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已基本确立。上海市教委学生处的田垒觉得,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由政府的教育、筹划和人事部门管理,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和贯彻就业单位的主渠道是各类招聘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长,这一工作模式面临着较大压力。广东、上海、北京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反映,目前学生就业信息资源需要整合,教育、人事、劳动部门基本各自为政,互相沟通的较少,使就业信息难以充足发挥作用。此外,网上求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求职方式,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还严重滞后。 6记者采访中发现,就业流向“扎堆都市”、职位选择盼望值过高,导致众多毕业生自我失业。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抱守“非大都市不去”的观念,使东部沿海和西部中心都市大学毕业生“人满为患”,而急需人才的基层和西部越来越少人问津。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马太效应”导致就业难。据北京市有关部门对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8.3%的大学生首选就业单位是“城八区”。广东工业大学调查显示:9%的毕业生首选留在广东,其中8规定留在广州、深圳两地。 记者在广州、上海人才市场看到,某些应届毕业生开口就问月薪几千,待遇如何,除了京、沪、穗、深等大都市,地市一级的单位都不乐意去。广东教育部门人士觉得,近几年的持续扩招,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迅速向大众教育转变,这种变化必然对就业产生重大影响,而某些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就业意识却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这种状态不变,就业的路必然越走越窄。 7. 虽然目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注重和全面部署下,各地各高校普遍采用切实措施,针对市场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状况,加大就业指引和服务力度。广东省将大学生就业指引课列入教学筹划;清华大学面向在校师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引选修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入手,积极履行“本科生就业导师制”,采用“结对子”的方式给高年级每个学生安排导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就业方面的系统指引。 8. 有关专家觉得,如下三个因素将缓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一是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在良好的宏观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社会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必然会增长。以上海市为例,由于上海GDP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比上一年增长了.2万个岗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比上年增长了近个百分点,这两年还在增长。专家觉得,从目前发展态势看,中国完全有能力使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北京、上海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获得很大突破,使大量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某些专家指出,都市里的下岗职工可以保持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不会浮现大的问题。三是小城乡建设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小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不仅可以吸纳大量离开土地的农民,还可觉得高校毕业生发明大量就业机会。 三、申论规定 得分评卷人.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4分)规定:(1)分析恰当,条理清晰,语言畅通。()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她位置上的一律无效)。(3)字数不多于500字。 得分评卷人2 假定你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有关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报告”。(满分60分)规定:(1)简要简介状况,恰当分析因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条理清晰,语言畅通。(3)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她位置上的一律无效)。(4)字数不多于字。(方格略)四、参照答案 1.根据给定资料,由于如下七个矛盾,致使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二是研究生、本科生与专科、高职生增长比例失调的矛盾;三是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构造调节与高校学科建设滞后的矛盾;四是用人单位的职业规定与毕业生实际能力的矛盾;五是人事制度僵化与毕业生自主择业的矛盾;六是就业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与现行工作模式的矛盾;七是社会提供的岗位和薪金与毕业生过高的盼望值的矛盾。 但是,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面临着转机。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注重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各高校普遍采用切实措施,针对市场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状况,加大了就业指引和服务力度。同步各高校也已经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这将改善毕业生的供应状况。而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小城乡建设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又将改善社会和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会趋向良好、协调、健康的状态。 2有关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报告今年国内有大学毕业生20万人,将达到340万人,这是近几年来高校扩招的成果,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社会发展的标志。然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国内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左右,超过35万。为52万人,为70万人,将达到7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牵动了中央高层领导和各地党政一把手的心,波及到社会的各方面。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研究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从教育部到各省市都采用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珍贵财富,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和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是一种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无论从数据记录还是从实际状况来看,我们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国内大学生毛入学率仅1%左右,而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0%以上,韩国、印度、菲律宾也在30左右。国内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么大学生就业难因素何在呢? 除了思想结识上的问题外,重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筹划经济下,大学毕业生所有由国家“统包统配”,而在市场经济下,国家不再对毕业生统一分派工作了,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走上就业市场化之路,即大学毕业生由人才市场、就业市场来调节,配备就业。但人们的思想结识及就业市场却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由此产生了三大矛盾: 一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尚不完善之间的矛盾。国内正处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人才市场的建立还比较滞后,对毕业生的包分派取消了,但毕业生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或很不健全,很不完善,存在着信息不灵,供需渠道不畅,常常是“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毕业生不知哪些单位要人才”。每年数十次的供需会面会像赶庙会同样,拥挤不堪,成功率不高。二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教育具有滞后效应,从招生到就业至少相隔45年,可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立、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基本上仍然按筹划体制的模式运作,没有从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加上某些地区和学校又盲目招生、盲目设立专业等问题,以致毕业生就业时供需失衡,专业构造失衡。三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就业市场化意味着各类人才要积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然而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她们不是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而是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挤在大都市、大公司。诸多人缺少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积极创业的观念,仍然等学校安排,等用人单位来招聘。 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出路不是找市长,而是找市场。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要建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市场:教育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劳动部门的人才市场,以及各中介机构举办的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招聘会、供需会面会。各类人才市场、职业简介所都要有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设立大学生就业专门窗口和大学生人才库,设立用人单位的信息网,便于双向选择;还应建立和完善省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引体系和就业网络,充足运用互联网以便、快捷、高速的特点进行网上供需会面。二是大学要适应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是高等学校产出的重要“教育产品”,从学校招生时就要考虑这些“产品”必须有出路,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切实变化“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使用”的问题。学校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设立专业,制定培养目的、教学筹划、培养模式,即早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人才;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引委员会和毕业生信息系统,与人才市场联网,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广泛的就业信息。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育。 三是大学生要走进就业市场。要变化陈旧思维,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努力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要运用见习、实习、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机会积极与用人单位接触。毕业生要瞄准人才大市场,不要只盯住市场的一角,而丢掉广阔的市场,中小公司、民营公司、中西部地区等都是择业的好地方。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而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享乐。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获得了很大成绩,如果我们再把人才市场健全和完善起来,不仅可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且对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