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闭症孩子的特征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 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 表性疾病。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自闭症孩子的特征,一起来 看看吧!自闭症孩子的特征自闭症表现之一、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自 闭症儿童从婴儿时期就不太喜欢和人亲近,即使面对父母也会有疏离 感,对父母的呼唤及亲近没有什么反应。当家人要抱起他时,不会伸 手表现出期待被抱着的姿势,面对下班的父母也没有分离的不适。自闭症表现之二、缺乏社会交往技巧 自闭症儿童不会和小朋 友进行交往,找小朋友玩的时候常常突然拍人以下或者拽下衣服,然 后自己转身就走了。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在那里玩,或者一个人看着 外面发呆。自闭症表现之三、对周围漠不关心 自闭症儿童常常对周围的 事情漠不关心,似乎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他们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 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 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 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 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 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自闭症表现之四、语言障碍突出。 大多数自闭症患儿的语言 都很少,严重的甚至终生不语,有的即使会说话,也不愿开口,只是 用手势来代替,或者小声、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 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 会提问或回答问题,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 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 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自闭症表现之五、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孤独症儿童常常 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 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 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 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 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 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 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 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自闭症表现之六、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 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 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 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 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 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 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 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 力方面的损害。温馨提示:以上就是自闭症儿童的常见表现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期发现,早期疗育,可以补足自闭症患者先天学习能力缺陷,减少 其不适应、破坏性行为的出现,并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自闭症如 果能及早发现,及早矫治,对其病症的改善愈有帮助。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近一年来,我在“静观育儿”有限的线下见面会上,就遇到过两 位妈妈忧心地询问我:罗老师,我的孩子是否有自闭症?两个妈妈和孩子的情况各有不同,但是一个共同点是:妈妈们都 神色黯淡,看起来心力交瘁,让人心疼。最近,“静观育儿”微信后 台又收到一位妈妈的求助,希望我看看,她的孩子是否是自闭症。所以,今日的文章,我想专门来聊聊自闭症。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 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 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 3/4 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 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 能力。自闭症的表现1. 刻板行为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 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 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 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 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 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 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 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 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 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往往表现在吃饭前后、睡觉前后,上厕所前后 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做 仪式性的行为。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 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 (叫、笑、自言自 语)用手摸嘴唇、耳朵,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 圈等。2. 对外界反应异常很多孤独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 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 其事的样子,好像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 他们。也有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 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 朵,好像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 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3. 人际关系障碍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 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 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 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 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 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 ;看见一些儿 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 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 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 没事就不理妈妈。看到妈妈来了,爸爸下班了,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 常常是没有什么反应;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认生。对团体游戏活动 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随年龄增 长,有些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 特征。4. 沟通障碍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 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 原因。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 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 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 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 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 话。”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 ;说 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 ;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 或重复他人的问题 ;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 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 “我”与“你”混淆。 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 ;不会用手势、表情、身 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5. 智能障碍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 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 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 陷(智商小于50) , 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 , 25%智力在 正常(智商大于 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自闭症”的标签 就在去年,知名育儿畅销书作者尹建莉老师,因为一段涉及自闭 症孩子的言论,引发过网友们的反驳和大量批判之声。她当时说:清明节和自闭症日刚过去。普通日子被赋予某种内涵,就变得不 一般。我喜欢前一个日子,反感后一个。孤独症到现在仍是空口无凭 的一种猜测,即使真有该病,也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可现在却成为共 公疾病。西方的科学鸦片被拿来当圭臬,给小朋友乱贴标签,弄得煞 有介事,有多少健康孩子就此成了精神残疾人!也许这个病(自闭症)真的存在,但我怀疑现在它被大大地夸张了, 至少我看到的几个“患儿”都是假诊断下的牺牲品。我认识一个孩子, 他家长对他管制粗暴,又唯恐他外面吃亏,教育颇为不当。他上幼儿 园后,完全不会和小朋友或老师相处,整天处于孤立状态。然后这孩 子就被诊断患了孤独症。我承认,尹建莉老师的表达的确偏激、武断了些。没有一个父母, 愿意给自己的孩子扣上“自闭症”的帽子。自闭症是一种源自基因的 发育障碍,这也跟父母的教养方式得当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我认为,尹建莉老师的言论,其实针对的是另外一种特殊情形: 某些机构/测试,过于轻易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我相信这是尹建莉所 要表达的原意。一旦某机构/测试,给孩子下了一个“自闭症”的评判,就一定会 吓到父母。父母因此启动的焦虑,会很快波及到孩子身上。如果原本 父母就因为陪伴少、教养失当而导致孩子某些发展的延缓,那么这个 新的论断,无疑会雪上加霜。换位思考下,每一个父母,都会很容易被这种结论吓到。前不久, 在“静观育儿”微信后台上,一位妈妈就怀疑自己的孩子得了自闭症:我儿子现在2.4岁,平时爱玩门,喜欢反复开关,摔门。之前喜欢 玩圆形的物品,比如转车轮。别的玩具也都玩,平时精力旺盛,好动。 两个月前因为上亲子班坐不住,说话也只会说两个字的称呼类。想给 他报早教课时,早教老师让我先带他做了感统检查,结果医生说他语 言发育迟缓中度的,因为爱玩门,轮子类的机械类有自闭倾向。现在 我们给他上了18 节早教课了,两个月了,他现在说话能说到4 个字了, 说的也很多了,啥都想学着说。也给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了,就还是 好动,爱玩门。走到那,一看到门就想过去,推两下,也爱车,一爱 见车,就不走了,拿到车子就推着看轮子怎么转。我现在特别焦虑, 我儿子看着挺聪明的,我到底该怎样引导他不要那么痴迷玩门,圆形 的东西呢。从妈妈的描述来看,这是一个喜欢探索、有与人交流的欲望、且 不断在进步着的孩子。所以,我并不认为孩子有自闭倾向。至于孩子 喜欢玩圆形的物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游戏或玩具,会对 此表现出特殊的喜好。所以,看得出,妈妈是被那个“早教老师”的暗示吓到了。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一次父母沙龙上,一位妈妈曾缓缓地告 诉我,她的女儿有怎样的自闭倾向,讲述的过程中,她的情绪状态呈 现出压抑、抑郁的状态。她说:我的孩子快 2 岁了,还不会说话,经常喜欢用尖叫来表达自己的 各种情绪。有什么事情不能满足她,就会歇斯底里的哭。一直哭到没 有力气为止。很少跟我们有眼神交流。喜欢围着茶几转圈儿跑。不爱 跟小朋友一起玩。游乐场里,独自玩可以,小朋友一来她就要走。不 仅自己不愿意跟人交流,我和奶奶若是当着她的面跟别人说话,她也 会哭,不同意。带女儿去看医生,说女儿有自闭症的倾向,但是孩子还小,也不能确定。医生的话让我很害怕说着说着,她就哽咽了。后来我了解到,这位妈妈怀孕期间情感上遭受到过重创,情绪非 常糟糕。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多是压抑、冷漠、抑郁的情绪。这很 容易“传染”给孩子,并成为孩子的行为模式。孩子爸爸很少在家, 爸爸的陪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