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书写格式范文教案的书写格式要求教学课题:教学课型:绪言课、新授课传授新知识和技能课、综合课包括新授、复习检查、讲练结合、稳固新知、布置作业、实验课包括边讲边实验、学生单一实验、复习和练习课、考察课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传授知识要求到达的教学目的。2.才能目的开展智能要求到达的教学目的。3.德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到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3.教学关键:教学方法:实验及教具:教学课时:教学过程: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稳固新知识。3.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试验、边讲边练习、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4.使用以下提示语:、作业要求和指导:板书设计:课后分析:包括:教案的执行情况、经历体会、学生的反映、典型的错误、实验效果、改良意见等教案书写中的详细要求:1.如何设计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的设计要求有三:1)目的性:传授知识、开展智能、进展思想政治教育。2)科学性:概念准确、以课本重要内容为主。3)思想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才能培养亲密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爱国主义教育如学科开展史2.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1)教学重点:一般情况下,主体教材、带关键性的教材大多是重点。要注意以下两点:?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一般衬托出重点。2)教学难点有两种情况:?由概念和抽象造成的难,应努力使之详细化或形象化,尽量采用实验、教具或详细实例去说明。?由复杂造成的难,就要把难点分散成几个简单局部,逐个解决。3)重点、难点、关键确实定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通过认真考虑,分析得出。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注意几点:?有的教材是三点一致,即重点、难点、关键、三点重叠。?有的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不能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这属于三点散列。?有的教材有关键,不易分出重点、难点。?有的教材是三点不全,例如有重点无难点、或者有难点无重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3.如何施行启发式教学?1)定义:启发式教学是在充分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开展自己的智能的一种优化的教学理论活动。2)原那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结合。?加强“双基与开展智能相统一。?学习过程与认识过程相统一。3)方式:演示启发、直观启发、问题启发、比照启发、比喻启发、讨论启发、练习启发。4)程序:a.提示激疑:提示要学习的课题,通过做实验或列举事实,激发学生议论、研讨;创造最正确的教学情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有:针对学生渴望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联络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历提出问题;结合消费和科学家的理论提出问题;运用实验或其他直观手段展示现象并提出问题;从社会和将来的需要提出问题。b.详细解疑: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开展他们的智力,教师给予订正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考虑问题、分析和讨论问题,并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c.归纳总结:d.运用练习:教师要在明确的方案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构造;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构造中的知识点、知识链和网络。4.常用的教学方法详细有哪些?1)讲授法:?定义: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应用范围:在概念或理论教材的教学中,以及联络史实、结合消费实际等内容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类型: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2)演示法:示范性的表演实验、展示实物和模型教具、映示幻灯片或进展投影映示,以及播放映教学电影和录音、录像带等。3)实验法:包括随堂实验、学生实验两种方式。4)练习法:?定义:这是以学生的理论活动为主,辅以教师必要的讲述和总结的一种方法。?类型:口答应该防止出简单的“正误题,;不要背定义、笔答、操作练习。、笔答文字简明、宜于写述正误题、填空题、选择题等、操作练习包括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组装模型等。5)讨论法:讨论题要富于考虑性,且一般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或仅从某一方面说明难以概括出事物的本质。6)自学辅导法:?定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学生任务:预习、自学、写提纲、摘录重点、勾划重点。?教师任务:帮助选择读物、提示学习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方法。?应用:低年级指出自学重点,“点明内容之间的联络;高年级多从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方面给以提示,学生自己钻研、体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