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小学生“告状”心理的分析与对策德育案例分析14-15 学年度教育机智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一种面临新的意外的情况时,能够迅速而 正确地作出判断,并且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娴熟地步的表现,也是教师掌握了 高度教学艺术的表现。但凡当过小学教师,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小学生动辄向老师来告状, 真是使得老师哭笑不得。你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吗?但它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东 西。你认为这不是原则性的东西不去理睬吧,而小学生却整天接二连三的来告 状,诸如“老师,某某碰我一下!”“老师,他把我借给他的东西弄丢了,”等等。 使你坐立不安,心烦头痛,坐在办公室里也不是滋味。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报道,说某某学校一位年轻教师因为被学生的告状烦透 了,居然想到让那些告状的孩子在门口罚站,以示警告。看了这则报道我认为: 作为教师,不论从学识、资历都比学生高,在学生面前是长者大人,俗话说的 好“大人不计小人过”,毕竟他们还都是孩子,不能跟学生们一般见识,要冷静 思考,作出判断。即使学生是为了一点小事,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心平气和地 说,绝对不能采取让学生罚站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但不 能把问题处理好,相反更是降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还有的教师为了 图个清净,往往简单了事,把“原告”和“被告”统统叫来,然后狠狠地训斥 一顿,这样就算完事了。我认为这样简单敷衍了事,没有针对小学生告状心理 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会把事情越办越糟,也容易使告状的人走极端。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小学生告状问题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弄清小学生告 状的心理:1、孩子认为自己在同学当中受了委屈,需要老师帮助解决,所以才来告状。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孩子对老师的一种信任。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对那 些确实受了委屈而又没有能力“反抗”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同时,也让他 们感受到了师爱的温暖。2、孩子认为班级中有某些不好的现象,并对其持反对观点,但其他同学又 不听他的劝告,需要教师支持的,我们老师应该引起重视,不论大事小事,都 要实地调查并进行解决。3、低年级的孩子看到别人在做的事情,自己也很想去做,但又怕不“合法”, 以告状来探虚实,如果老师允许,他会立即去做,若老师反对,他会立刻去阻 止别人。4、有些孩子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尤其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来告 状的。这类学生往往表现欲很强,但常常被老师忽视。例如老师上课很少叫他 回答问题,分配任务时,时常没有他的份等,因而他就借一些小事来告状以引 起老师的注意。5、希望与自己不友好的人或自己妒忌的人倒霉。这类学生“告状”时往往 夸大其事,以引起教师对肇事人的恼怒,自己则幸灾乐祸。6、无事生非,引起师生骚动。有些调皮的孩子为寻找刺激,除了夸大事实 外,还会无中生有,制造事端,从中获得快感。由此可见,小学生告状多是小事,但我们也不能轻视敷衍,应该认真对待。 若学生来告状,我们教师首先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切不可 草草了事,听听其他同学的说法,再根据事情的大小做出恰当的处理。对爱“告 状”的学生,要摸清他们的心理动机,对出于班级的责任感的告状,我们要支 持鼓励,但要引导他们不要事事都依靠老师;对出于自我表现的,要为他们创 造更好的表现机会。例如上文中第四条提到的,针对这类学生,我们教师应当 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针对他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心理,平时多多给他表现 自己的机会,相信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对出于找刺激的行为要严肃的批评,消 除他们的这种不良习惯,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高是非观念。只有这样区别对待 告状,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捐款”引发的风波德育案例分析2014-2015 学年度一、案例背景“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自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都展开 捐款活动,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学校要求每个班级的同学积极捐款,金额不限, 交齐后将以班级为单位在星期一的晨会上举行捐款仪式。作为班主任的我自然 很重视这件事情。在班会课上,我特意介绍这次四川地震的灾情,也给同学们 看一些震撼人心的照片,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这次地震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尽 量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为四川的同胞积极捐款。二、案例回放在我布置任务后的第二天,全班同学踊跃捐款。班长把捐款名单拿给我, 我仔细看了一下,大部分是 50 和 100 元。其中有两个人引起我的注意,他们的 捐款数额是 20元,也只有他们俩是20 元。我看了一下这俩人的名字,其中一 个是女同学,她捐 20 元非常正常,因为这位学生家境比较差,学费都是减免的。 而另外一位是男同学,他捐 20 元我觉得有点不正常,因为这位同学家境比较好, 像这样的学生平时零花钱肯定不会少,捐个 20 元未免有点少。但是以上这些只 是我在头脑中想想而已,当然我不会向他本人说,因为事先我已说好,捐款在 于诚心和爱心,捐多捐少都没关系。而且我也想可能有的人很有钱,在捐款方 面不是很大方也是有的。看完这份捐款名单后,我也没多想了,准备要班长把 钱去存了。但是班长这时向我透露了这位男同学为什么捐 20 元。原来是他没有带钱, 是向别人借的,还说忘了这件事。我当时脑子中就冒出一把火:太不像话了, 昨天刚说过就忘了,而且地震捐款的事情全国人民都在行动,居然说忘了,捐 20 元不算什么,首先态度就不对。而且今天一天难道没有零花钱吗,连 20 元 也要去借?一连串的疑问在我头脑里冒出来。不过我强迫自己先冷静,我的这 些疑问未必就是完全对的,作为班主任可不能自己想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我没 有马上找那个男同学谈话,而是先记下这件事。在我记的过程中,脑子里突然 闪过一个问号:这些家伙会不会把父母给的钱扣下一部分给自己用?这个疑问 我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但是怎么知道他们有这种行为呢?看来得想出一个方法。在接下来的班会课上,我先批评了那些不把捐款放在心上而没带钱的同学。 严厉的把这件事与人的爱心、素质联系起来。尤其批评那些平时爱花钱的同学, 让他们知道更要省出自己的零花钱献一份爱心。进行一翻爱心教育以后,班级 的同学很安静。这时,我非常严肃的向他们声明,这次每个人的捐款金额我都 要向家长一一核对。此话一出,班级里发出“哗“的一片声音,接着开始骚动 了,我扫视了一下同学,有的在笑,有的前后讨论,有的低下头偷笑,有的同 桌窃窃私语。我觉得这其中肯定有点问题。我接着严厉的指出,如果有把钱克 扣下来的同学,请摸摸自己的良心,有没有这种事情,如果有的话,你自己主 动把扣下来的钱交给老师。此话一出,班级的声音开始小下来以至变的鸦雀无 声。我的语气也开始缓和,我说你们今天回去想想,明天早上我不先打电话给 家长,所以你们还有一个早上的机会,当然如果还想继续捐款的同学欢迎再捐。第二天,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有两个女同学到我的办公室说自己要捐款, 但是说是继续捐款。一个要捐350元,一个要捐50 元。我没说什么,只是收下 来作了登记。等学生走了后,我对照了一下原来他们捐的数额,两个都是 50 元。我觉得两个有可能是补交克扣的钱,但是我想前一个应该不会克扣 350 元, 如果是这样也太过分了吧,当然,在那儿猜疑还不如打电话给这两个学生的家 长核对一下。一询问还真的是两个都克扣了 50 元,刚才是过来补交的,只不过 是前一个再加进 300 元来个障眼法。看来这核对电话是要继续下去不可了,可 是这么多学生我想都一一打电话核对没必要,我觉得对最有可疑的学生打电话 核对一下就可以了。接下来的事情居然让我怀疑对了,我认为最可疑的学生真 的也克扣了 50 元。但是这个学生早上没过来补交,下午我就主动找她谈,想听 听她的解释。她说她妈妈问她想捐多少,妈妈就再给她同样的数额,她说想捐 50 元,那么她妈妈再给她50 元凑成100 元。但是她只有捐50 元,原因是只带 了她妈妈给的,自己的 50 元钱忘了带。这些话听起来可不像真话,但是我也不 去追究真假,因为我心里已经明白了。她说今天她没带马上去借来给我,我说 没必要,捐款要看自己的诚心,不是被强迫。我乘热打铁对她继续教育:这个 钱从来源来讲都是你父母赚的,你不是劳动者,没有权利分这钱是你妈妈的还 是你自己的,而且这些钱我们是用来救命的,50 元对你来说可能只是两天的零 花钱,但对于灾区的人说可是救命稻草。说到这里,这个学生好像被我的话促 动了,跟我道歉说自己错了,走了后又很快返回递给了我一张 50 元,说在自己 书包里发现的。我表面很冷静,但是我心里已经在会心的笑了。看来捐 50 元的学生中可能还存在克扣的现象。当然我打了这几个电话已够 了,在下次的班会课上我只要以点带面就可以了。所以针对这件事,我备了一 堂“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为主题的班会课。在班会课上,我假装说给每 个学生的家长都打了核对电话,但是我跟家长说你们回去不要再提这件事,因 为我今天讲了就算了。这些话是先来维护我的威望,好让他们知道我上次说的 话不是吓唬他们,而是说到做到。然后我没有指名道姓的说了这次捐款中有存 在克扣的现象。此话一出又引来“哗”的一片声音,当然这些声音是来自于那 些没有此行为的人,他们会觉得班级里居然真的有这样的同学。而有此行为的 同学这时会低下头默不作声。接着我非常严厉的说:“这种行为比贪污腐败更可 怕,你们现在连父母的钱都敢贪污,连这些救灾的钱也要贪污,那以后可真不 敢想像了。这种行为可以反应一个人怎么做人的问题,反应一个人的素质,而 素质又直接关系到你们的综合素质分,以及你们今后的毕业、升学和就业。捐 款本身是一件表达爱心的事情,主要在于你的诚心和态度,不在于数目的多少, 但是你们这种行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所以有做过的同学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 行为,只要认识到了错误就行了,至于要不要再补交捐款就随你们的便了。”第二天,出乎我意料、也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有好多同学过来说自己要“继 续捐款”,这当中可能有过来补交的,也可能真的有继续捐款的,不过这些我已 经没有必要再追究了,因为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昨天的班会课起作用了。 现在过来捐款的,我都感到很高兴,高兴他们的“懂事”,高兴自己能为灾区多 争取点“救命钱”。这起风波到此也总算告了一个段落了。三、案例感想通过这次捐款事件,我自己也反思了很多。我觉得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 但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更重要。尤其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是艺术班。艺术班的学生 普遍家境都不错,这些学生生活条件好了,而情感方面却比别人更“冷漠”,大 多只关注自己的享乐,对别人的遭遇缺乏同情心。即使有的学生也捐款,但免 不了有些是因为从众心理在作祟。即使有些学生也有爱心,但让他将爱心及时 付诸行动却很难。其实这恰恰证明了他们缺少真正博爱的胸怀。另外,他们在 学习方面懒的动脑筋,但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脑子动的很快,点子也特别多, 所以,对待这些学生“道高一尺”,我们班主任就要“魔高一丈”。当然,作为 班主任我觉得特别要经常性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恐智不达,惟恐德不修”的说法,这是非常有道理 的。对于孩子来说,道德培养比智力开发更重要,因为道德低下的孩子不可能 成为优秀的人才。所以,我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只重视体育,孩子将成为可悲的兽人;只重视智育,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 夫,或者成为社会上的恶棍;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病夫、懦夫。这些 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须三方面并举。但是现在 的教育在体育和智育方面都很重视,就连父母对孩子从小的教育也还是多偏向 这两个“育”,这样的趋势将会对孩子今后如何做人带来很大的影响。现在的社 会就像一个“筛子”,优胜劣汰,其中的“优”不仅包括成绩、能力,更包括优 秀的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在现在的就业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以至排到第一 的位置。所以,势在必行,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该要被越来越重视。这也是我从 这个案例中得到的最大感想。滴滴师爱,浓浓深情德育案例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