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夏商西周三代的史官及其职责奴隶制国家建立之后,一方面, 国家进行管理需要有条理的文书, 另一方面,为了有效 地强化自己的统治, 统治者需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文字记录就成为国家一项经常性的必 不可少的工作了。我国古代的史官制度,就是顺应这种要求而产生的。传说我国很早就有史官的设置。所谓“唐虞三代, 诗、书所及 ,世有史官,以司典籍”(后汉书班彪传)。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涌,虞舜时有伯夷,夏有终古。然据今人考证 ,我国有文字可稽的历史,实际上开始于商的先公示壬、示癸时期,约距今三千七百年 左右。史官的初立 ,其时应去此不远。1、商朝史官及其职责商朝的史官,甲骨文中称为“作册” 、“史”、“尹”,是其复杂统治机构中的一种宗教官。 他们和其它几种宗教官如“卜” 、“占”、“巫”、“祝”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工,都是神权的 掌握者,充当着神人之间的媒介。他们传达上帝的意旨,实际上影响和监督着商王的行动。 这样 ,史官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就享有很高的地位。这种巫史不分的情况,大约一直延续到 西周初年。 而且, 即使有了较为明确的分工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史官们依然带着浓厚 的宗教色彩。他们的职责如下:( 1)商代史官负有记录先公先王世系的责任。西周迄于战国秦汉之阮许多文献材料都言及商的先公先王。史记殷本纪,颇有条理地记载了自殷契以下诸王世系;据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续考等文考证,其所载基本上符合事实。这说明,除了诗 、 书外,史记所据的谍记 、世纪等有关文献也当有殷商史官们记录下来的原始 史料作为依据。 这种对先租世系记载的重视, 反映了殷人祖宗崇拜的观念, 也为历代统治阶 级所沿袭。(2)商代史官还负责记录商王的行事、言论和其它国家人事。尚书多士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 ”“典”是放在架子上的竹简, “册”是用绳子编着的竹简。 说明商灭夏的记载在周初还能看到。今尚书中的五篇商书汤誓是商汤伐夏桀时的 誓词,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臣民的告诫, 高宗肜 rong 日是祖已对殷王的谏语, 西伯戡 kan 黎是祖伊对殷王的警告, 微子记载了微子和父师、少师的对话。一般认 为除了盘庚外,其它四篇都经后人加工润饰但当有商代流传下来的原始材料作依据。 可见, 自商开国至灭亡, 君臣大事都有史官们的记录。我国有连续不断的历史记载,至晚从商代就开始了。由于占卜、 祭祀和书史都需要对历法有透彻的了解, 所以史官们具有天象和历法的知识。 史官们掌握历法, 使我国早期的历史记述中就包含着时间的记载 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贵 的天象资料。2、西周的史官及其职责(1)西周统治者高度重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西周建立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取历史的 经验教训, 在周王室内形成了对天子的多位一体的历史训诫集团。 左传、国语、周礼、 礼记、大戴礼记,都有这方面的记载。例如国语周语上说: “天子听政,使公卿 列士献曲,史献书,师箴,瞍 sou 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 史教诲,耄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悖。 ”楚语上说: “临事有瞽、史之导, 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 ”可见,史和瞽是其主要成员。所谓 “导”者,即“言古以剀今” 。瞽和史相互配合,规劝匡正君王,使其“不得为非” 。这种对 君王的历史训导, 在我国整个古代社会, 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帝王以学习历史知识为必 修课,其周围总是环绕着提供历史经验的智囊集团。(2)西周的史官太史、中史、内史、乍册、史、作册尹。西周王室设有多种职掌 不同的史官,以协助政务、记录时事、起草公文、掌管文书。他们的名称、职掌,在不同的 时期有所变化。如成、康之前,有太史、中史、内史、乍册、史,之后则有太史、内史、内 史尹、史、乍册、乍册内史、乍命内史、作册尹、命尹、尹氏等官名。到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 史官也基本上只剩下太史和内史了。 可见太史和内史是周王室内最主要的史官, 他们 的职掌代表了当时史官的基本分工。(3)西周史官职责太史协助周王处理政务、记录时事,内史主要受王口命而作册书、宣王命。礼记玉藻、汉书艺文志等所言的左、右史大概就是指太史和内史,太史就是左史,内史就是右史。 礼记说的“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是正确的; 而汉书的说法则刚好颠倒。现在尚无材料较完整地说明一个太史的活动。 而从诸典籍中却可勾画出周初一个内史的 情况。著名的史官佚,历事文、武、成三代,或称“作册” 、或称“史”、或称“尹逸” ,是 属于内史系统的。他是“传天数者”(史记天官书),在武王克商次日祭天活动中,“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征伐各地商朝诸侯取得胜利之后,他又 是担当“繇书于天号”(逸周书世俘)的角色。同时,他“博闻而强记,接给而善对”, 常立于周王之后,以备顾问(大戴礼记保傅篇,淮南子道应训),负有箴谏、督促 周王的责任,享有较高的权力和地位。周成王仅戏言要分封武王子叔虞,史佚则认为“天子无戏言”,固“请择日立叔虞”,终于促使成王“遂封叔虞于唐”(史记晋世家)。他有不少传世言辞,都是对历史的总结或处事原则的概括,如“无始祸,无怙(hu 依靠)乱,无重怒”(左传僖公十五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左传成公四年)等语,可能都是 箴谏周王的。他还担任册命的撰写和言论的记录。尚书洛诰载,“王命作册逸祝册”,史记晋世家载其所说,天子有言“则史书之”,可以为证。春秋时期被广为征引的 史 佚之志,大概就是他对周王和臣下(包括他自己)言论的记载,尚书洛诰的原始材料无疑是出自他的手笔。( 4)西周瞽史(乐官)口诵史事对史料留存和史事传播作用不小。古籍中往往把瞽史 与左、右史相提并论,不是没有道理的。瞽朦是属于太师的乐官,掌“讽诵诗,世奠系,鼓 琴瑟”(周礼春官),即“主诵诗并颂世系,以戒劝人君”。他们的说唱,应当包含着比笔录详尽的史实,对简略而缺乏关联的左、右史的记载,起着联络会通、委曲细节的作用; 他们之间相互补充,保存了我国古史的相对全貌。春秋时人引的瞽史之纪,可断定是他们讽谏周王的文字记录。国语晋语四引“瞽史记曰:嗣续其祖,如谷之滋,必有 晋国。”又引“苔史之纪曰 :商叔之世,将如商数 。”语意都是和其“知天道” 、“世奠 系”吻合的。靠他们口诵而赓续流传的史事,为以后融合言、事的史书的编纂,提供了宝贵 的材料。( 5)西周诸侯国史官记史详备。在西周,不仅王室有史官,而且诸侯国也有史官。有 些诸侯国的史官,还是周王赐予的。周初,鲁伯禽受封,就包括“祝、宗、卜、史,备物、 典策”(左传定公四年) 。这些史官,恪守史职,使鲁国历史有较别国更为详备的记载。 后来史记着春秋各国世代年数,只有鲁国的年数可以上椎到相当于周昭王时期的考公, 比晋、楚、宋、齐等国可考的诸王年数要早一百多年。这与鲁建国即有史官关系很大。晋国 远在周东迁以前就设立了史官。 就连僻处西方的秦国,到周平王十八年 秦文公十三年,前 753年).也“初有史以纪事” 了(史记秦本纪)。到了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史官,如楚 有左史,郑、齐、卫、貌均有太史,郑、秦还有内史。从不完整的资料考察,其职掌大体与 王室史官同,如太史都行书事之责。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弑晋灵公,太史董狐认为责 任在赵盾,因而公开书其事为“赵盾弑其君” ;襄公二十五年,齐崔杼 zhu 弑其君,太史兄 弟相继执简, 冒着生命危险, 履行史职, 终于把这事记载下来。 这些史官, 留下了大量记载。 墨子称“吾见百国春秋” (墨子佚文,参见墨子闲怙附录) ,并列举出齐春秋 、燕 春秋、宋春秋(墨子明鬼下);左传中所见的郑志、郑书;孟子所说的“晋之乘、楚之梼杌 、鲁之春秋 ”(孟子离娄下),都是史官们留下的各国历史记录。 我国很早就有各种史官的设置, 留下了丰富的连续不断的历史记载, 这在当时世界上 是独一无二的。原来,史官基本上是世袭的。大概自周宣王之后,这种制度才被破坏了。从史墙盘 及其同组铜器铭文反映出, 任职于周穆王、 恭王时期的史官墙所属的微氏家族, 其列祖的身 分就是“史” ,武王伐纣后归属于周,历乙祖(公) 、亚祖祖辛(辛公、乍册折) 、丰(乙公), 至于史墙,都是史职。史墙的儿子xing (病字头里一个兴) 大概活动于周懿王、 孝王时期.虽 然似乎还继承先祖的职业,但仅“夙( su)夕左尹”即仅是史职的辅佐,已经露出式微的苗 头了。司马迂自序说其先祖是周室之太史, “当周宣王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不复 史事。这都说明周史官曾是世袭而后沦落的。诸侯国史官世袭制度的破坏比较晚些。 如周平王时太史辛有的次子, 入晋为史, 称董史, 史官董狐是其后; 但到了周襄王时期, 其后人董因己不是史官, 而是晋大夫了; 到春秋晚期, 其后人董安, 少时“进秉笔赞为名命, 称于前世, 立义于诸侯” ;及壮, 则“从司马”,至长, 却“随宰人” 了(国语晋语九)。晋之籍氏,春秋中后期有个叫籍谈的,其九世祖孙伯 黡(yan)是“司晋之典籍”的史官;而他本人则是晋之大夫,连自己先祖曾任史职的事也 忘却了。(左传昭公十五年)尤其到了春秋末期,王室衰弱,诸侯争霸,史官的职位更不 稳定,他们甚至抱典载籍,流亡它国。这种情况,对我国古代官方文献的流传,客观上起了 扩散和交流的作用,为春秋后期的私门学者提供了利用它们的便利。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