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章税收效应一、习题1. 填空题(1) 税收效应通常包括和 两个方面。(2) 是指生产者在如何运用自己可支配的各种生产要素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的的方面 所作的各种抉择或决策。(3) 根据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若政府对商品A征税,对商品B不征税,则生产者会A的生产量,而 B的生产量。(4) 要分析税收对纳税人在经济行为方面的总效应或净效应,应将效应和效应结 合起来,进彳亍。(5) 若劳动力供给曲线形状为,则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表现为收入效应。2. 判断题(1) 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通常是中性的。()(2) 征税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比征税前的价格高。()(3) 征税后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比征税前的高。()(4) 若税收制度规定的税收折旧率高于实际折旧率,则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表现为抑制 性。( )(5) 若税收制度规定的税收折旧率等于实际折旧率,则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表现为中性。()3. 单项选择题(1) 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对()的干扰来实现的。A. 商品的供给B. 商品的需求C. 消费者行为D. 市场价格机制以下各题依照图2作答。(见课本)(2) 征税后,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为()。A. A+B的面积B. C+D的面积C. A+C的面积D. B+D的面积(3) 征税后,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为()。A. A+B的面积B. C+D的面积C. A+C的面积D. B+D的面积(4)征税后,政府征税造成的总损失为()。A. A+B的面积B. B+D的面积C. A+C的面积D. A+B+C+D的面积(5)税收总收入为()。A. A+B的面积B. B+D的面积C. A+C的面积D. A+B+C+D的面积(6)税收的额外负担为()。A. A+B的面积B. B+D的面积C. A+C的面积D. A+B+C+D的面积4.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税收对劳动投入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有()。A. 人头税较之比例所得税有更多的激励纳税人增加劳动投入的效应B. 比例所得税较之人头税有更多的激励纳税人增加劳动投入的效应C. 比例所得税较之同额(收入效应相同)的累进所得税能更多地激励(或更少地妨碍)人们 增加劳动投入D. 累进所得税较之同额(收入效应相同)的比例所得税能更多地激励(或更少地妨碍)人们 增加劳动投入E. 具有累退性质(随着收入的增加,纳税人所缴税款占收入的比重反而降低)的商品税较之 同额(收入效应相同)的累进或比例所得税对劳动投入有更大的激励作用(2)决定私人储蓄的因素有()。A. 现期收入B. 预期收入C. 储蓄利率D. 净财富E. 私人投资(3)税收对纳税人投资行为的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A. 税前投资收益B. 税后投资收益C. 纳税额D. 折旧因素E. 收益期 (4)税收所影响的经济行为包括()。A. 生产者行为B. 消费者行为C. 劳动投入D. 私人投资E. 私人储蓄(5)税收对下列经济行为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方向相反的是()。A. 生产者行为B. 消费者行为C. 劳动投入D. 私人投资E. 私人储蓄5. 名词解释(1)生产者剩余(2)消费者剩余(3)税收额外负担(4)税收效应(5)税收中性(6)税收的替代效应(7)税收的收入效应(8)无差异曲线分析6. 简答题(1)简述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2)简述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3)简述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4)简述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7. 论述题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具体各有什么影响?二、答案1. 填空题(1)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2)生产者行为(3)减少增加(4)收入 替代 无差异曲线分析(5)向后方弯曲2. 判断题(1)X (2)J (3)X (4)X (5)J3.单项选择题(1) D(2) B (3) A(4) D (5) C(6) B4. 多项选择题(1) ACE (2) ABCD (3) BD (4) ABCDE (5) CDE5. 名词解释(1) 生产者剩余答: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卖出的商品实际得到的金额与所愿意售出的金额之间的差额。(2) 消费者剩余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金额与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额。(3) 税收额外负担答:税收额外负担是指征税带来的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它等于税收总成本减去税收收入的 差额。其中,税收总成本等于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与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之和。(4) 税收效应答: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通常可归 纳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5) 税收中性答: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额外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 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 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 置的决定因素。税收中性在现实中难以实现。(6) 税收的替代效应答: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征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从而促使人们选择某种消费或 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例如,对某种商品课税可增加其价格,从而引起个人消费选 择无税或轻税的商品。税收的替代效应通过改变纳税人的行为选择影响经济的效率状况。(7) 税收的收入效应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产生的激励纳税人 增加收入的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 中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做出的进一步反应 则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8) 无差异曲线分析答:无差异曲线分析是指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综合在一起,分析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总效应 或净效应究竟是什么。6. 简答题(1)简述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答:生产者行为是指生产者在如何运用自己可支配的各种生产要素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的的 方面所作的各种抉择或决策。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干扰来完 成的。一般来讲,税收对生产者行为有两方面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对生产者 选择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生产者所面临的课税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造成生产者减少课税或 重税商品的生产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生产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课税或重税 商品。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课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要素减少, 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使生产处于较低水平。(2)简述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答: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如何使用自己既定的收入来达到最大的满足程度方面所作的各 种抉择或决策。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通过影响市场价格来实现,表现为替代效应和收 入效应两个方面。替代效应表现为政府对商品课税之后,会使课税商品价格相对上涨,造成 消费者减少对课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 税商品替代课税或重税商品;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课税之后,会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 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3)简述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答: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投入方面的影响同样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替代效应 表现为政府课税会降低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使劳动和闲暇两者间的得失抉择发生变化, 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替劳动。替代效应的大小,在课征所得税情况下,由其边际税率决 定。如果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政府征税极可能促使纳税人减少劳动投入量。 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表现为替代效应。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投入方面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征税会直接压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 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或消费水平而倾向于更勤奋地工 作。收入效应的大小,由纳税人的总收入与其缴纳税款的比例即平均课税率决定。如果劳动 力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政府征税极可能会促使纳税人增加劳动投入量。在这种情况下,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表现为收入效应。实践中应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综合在一起,分析税收对劳动投入 的总效应。例如,通过分析可得出结论:人头税较之比例所得税有更多的激励纳税人增加劳 动投入的效应;比例所得税较之同额(收入效应相同)的累进所得税能更多地激励(或更少 地妨碍)人们增加劳动投入;具有累退性质的商品税较之同额(收入效应相同)的累进或比 例所得税对劳动投入有更大的激励作用。(4)简述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答: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效应是通过税收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和税后利息率的影响来实现的,并 分别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课税会压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 而促使纳税人减少现期消费,为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而增加储蓄。也就是说,政府课税反而 会使纳税人相对增加储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定于平均税率的水平。替代效应表现为政 府课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降低储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从而引起纳税人以消费 替代储蓄。也就是说,政府课税会造成私人储蓄的下降。替代效应的大小,在课征所得税的 情况下,由其边际税率决定。7.论述题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具体各有什么影响?答:纳税人的投资行为主要由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决定。在政府征税的条件下,投资收益是 税后投资收益;投资成本包括折旧因素,而折旧是受税收制度影响的。因而,税收对私人投 资的效应,主要通过税收对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和折旧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税收对私人投资收益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司所得税的课征上。这就是,政府课征公司所得 税,会压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并使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的对比发生变动,从而对纳税人 的投资行为产生方向相反的两种效应:一种是替代效应,即投资收益率的下降,降低了投资 对纳税人的吸引力,造成纳税人以其他行为一一如消费一一替代投资。另一种是收入效应, 即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益,促使纳税人为维持以往的收益水平而增 加投资。税收通过折旧率的规定对私人投资产生影响。折旧提取的数额、时间和方法,也就是折旧率 的高低对纳税人的投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税收制度规定的税收折旧率等于实际折旧 率,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就是中性的;如果税收制度规定的税收折旧率高于实际折旧率, 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就是刺激性的,其结果会促使纳税人增加私人投资;如果税收制度规定的 税收折旧率低于实际折旧率,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就是抑制性的,其结果会促使纳税人减少私 人投资。可举例说明税收通过折旧率的规定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假设某纳税人投放在固定资产上的资 本为1 000元。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10年,那么,这笔固定资产的实际折旧额应为每年 100元,即实际折旧率为10%。再假定该纳税人在固定资产服役的第一年取得的利润也为1 000元,其所处的税率等级为50%。对这个纳税人来说,如果公司所得税制规定的税收折旧 率为10% (即采用直线折旧法),则其当年的应纳税额为:(1 000元一100元)X50%=450 元税收挡避额为:100元X50% = 50元;如果公司所得税制上规定的税收折旧率为20% (即 采取加速折旧法),则其当年的应纳税额为:(1 000元-200元)X50%=400元,税收挡避 额为:200元X50% = 100元;如果公司所得税制规定的税收折旧率为5%,则其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