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学案11?小石潭记?学案教师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 ,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一、根底知识熟练朗读课文 ,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以下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2、结合语境 ,解释词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 闻水声 ,如鸣佩环 ,心乐之。 乐:_ 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空:_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斗:_蛇:_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凄:_寒:_ 3、结合语境 ,解释以下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清:_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清:_ 、 闻水声 ,如鸣佩环 ,心乐之。 乐:_ 似与游者相乐。 乐:_ 、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可:_ 、 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游:_ 同游者:吴武陵 游:_ 4、把以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译句:_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译句:_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译句:_5、查找资料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6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7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 ,条理十分清楚 ,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8、根据原文内容 ,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开展变化的。 答三、精读课文 ,局部研讨。9、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10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景物描写逼真 ,说一说作者描写游鱼和潭水抓住了什么特点?11、这篇文章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第四段的景物写得幽深凄清 ,也与作者贬官后那种孤寂凄凉抑郁的心情一致。 是找出文中一例其他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试做分析。四、拓展延伸。12、为了开展旅游事业 ,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那么简介。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测试阅读课文 ,并答复以下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 ,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 ,龚古 ,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 ,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照应 ,又为下文的“_埋下伏笔。 既表现潭水之清 ,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欣赏景物的 ,这可从文中“_和“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 ,作简要说明。 答: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