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课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2 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3 懂得友善不只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学习表达友善态度、感恩心情的合适方式。4懂得爱是有原则的,学会分辨是非,诚实友善。 过程与方法 1同学问相处,要努力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关心别人,在具体行动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实现人生的 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2 帮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 滴的真情付出。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3 帮助学生理解爱心是博大的,但爱心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础上的,不是不问是非, 更不是不要分清是非,只有分清是非后的爱心才更加可贵和真实可靠。4 帮助学生理解人与人相处需要友善,世界需要爱,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才能 建设和谐社会, 才能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才能真正促进社会 的和谐发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心动不如行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三、知识体系第一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1 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这是 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 怎样对待自己, 就应 该怎样对待别人。2 努力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有何意义 ?要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关键是 什么 ?为什么 ?努力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 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 一份和谐与温馨。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 比心,推己及人” 。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 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 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第二框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1 爱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 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 一次得力的救 助,一次善意的批评,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适时的看望,一个及时的电话,一个亲切的微 笑,一次碰撞后的谦让,一次跌倒后的搀扶,这些都是爱心的体现。2 爱心的内涵是什么 ?要怎样才能形成 ?爱心是一份情感,一种责任。它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3 你怎样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实际上人生的意义不仅表现在 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上, 而且也表现在帮助他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上。 如果别人因为我们 的帮助而使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 那么, 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 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 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 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所以我们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教法:阅读讨论法、活动体验法、案例教学法。五、课时安排: 2 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导入新课:生活在线(教材 P53) 讨论 1:读了“生活在线”中的有关材料,大家有何体会呢?提示: 这里主要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 甚至可以反映 出一个民族的素质。 雨天公共汽车座位潮湿的问题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 但我们可以通过故 事中中年妇女的行为发现,公共汽车座位的潮湿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但大家常常不太注意, 中年妇女的行为表明人们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 其实, 方便 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讨论 2:这是我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看到的极不和谐的事情。象这样不和谐的事情你有 没有遇到或听说过?提示:给别人起不文明、侮辱性的绰号;乱扔垃圾;因自己不满,向别人乱发泄;用自 己的喜好衡量别人(特别是父母)讨论 3:综合上述例子,你认为出现上述不和谐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社会上一些人不懂得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是社会缺乏“爱”引起的。新课讲授: 过渡: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都把“让世界 充满爱”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2005 年 3 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把建设和 谐社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围绕建设人 与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作为公民个人应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 问题。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板书) 活动内容:名言赏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讨论: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提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对此理解也可能有所不同。但从词面 上来说,也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希望、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他人”。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简单。 应将它放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来理解, 它是“仁者爱人”的一个方面, 是做人的起码 要求之一。现代社会对它的理解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愿,尊重个性自由, 这也是当代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小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 给别人。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 怎样对 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它的核心就是“爱人”,实质就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板书)过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容易,但要做到还有一定的难度。活动内容:生活实例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因为爱,所以往往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子女,造成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大人都喜欢逛商店, 特别是妈妈。但我们都注意到: 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 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讨论1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提示:其实很简单,大人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 的都是大人们的腿。讨论2:你在生活中父母有没有因为他们的喜欢或不喜欢强加于你?当时你的心境怎么样?讨论3:你有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欢或不喜欢强加于你的父母?你父母当时作出了怎么样 的反映?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一是为了说明生活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一定的难度;二是讨论2和讨论3分别让学生体验“当别人把己所不欲强加于你时的心理感受” 和“当自己把己所不欲强加于别人时别人的心理感受”,来体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的含义。再者,实例和讨论中选用把喜欢或不喜欢的事强加于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己所不欲”“己所欲”都不能强加于人。把“己所不欲” “己所欲”强加于人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最后,选择亲缘关系最近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来说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父母与子女之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况且与他人。活动内容:辨析明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请你发表你的观点。提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别人的感受出发,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集体、社会和自然漠不关心的 利己思想,这种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很容易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成为不要去管别人的事, 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而设置的。这一思想实际上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特别是社会价值观比较混乱的今天,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较冷漠,这种思想在社会上较流行;二是现在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时常对子女灌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 影响到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澄清两者的区别,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通过辨析,使学生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是一种古老的道德规范, 但今天仍有它的现实意义。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现实意义(板书)结合活动内容“辨析明理”,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种古老的道德规范, 今天有怎么样的现实意义?教师小结: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 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板书)活动内容:感悟爱的意义依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句式,描述你不想被人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世界就会 ;你不想受人冷落,就不要冷落别人。世界就会 ;你不想受人轻视,就不要轻视别人。世界就会 ;你不想被人伤害,就不要伤害别人。世界就会 ;你不想遭到战乱,就不要侵略别人。世界就会。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到爱的意义,从而也为情感铺垫。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板书)活动内容:阅读感悟在我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 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 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家里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经过13年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了 9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大禹治水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 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到更好。 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河水流到邻国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 得多了吗?”讨论:比较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两则故事,说说你的感想。提示:从白圭谈治水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没有做到“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难免要害人害己,而大禹把洪水引入 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难,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做到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 习。教师小结: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 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 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 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板书)活动内容:身体力行同学之间如何才能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让我们共同 分享。提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应该提高个人的素养,学会同情人,让自己能够 具有宽容心,能够容纳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学会换位思维,让学生能够设身 处地地思考问题,女口: “假如是你会不会这样?”“如果不这样会怎样?”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宽容他人,谅解他人。第二课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导入新课活动内容:阅读感悟“天堂与地狱的差别”(教材P59-60)讨论: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提示: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天堂或地狱,但这则故事通过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比较, 得出两者的差别其实就在于人与人之间能否相互帮助,或者说是否存在着“爱”。没有“爱”的世界犹如地狱一样,只有充满了“爱”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新课讲授活动内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