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能够掌握用算术、方程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小数应用题。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容许用题的能力。3渗透对应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 ,明确解题思路。教学难点会分析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看句子列算式。2复习数量关系。(1)行程问题中的三量关系式是什么?(2)相遇问题与行程问题三量关系有什么区别?是什么?投影出示:速度和相遇时间=合走路程合走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合走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3)它们同类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合走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路程速度和=甲的速度乙的速度(二)导入新课这些数量关系以前学过 ,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分数、小数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三)讲授新课例1 两地相距13千米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经1读题 ,说出、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2分析:(1)这是什么类型的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相遇问题有什么区别?(相遇问题 ,相遇时间给的是分数。)(相遇时间 ,甲乙二人都行了这么长时间。)在日常生活中 ,遇到的数不可能都是整数 ,那就要用分数、小数来表示。这样的问题你们会解决吗?(3)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方法做这道题。(4)投影反应各种不同做法 ,讲算理。说每步的算理。解 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为什么这样列方程 ,根据是什么?(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解 设(略)列方程根据是:速度和相遇时间=距离。(5)比照用方程解答和用算术方法解答从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算术法是根据量 ,运用关系式 ,求出未知量;方程法是根据关系式确定等量关系 ,让未知数x参加运算。)(6)小结:解容许用题时 ,首先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 ,灵活运用 ,选择多角度思考 ,用不同方法解答。(1)读题分析:这道题是一道什么样的应用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一、认真审题;二、分析重点句;三、确定单位1;四、准确画图;五、列式计算。)(2)根据解题步骤同桌讨论后 ,说出解题思路。(重点句是两周正好共修的总和。)(3)同学们自己画图 ,列式。(一生板演)解设这段公路长x米。等号左边和等号右边各表示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以先求两周共修的 ,然后再求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4)两种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方程法设全长单位1为x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列等量关系出单位1。)(5)例2与以前学的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区别是什么?(简单分数应用题是直接给出相对应的量率;而今天学的是运用对应思想 ,间接地求出相对应的量率。)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使我们明白 ,在整数应用题时所学的数量关系 ,在小数、分数中照样可以应用 ,思路相同。(三)稳固练习1课本第77页的做一做 ,任选一种方法列式计算 ,投影两种解法 ,区别比拟。方程法 算术法解 设运来桔子x吨。(用方程法解 ,思路清晰;用算术方法解逆向思维 ,尤其是加上0.5 ,不易理解。)2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 ,任选一种方法列式计算 ,投影订正。3选择正确答案。(举号选择)(设钢笔价钱为x元)第二月比第一月多生产30条。前两个月共生产毛巾被多少条?(四)布置作业第80页14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是分数、小数应用题的第一课时 ,关键要把整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迁移到分数、小数范围内 ,目的是迁移、稳固、提高。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教案时 ,改变过去以老师讲解为主的状况 ,让学生互相讨论 ,说解题思路 ,大胆放手让学生试做 ,然后根据学生所做的情况 ,说算理 ,说列方程的依据 ,明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由于分析、思考的角度不同 ,所以确定的等量关系式也不同 ,列的方程式也就不同 ,这样就从多角度复习了数量之间的关系 ,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要练说 ,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 ,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分数应用题是这册书的重点。例2是在以前学过简单的分数应用题的根底上出现的 ,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说算理 ,正确地画出图形 ,列出方程式和算术式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意义的理解。同时 ,向学生渗透对应思想 ,由简单的一一对应 ,向间接地求出相对应的量和率过渡 ,明确数量之间关系 ,为今后解决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教案设计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参与教学 ,不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而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开展思维的环境。 / /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