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考与建议以四川省广安市为例广安市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辖6个区市县全是省定贫 困县(其中广安区是国定贫困县),属革命老区。近几年来, 广安市坚决贯彻落实中、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聚焦一超 过、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以在全省树旗帜、 当标杆、做示范的工作要求,高标准推进脱贫攻坚,已取 得显著成效,2016年四川省首批脱贫摘帽贫困县5个,广 安市的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在全省率先摘帽,广安区顺 利通过国检。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近期,广 安市政协农业委、广安市老促会与有关部门一道成立调研组, 深入区市县、乡村农户,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入户 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情况进行 了专题调研。一、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广安市农村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2.47 万减少到7.16万,贫困发生率从8.6%降至1.9% ;城镇贫 困人口从2014年的3.23万减少到1.29万,820个贫困村 退出411个。(一)基础设施筑得牢。一是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大 力实施改田、改土和路网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3251 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60万亩,新建(整治)山坪塘、 蓄水池2033处(口),新(改)建供水管道850千米,建 成生态治污设施1520处,贫困地区致富通道更加畅通,耕 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加快建设产业基地。优化贫 困村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现已建成优质稻基地9.7万亩、 优质蔬菜基地4.3万亩、优质柑橘基地2.2万亩、花椒油樟 基地3万亩、梨子葡萄等特色产业基地2.3万亩。三是补足 公共服务短板。新(改)建达标村卫生室186个、村文化室 117个,村村实现通互联网,85个村发展了电子商务,3个 已摘帽县全面建成覆盖所有乡镇的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 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达到现代农业示范区水平。(二)增收途径拓得宽。一是致富产业拓展。将贫困村 纳入产村相融 111”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发 展,通过产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销售品牌化、营销市场 化,不断提升产业效益。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粮油、 蔬菜、生猪、鸡鸭等短期时交攵项目,兼顾花椒、柑橘、梨子、 葡萄、中药材等长效产业培育,贫困群众收入快速持续增加。 二是庭院经济扩面。针对贫困农户分散不成片的客观实际, 坚持不以面上大产业代替精准入户小项目,瞄准市场行情, 发展具有低投入、小风险、易经营、快收益的小种植、小畜 禽、小水产、小加工、小商贸等五小庭院经济,形成一 户一庭院、多户连成片规模发展格局。三是村集体经济壮 大。用好、用活金融扶贫政策,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实施百 企帮百村帮扶工程,指导村集体牵头成立农业公司或农民 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农业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村 集体经济的滚动发展、自我壮大。脱贫攻坚以来,现已实施 村集体经济项目1360个,820个贫困村有612个贫困村有 了集体收入。四是转移就业提升。一方面积极巩固与省外发 达地区劳务合作,持续稳定和扩大劳务输出转移规模;另一 方面结合新兴主导产业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用工需求强化 劳企对接,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 超过70%。针对因照顾家庭、体弱多病等难以转移就业的贫 困劳动力,创新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帮扶,累计已 组织近万人上岗,发放岗位补贴2300余万元,就业工资性 收入成为特别贫困家庭增收的重要来源。(三)民生扶贫覆盖广。一是贫困家庭住有所居。全面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对传统老旧村落进行保护性改造,对居 住在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地 方的贫困农户,实施避险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现已新建或 修旧复旧农村聚居点149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66户、 建设农村廉租房3412户、防灾避险搬迁591户、易地扶贫 搬迁6163户。二是贫困家庭学有所教。把教育作为保障和 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面达 100%,确保了全市无一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广安 市6个区市县均建立了 500万的教育扶贫基金,对国家资助 政策覆盖范围以外的特殊困难学生实行基金救助。三是贫困 家庭病有所医。大力实施健康扶贫,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和大病保险政策,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新农合筹资标准,提 高大病报销比例,特殊贫困对象实现零支付。广安市6 个区市县均建立了 500万的卫生扶贫基金,对国家政策覆盖 范围以外的贫困群众实施应急救助。(四)乡风文明进步快。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大力 实施洁美乡村工程和洁净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环 境综合治理,同步推进水、电、气、路、房和环境改善六 到农家工程,实施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建家、 建园、建池五改三建”8万多户。二是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开展送法进村活动,为820个贫困村配备了法律顾问。 通过开办扶贫夜校,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等举措与活动, 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助推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好风气。三 是乡风民风美起来。推进 1+N”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村规民约,开展爱 国、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 邪气有人抓”的良好氛围。脱贫攻坚以来,建成市级四好 村”431个,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 58个。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通过调研看出,广安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成效是显著的、 群众是满意的,但要切实做到贫困农民脱贫不返弹、快速致 富奔小康,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受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 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与受益主体 分离等因素制约,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后的管护机制还 未完全建立健全,突出表现在农村通村公路、人畜安全饮水、 水利灌溉、渠系配套等基础设施管理维护主体不明、责任不 清,资金、人员保障不到位,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重建设、 轻管护、损毁快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二是贫困地区持续发展动能不足。有的地方、部门后续 帮扶手段简单,为图省事,将后续帮扶转化为送钱、送物; 个别地方对脱贫摘帽的成绩沾沾自喜,有完成任务、松口气 的想法,存在对脱贫成果巩固重视程度减弱等现象;有的地 方发展的扶贫产业没有因地制宜,是为完成脱贫任务而盲目 跟风,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有的地方也还存在增收产业发 展不足被脱贫现象,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压力大;有的 地方村支两委班子弱,凝聚力缺乏,发展观念落后,有的贫困 户受制于文化教育水平低下、生产经营技能缺乏、现代发展 理念落后等因素,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三是陈规陋习尚未全面改变。受长期生活习惯、经济发 展水平等因素制约,部分贫困群众自身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 依赖思想严重、惰性依旧,对脱贫攻坚实施的惠民、兜底政 策产生更大的依赖和期望,攀比心理、等靠要思想依然 存在。部分贫困户没有从根本上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个别农村生产生活陋习依旧存在,环境脏乱差现象死灰复燃。三、几点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促使贫困户早日致 富奔小康,各地各部门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对 贫困地区、贫困户要像抓脱贫摘帽退出一样重视,并将 贫困地区、贫困户纳入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试点示范, 在贫困地区实施四个三巩固提升、致富奔康工程。(一)整合力量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领导力量。 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精准施策发力,工作思路由脱 贫摘帽向脱贫摘帽与成果巩固提升相结合转变,做到政策不 变,人员、力度不减,方式不改,对口帮扶关系不变,扶 上马再送一程,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成效巩固提质增效、确 保贫困户致富奔小康。二是强化工作队伍。继续坚持部门联 系贫困村制度,派遣年富力强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村 工作组成员;进一步完善乡镇领导包片、干部驻村工作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工作纪律,明确考核目标、奖惩 条件;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 思想政治意识、致富带富能力,让党员队伍成为脱贫奔康的 带头人、引路者。三是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完善县(区、市)、 乡(镇)、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三级脱贫成果巩固 提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坚持脱贫攻坚与巩固提升同步考核、 同等评价的原则,将巩固提升纳入脱贫攻坚整体考核中,明 确单项绩效分值,着重考评监测精准度、政策到位率、返贫 发生率和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增量等指标,全 面提升脱贫成果成效巩固提升工作实效。(二)加强保障狠抓三个落实。一是落实动态管理 机制。对因病、因残、因灾、失业等特殊原因致贫、返贫的 农村居民实施动态清零制度。通过建立个人申请、村级 评议、乡镇审核的报告机制,根据具体情况,或新增纳入国 家贫困户或进行临时救助,做到整体推进与插花扶贫并 重,切实阻断贫困路。建立实施回头看 回头帮制度, 及时查找、发现、分析、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 落实贫困群众生活兜底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交效衔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疗保 障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财政兜底的政策长期坚持不变, 并根据现实情况扩大报销病种、困难人群;对无力供养适龄 儿童就学的特困家庭,免除学杂费、办理免息或低息助学贷 款;对长期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特困户实行 政策性保障兜底。在农村土地流转、三权分置改革中, 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切 实保护农民权益,维护好土地承包权收益这一农民特别是贫 困农民生命保障底线。三是落实返贫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完 善救助基金帮扶机制,对遭大灾、遇大难、生大病等困难农 户及时进行救助,防止返贫。探索构建保险+扶贫模式, 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农业保险、大病保险等一篮子保险产 品,引导县域保险机构扩大地方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充分 发挥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针对个别脱贫户中儿女不 履行赡养义务的行为积极探索司法干预机制,在贫困老人自 愿申诉的基础上,由司法调解员实施司法干预,通过沟通协 商、教育引导儿女认真履行义务,推崇孝道。(三)夯实基础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重点保障发展 资金。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抓住中省重点投入脱贫攻坚、全 民奔小康和乡村振兴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 强化资金整合力度,建立资金整合部门会商协调机制,充分 发挥项目资金规模效益。结合各地实际,可通过一次性奖补、 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巩固提升资金等方式,重点对村集体 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后续维护等方面予 以支持。建立并落实脱贫攻坚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保障脱贫 攻坚成果成效真正得到巩固提升。二是重点扶持培育长效产 也对贫困地区以及帮扶的扶贫产业,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 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实行旅游+农业 生态+农业 文化+ 农业互联网+农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生态康养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 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促使在脱贫摘帽过程 中发展起来的扶贫产业其早见成效、大见成效。三是重点建 立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对在脱贫攻坚摘帽过程中建 设完成的农村基础设施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确权,重点加强 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维护,明确管护主体,落 实管护经费,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设施建得起、用 得上、不废弃、长受益。(四)激发动力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建立新文化新 风尚教育制度。继续通过村民大会、农民夜校、送文化下乡 等方式和载体,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实行脱贫致富与奔小 康相结合,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提升相结合,培育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新文化倡导新风尚,引导群众牢 固树立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奔小康光荣的思想,真正养成好 习惯、形成好风气,提振精气神,摒弃相互攀比心理和 等靠要思想,实现精神挺立、物质富裕的同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