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创新对策以南京皮影为例 摘要:皮影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间艺术,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皮影技艺面临失传困境。为探究皮影艺术的保护现状和创新对策,本文将具体从南京皮影出发,通过省级皮影传承人姚其德先生的视角,了解南京皮影的历史、传承过程与面临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创新对策方面进行思考,促进皮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关键词:南京皮影,创新,传承一、南京皮影的历史与传承(一)南京皮影的起源“一口述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南京皮影属于江苏皮影的一部分。南京皮影并不是从当地发展起来的,而是起源于山东济南。经文化局引进之后,遂成立“向阳皮影剧社”。从19世纪50年代传到南京起,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皮影演出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如今的南京皮影艺人以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姚其德先生为代表。从时间上看,姚其德先生见证了南京皮影的整个发展。探究南京皮影本身的独有优势,需要追溯到南京皮影最初的发源。笔者了解到,南京皮影得以存在的确历经坎坷。从最初的中原皮影,到金代流传到北方,形成北方皮影。再分支到滦州皮影。接着从曲阜的张盛旺到济南的李克鳌,最后被南京人引进,发展形成“向阳皮影剧社”。(二)南京皮影的制作工艺和唱腔技巧对于皮影来说,道具,唱腔,操作技巧都是一场完美的表演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皮影选材来看,可以选择羊皮,驴皮,牛皮等。姚其德对于皮影的选材,则选用牛皮。每年姚老都会去兰州选购制作皮影需要的材料。不同厚度的牛皮在皮影的制作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不同部位的皮又有不同的用处。专业的皮影艺人可以选择最合适的皮去制作皮影。其次是南京皮影的唱腔,沿袭了山东柳琴调。整体来说,南京皮影主要传承了鲁派皮影的风格。最后是皮影的表演。在早期,南京皮影的表演只需要两个人完成。一个人负责任务的操纵和说唱,另外一个人负责乐器伴奏。而现在,姚其德已经很难再还原当年的场景了。集皮影制作,表演于一体的皮影艺人,目前南京只余他一人。现在的剧目,也多是四人到五人完成。(三)南京皮影的发展现状从项目前期的访谈结果来看。南京皮影发展到现在,只余姚其德一人进行传承。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姚其德表示,自己非常愿意把南京皮影的制作和表演技巧传授下去。但是,考虑到当今社会的压力。几乎找不到能够静下心将皮影制作,表演,唱腔整套学下来的人。许多徒弟都是将皮影学习当作副业,到最后很难坚持。由于皮影艺术的特殊性,只能依靠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教学。当然,姚老也顺应时代发展。除了设计新的表演内容,还与学校合作,将皮影文化放入课堂教学。学校的积极反馈给了姚老极大的信心。但是我们都清楚,南京皮影的传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四)南京皮影的研究现状从知网搜集的数据来看,关于皮影的研究前人已经做出了很多贡献。主要集中在皮影发展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措施的研究。本文也将结合南京皮影的发展现状对此方面进行探讨。虽然皮影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对于南京皮影的发展来说,进行深入探究还是一个空白领域。所以,更需要结合各地皮影的发展,参考各地皮影艺人取得的经验。与南京当地特色结合,探究南京皮影艺术未来的发展之路。表1 有关皮影的各类文献数目检索主题文献数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图书皮影戏20051280450219524江苏皮影100100南京皮影000000二、南京皮影当下面临的困境(一)缺少发展平台新时代娱乐方式的变化对皮影表演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人会选择去观看内容更丰富的电视节目,对皮影戏的关注度大大下降,传统文化日渐萧条。现在,观看皮影表演逐渐成为小部分人的兴趣爱好,观看人群的减少极大地影响了皮影的表演平台,没有场地没有观众成为皮影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南京皮影戏通常被邀请去社区或者学校表演,除此外就没有太多的表演机会。没有固定的表演平台,这导致演员收入低,皮影剧团生存困难,无法吸纳更多人加入皮影表演传承中去。发展首先需要平台和机会,平台的搭建是及其重要的,不管是政府扶持还是剧团自救,有土壤才能浇灌出盛开的花朵,有平台才能让皮影戏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性。(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南京皮影在2016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和传播传统文化,政府力量不可或缺。除了加大文化保护力度,还要为皮影发展提供一些资金、平台以及宣传支持。政府有在这一方面做出努力,但目前南京皮影传承人带领的剧团仍处于很大的困境,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推进。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皮影传承人难以通过自身能力为剧团争取更多表演平台,发展壮大更是困难。(三)皮影传承人稀缺皮影传承人稀缺是当下南京皮影面临的重大困境,这阻碍了皮影更广泛的传播和创新创作。皮影传承人稀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皮影本身的学习难度大,制作皮影的过程复杂、选材讲究,表演皮影的“操纵人物、说、唱”等技艺也不是一蹴而成的;二是当下年轻人对于皮影了解甚少,即便有对皮影感兴趣的,也很少人愿意去学习制作皮影、表演皮影这一复杂技艺;三是皮影带来收益微薄,难以支撑一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所以即便有一些人愿意学习表演皮影,但不能将全部的时间花费在皮影创作上,只将其作为业余爱好发展。这些问题是皮影传承一直以来存在的,皮影传承人的稀缺为南京皮影的传承带来很大危机。(四)商业合作匮乏目前南京皮影收益方式单调,主要通过表演收入支撑皮影制作和维修的花费。而且这一传统方式受众少,皮影文化传播受到很大的局限。要想扩大皮影发展就必须适应当下潮流趋势,做出改变。据了解,南京皮影传承人表示有做皮影文创产品的想法,但没有合作者,没有资金支持难以开展。一是,纯手工皮影文创产品成本高,没有企业愿意接受高成本低收益的合作;二是,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机械化生产的皮影产品,成本低价格低,极大阻碍纯手工皮影文创产品发展。综合这些因素,皮影传承人虽然有超高的皮影制作技艺,但很难找到商业合作对象去进一步发展传播皮影文化。三皮影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是一件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与探讨的的事情。(一)姚其德老人对南京皮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南京,提到皮影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老先生姚其德老先生,姚老先生是江苏省省级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南京唯一一位从皮影制作到表演都精通的皮影艺人。即使今年已经七十七高龄,姚老先生依然坚守着对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的艰巨任务。在去年年尾,我们小组成员有幸对姚老先生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访谈,姚老先生是一位非常亲切慈祥的老人,当我们来到姚老先生的住所前,姚老先生十分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进屋之后,我们看到,姚老先生的住所里几乎没有装修,家具简朴,但他却把自己制作的皮影作品悉心收藏在一个房间里,简单的房间里收藏着姚老先生几十年的家当与心血。在访谈中,姚老先生真诚地向我们讲述了他六十多年的皮影之路,我们也了解到,从学徒到如今成为皮影制作与表演的全能艺人,这一路也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任何通往成功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学习皮影戏的过程中,与姚老先生一起学习的同伴很多都迫于生计放弃了这条道路,是责任与信念让姚老先生坚持了下来。访谈中我们得知,姚老先生有两个儿子,都会皮影戏,二儿子目前是皮影戏的区级传承人,姚老先生还收了一些学徒,尽自己所能希望把皮影戏传承下去。从入门到精通到传承,姚老先生每个环节都没有放松,背后蕴含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无数个辛勤的夜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上,老一辈人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努力让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能够后继有人。我们也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进来,坚守着老一辈的梦想与信念,老一辈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没有精力再去进行文化创新,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我们青年人应该勇于担当责任,主动挑起文化创新的大梁。(二)积极与外界多方合作、互利共赢文化传承不能仅仅依靠几个人或者一小群人的力量,积极与学校、企业等合作往往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少年强,则国强”,文化传承与创新也应该从娃娃抓起。例如,开展“皮影戏进校园”等类似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甚至青年大学生对皮影戏的了解,在交流中知晓他们对皮影文化的看法,呼吁广大青少年参与到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队伍中来。(三)利用新媒体及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如今,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新兴的新媒体产业以及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直播与报道推送以及建立专门的皮影戏宣传网站等方式进行皮影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例如,我们可以在各个网络平台开展问答小游戏或知识竞赛,同时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冲关小游戏吸引广大网友参与学习了解皮影文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皮影戏借助信息系统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传播与推广。(四)借助影视动漫转变皮影表演形式除了宣传与推广,皮影戏的表演形式也可以发生相应的转变。通过借助影视动漫让皮影戏在大众荧屏上出现,可以有效避免现场表演即人工表演,耗时耗力以及受到时间地点等限制的劣势。影视动漫的形式能够增强趣味性,从而能够迎合大众需求,吸引大众眼球,也让皮影戏的受众更为广泛,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让皮影文化广泛传播的效果,增强皮影文化的影响力。四、结语有一位作家这样写道:“皮影是唯一的能动的雕刻,它的活动所表现的是世 界生命的层次。它想要传达这样的信息:你所看到的不是我的真实,你所听到的不是我的话语。但我的真实又不是我的思想,我的话语又无法表露我的情感。亦真亦幻,无真无幻。光影飘动之间,光即是影,影即是光。”姚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在时间流转中传达着影和光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皮影艺术的另一种“生机”,把那些飘动着的真实、话语、思想、情感通通珍藏起来,我们才能有幸看到今天的南京皮影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作为当代肩负着时代使命的青年人,我们唯有不忘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初心,牢记文化创新的使命,树立文化自信,保护、热爱传统文化,不断进行优化改进,才能让以皮影戏为代表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如璀璨星河般耀眼夺目。参考文献:1王田.侯玲.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网络推广分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3):17-182黄皓宇.记忆仪式视域下民间文化的跨媒介传承基于民族志电影大河唱的个案研究J.艺术研究,2021(02):56-58.3腊月.八代传承 历久弥新记川北王皮影J.现代艺术,2021(02):56-59.4朱恒夫.中国皮影戏的历史、现状与剧目特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01):32-45.【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以“皮影戏”为例”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11287023Z。【赵若凡(2000-),女,汉族,河南漯河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财政学;-全文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