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思考与建议摘要:针对我国目前生活垃圾是混合垃圾、且在一个非常长得时间内将维持这种局面的现状,认为:不管采用何种单一处理方式都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本文针对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政府应该明确,当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应硬性规定采用综合处理工艺。2.4 垃圾综合处理2.4.1 垃圾综合处理现状2.4.1.1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概念与意义对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概念,各国的学者均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一般认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即为“从源头收集到末端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欧洲和日本等国学者一般认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是处理系统本身的多种处理技术的组合、优化和应用,是“由多种处理设施包括收运车辆、转运站、分选中心、回收站、焚烧厂、堆肥厂、填埋场等构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由于我国历史形成的原因,生活垃圾的收运与处理处置往往是分开的;负责生活垃圾收运的组织,配备有街道清扫人员、街道清扫车辆、垃圾收运车辆、垃圾转运站等,并把垃圾运送到当地政府指定的处理处置地点或组织;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组织,则把负责垃圾收运的组织运送来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处置。因此,我们也不能全盘照抄国外的处理方式。实际上从国外借鉴的一些综合处理模型和规划成果难以在实践中应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未能和中国生活垃圾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特别是针对不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的优化选择、垃圾物流的优化分配、处理设施的优化配置、最终处置方案的确定等,目标是达到生活垃圾处理的总费用最小、垃圾中的有效资源(含可回收物质和能量)得到有效回收、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置;暂不涉及生活垃圾的收运体系。在我国,对不同城市生活垃圾采用不同处理工艺组合、不同的垃圾物流分配、不同的综合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处置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而目前我国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一个专业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企业,往往没有对该城市的生活垃圾的形状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建立模型,采用同样的处理工艺处理各地的混合生活垃圾;或者不同的处理设施往往处理同样性质的混合生活垃圾。由于每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从技术本身、经济性和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均只适宜处理生活垃圾中的某些组分,因此这种单一处理模式不仅难以满足数量日益增长、成分日益复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要求,而且使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差,前处理和二次污染控制技术复杂,处理费用高。为了解决这种单一处理方式的不足,生活垃圾需要采取综合处理方式,实现将多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以适当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利用各种单项处理技术的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完整的处理系统,每种处理技术或设施仅处理适宜的生活垃圾组分,从而改善生活垃圾处理的效果,降低生活垃圾处理的费用,因此,综合处理最能体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生活垃圾处置目标,是实现循环经济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经济发达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促进各地“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也是世界上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也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生活垃圾混合收集的特点,北京桑德环保集团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研究、实践,认为:当一个城市的人口超过90万人、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1000吨/日时,采用“生活垃圾分选+堆肥+RDF/焚烧(余热发电或供热)+建材+填埋”的多种处理技术集成、且可根据垃圾组成与垃圾数量变化的、不同垃圾物流分配比例的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处理工艺,特别符合中国的国情。2.4.1.2 我国垃圾处理的发展过程真正意义的垃圾综合处理是将各种单一的垃圾处理技术进行有机、科学地组合,是垃圾处理从简单到高级的阶段,是从垃圾简易堆放、简易填埋到无害化处理、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从国家单一投入到多元化的过程。1) 城市垃圾从简易堆放、简易填埋,到无害化处理、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也在快速增加,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的严重不足,大量的生活垃圾在野外被随意堆放或者简易填埋所带来的强烈恶臭、滋生大量的蚊、蝇和病原微生物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垃圾渗滤液已经严重污染了宝贵的、自净化能力极差的地下水资源。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的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也被纳入了各级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之中。但是,由于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止的环境政策是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主的投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需求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真正被提上了国家的议程是从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开始。我国城市化率从20%增长到30%经历了从1980年到1996年的16年的时间,而从30%增长到40%却仅仅经历了1997年到2003年的短短7年的时间,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飞速增长,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急需提高。在这一阶段,还碰到了在国外已经发生的新问题,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二噁英污染等,使本来就技术薄弱的生活垃圾处理行业面临着技术迅速提升的要求。在近几年,借助“后发优势”,受国际上垃圾处理领域的技术转型即向资源回收再利用循环型社会方向发展这一理念的影响与启发,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方式需要在系统层面有更大的调整,应尽量促进废物减量化、重复和循环使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新的技术选择已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推广和应用。2) 投资体制从单一走向多元90年代以前,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需求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投资还是单一依靠政府预算内投资。这一阶段的投资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清运设备和日常费用等,投资特征为政府单一财政支出,没有专业的规划指导,为粗放式的“应付”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垃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的生活垃圾处理在80年代也开始探索专业治理的道路,并有一些项目陆续在经济发达城市开始动工。1985年杭州市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开始选址、设计等前期阶段,1989年开始开工总投资8500万元,这个处理场是我国第一座依照卫生填埋要求设计,并采用合理的填埋规划和工艺运行的处理场。1988年11月从日本引进技术建设并正式投产的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50吨/日)成为当时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启动了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进程。这一阶段的投资重点转移到无害化处理环节,并且开始了专业化运作的阶段,但是投资渠道仍然单一,由政府全面运作和实施。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的外国政府开始援助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开始以政府贷款、捐赠垃圾处理核心设备等各种形式支援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如北京在1991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成的大屯转运站和阿苏卫填埋场投入使用,北京的生活垃圾处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无害化处理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在这一阶段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以加大外资投资力度,资金渠道开始拓宽,国债和国外政府的贷款推动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同时,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也催生了政府控制下的专业公司,全盘运作项目。90年代末至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投资领域得到了各级财政的重视。垃圾处理领域又喜遇国内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需求,在1998年向生活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放国债,国债成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支持了一大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随着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作为最为传统的市政公用事业的垃圾处理领域也改变了政府单一的投融资渠道,而走向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从建设需求来看,城市垃圾处理领域也迎来了大规模投资建设的时代,是各投资主体参与的好时机。2002年以来,市政公用事业的开放政策、投资体制改革政策、特许经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使民营企业和外商等多种资本和力量也开始积极活跃在垃圾处理领域,主要是以项目融资的方式建设垃圾处理场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这股新生力量不仅能够解决部分资金问题,还可以带来新理念与新技术。“十一五”期间,北京基本完成环卫管理机制由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的转换,垃圾处理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政府实行环卫作业和设施运行特许经营制度,开放垃圾清运、道路清扫等环卫作业市场。这一段时期,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民营企业纷纷进入垃圾处理领域,其中桑德集团将BOT模式成功引入我国市政领域,开辟了我国市政领域市场化的先河;在市政环保领域BOT模式基础上,衍生出了BOO、BT、EPC、PPP等更多模式。在此期间,生活垃圾处理工艺处于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繁荣时代,从卫生填埋、堆肥(好氧堆肥、厌氧堆肥)、厌氧处理生产沼气、焚烧发电、综合处理、等各种工艺在我国都得到了实践,特别是桑德集团投资建设的北京阿苏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和“2008北京奥运会”配套工程,是我国现代化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先行实践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桑德集团应用自己核心技术,在国内建设了十多座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综合处理等),积累了许多经验,被业内称为中国环保产业的领跑者。“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是中国垃圾处理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投资从单一到多元化、各项新技术应用,极大促进了我国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系统研究、发展、实践与提高。2.4.1.3 现阶段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对策垃圾处理工艺的确定,除了考虑城市垃圾成分和特性外,还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更要考虑生活垃圾的收运量。总的来说,城市垃圾处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向综合处理方向发展。具体而言,现阶段大城市对各种处理技术的选择排序如下: 先应建设符合标准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逐步消除垃圾堆放场、简易填埋场,不管城市大小,必须有配套的卫生填埋场作为基础,这些填埋场是其他任何处理工艺的保障。 在土地资源紧张、采用卫生填埋所用大量土地无法找到合适的土地资源、垃圾量在300吨/日以上的,要逐步建立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垃圾焚烧厂,并进行余热利用,但要对进炉垃圾延长停堆时间、增加倒堆次数,尽量提高入炉垃圾的热值。 在已推行分类收集、且效果较好的城市,对已分开的居民厨余垃圾物采用适宜的堆肥技术进行堆肥或厌氧发酵处理;如果有可能,尽量和当地城市的宾馆、饭店、单位食堂、餐饮场所等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合并处理。 对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城市(1000吨/日),采用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所采用的“分选+堆肥+焚烧发电+填埋”的综合处理工艺,对于生活垃圾产生量在1500吨/日以上的城市,建议采用“分选+堆肥+焚烧发电+建材+填埋”的综合处理技术,实现分类后不同类别的垃圾、采用不同的适宜的处理技术,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变废为宝。2.4.1.4 综合处理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处理的历史和经验说明,源头分类(产生者分类)是最经济有效的垃圾分类手段,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并通过数学模型优化设置各种收运处理设施、分配车辆和垃圾物流,可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低成本、高效率管理,并最大限度的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虽然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模式,但分类收集对于垃圾处理、资源回收等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认知,全国很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规划。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完善,分类收集和综合处理系统将互相促进,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对于国内提出的综合处理工艺,虽然现有项目的投资成本较低,但其处理规模小,运行费用高,二次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虽然垃圾处理的能量回用是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系统的能量自给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来难以实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