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际联盟工作方案 城乡校际联盟学校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为依托,将教学、研究、培训有机整合,使探究、合作、反思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主要特征,把学校建设成为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整体推动我校及结对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促进我市教育教学均衡发展搭建平台,以提升学校领导、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专业技能、教学常规等方面的水平,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使城乡教育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农村教师培训基地的引领作用,创新校本教研机制,提高教研工作实效;通过交流、学习,共促城乡学校办学思想有新的突破;让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艺术等方面有质的提高,使共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打造更优秀的学校名师;探索城乡共建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我校及结对学校培养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结对学校 铁力市第一小学校-双丰镇中心学校 结对教师:房忠玲 滕东艳 于晓秋 陶艳春 王 丹 孙纯玉 张树君 鞠义朋 李振华 迟贵军 朴成华 左兴华 杨晓娟 王世秋 廉世臣 许 哲 郭英丹 邵桂芳 王月静 邱 威 四、主题活动安排 九月:两校教师之间结对同备一节课。 十月:1、两校班主任进行同课异构活动。 2、“一小小达人”宣讲团到双丰宣讲 3、双丰中心校派部分中层以上领、班主任、科任教师进行岗位实践活动。 十一月:1、两校领导班子进行交流 2、两校科任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活动。 3、双丰中心校教师的汇报课活动。 四、保障措施 1、抓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质量。 组织本校和结对学校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在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下功夫,并根据本校实际及教学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抓好听评课,促进交流,提高课堂实效。开展好“两校教师研课”活动,鼓励教师之间互听互评,加强两校之间的沟通,增强合 作研究意识,努力缩小校际之间教学水平的差距。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两校互动交流活动,激励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如双方学生将通过互写一封信,互读一本书,互赠一个友谊卡,互做一件好事等多种形式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2、抓教研教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促质量。 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与结对学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狠抓校本教研的落实,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加强教师的培训,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结构。 把教师的校本培训做实。抓住建设高效课堂这一核心要素,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发挥双方学校骨干教师团队的示范带动和榜样引领作用,以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课题实验课等不同类型的公开课的活动为载体,形成“学习、研究、实践、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六、 组织机构 组 长:石柏玲 陈立志 副组长:孙海燕 毕亚琴 金凤华 成 员:秦红梅 周嘉宾 孙海燕 黄景波 孙立峰 滕少华 王甲男 陈 艳 铁力市第一小学 二一三年9月1日 新泰市汶城中学与小协中学、放城中学 结成学校发展联盟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快新泰教育发展,围绕“抓住教育本质,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落实新泰市市直学校与部分乡镇学校结成联盟工作,我校将与小协中学、放城中学结成联盟。为将这一工作抓实抓好,现结合我校和联盟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建立互访活动机制,通过主题讲学、课堂研讨、考察交流等形式,更深入地学习三校在学校文化、理想课堂、队伍作风和学校管理策略等方面的办学经验,探寻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使我校的学校管理、教学教研、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德育措施等方面有所提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终达成校际间的互助、互动、共进的良好成效。 二、领导小组 为确保联盟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组 长:菅本凯、王庆田、鲁法伟 副组长:徐维强、牛宝华、陈爱云、常德广 成 员:各联盟学校各科室主任及副主任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 和联盟学校签订互助协作协议书。 积极开展结对学校之间的教师互动式教研活动。要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要共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促进结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校际之间建立定期说、听、评课制度。 定期举办校际之间的“管理人员论坛”和“教师论坛”,开展理论和实践经验交流,为教育科研提供平台。 开展以文体活动为主要裁体的相互交流、联欢活动。邀请联盟学校领导、教师到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浓厚结对双方的友谊,活跃活动气氛。 四、具体活动安排 十月:1、召开学校行政会,确立各校分管领导,成立联盟工作领导小组,签订协议。2、建立结对学校联系通讯录,建立健全活动制度,共同制定好活动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3、联盟学校来我校了解实际情况,明确扶助互学方向。4、我校教师去联盟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十一月:1、举办校际之间的“管理人员论坛”,开展管理经验交流活动。2、协助结对学校完善各项规章制度。3、我校教师去联盟学校考察学习。 十二月:1、举办校际之间的“教师论坛”,开展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2、联盟学校教师来我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一六年一月:举办际校之间的“教师论坛”,开展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一六三月:校际领导班子座谈交流管理经验,讨论新学年工作计划。做好联盟工作经验总结 新泰市汶城中学 二0一五年十月六日 携手并进 共谋发展 实验小学牵头联盟校实施方案 邯山区实验小学 2016年3月17日 携手并进 共谋发展 实验小学牵头联盟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根据邯山区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实施扩优教育资源、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案和邯郸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扩优教育资源发展优质学校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及关于在全市推广“四种模式”,扩充优质资源的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长:王魁身 副组长:杜洪亮 贾彦卫 李卫红 组 员:李亚涛 姚艳红 茜静 李红娟 陈 伟 常庆丰 三、工作目标 以共同发展愿景为纽带,加强校际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打破各校教育教学各自为政的局面,增强学校间的互学并进,共同发展的形式。通过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血科研、学生活动、学校文化等方面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增强各校整体实力的目的。 四、工作内容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实验小学牵头,召开各校管理人员共同参加的合作交流联合会议,交流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共同谋划学校发 展之路,确立本年度合作交流工作目标,制定具体工作安排与实施办法和相关的工作制度措施。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分工协作,要求平时经常联络,及时交流各自工作进展情况,保证四校合作交流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 扎实行动,力求实效 围绕邯山区教体局中心工作要求,通过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校际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整体提高。 1学校互助。学校正、副校长,定期召开学校工作管理交流会。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学生活动、学校文化等方面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增强各校整体实力为目的。 2统一备课。以此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统一工作,互助并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名优示范。围绕“减负提质”,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结合各校教研课题联合开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示范课活动。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课题研讨课、汇报课及课后评课、研讨等活动来密切学校间的往来,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增强四校的师资力量。 4、教师结对。校际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通过面对面、电话、QQ、E-mail等方式随时联系。结对教师互换电话号码、互加QQ好友,建立四校教师共同的QQ群,所有会上网的教师都在 其中,即时“一对一”、“一对多”的进行解惑答疑、教学研究、互通有无,充分发挥四校联合的规模优势。 5、网络教研。网络交流合作是今后校际间合作的发展趋势,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建立QQ群、微信平台,平时学校各项工作安排、规章制度、活动方案与教师的典型教案、课件、反思总结等都及时发送到群里,所有教师均建立本校人员同等的权利,有权阅览、下载只对本校教师公开的各类信息与资料,形成资源共享。 6、重抓业务 研训并行 依据邯山区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狠抓教师业务,搭建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同培训同教研共提高。 认真总结,积累经验。 学期末和年末各召开一次校际合作交流联席会,总结一学期和一年来学校合作交流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对校际合作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积累经验,把以后合作交流工作做实做细做出高效,力求形成校际合作交流工作的长效机制。 附件:揭牌仪式流程 分校工作计划 邯山区实验小学 2016年3月17日 1 / 3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