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导论从大的方面看,作为科学的认识活动,人对客观世界有意识的介入有两种基本方式:自然研究和社会研究。自然研究和社会研究最大的不同在于认识手段。自然研究的认识对象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它们都没有自觉意识,所以我们要得到它们每个以及全体的广泛而确定的知识,基本认识手段就是观察。社会研究的认识对象是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人及其群体、社会组织都是在认知方面有能动性的对象。这样一来,社会研究的认识手段得以增加,即从观察扩展至社会调查。在社会研究中重要的有四件大事:选题、调查、分析、总结。因此社会研究方法除了要讲如何调查,还要讲如何选题、如何分析、如何总结。这四件事再加精炼又可以与蜜蜂的“采蜜”和“酿蜜”相类比。蜜蜂整天忙着采蜜,可采蜜并不是蜜蜂的目的,蜜蜂的目的是酿蜜。而蜜蜂要酿出好的蜜就必须采到好的蜜。社会研究的目的是写出好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好的研究报告不是杜撰出来的,也不是七拼八凑出来的,而是像蜜蜂那样是精心“酿”出来的。没有“采蜜”哪来“酿蜜”?因此要“酿”出好的研究报告,又要有好的选题、好的调查、好的分析。本书要循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将如何选题、如何调查、如何分析、如何总结一一道来。1.1 社会研究及其特征一、 什么是社会研究“社会”往大处说,是与自然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特指地球上以人为基本单元构成的系统。在这个大框架下,“社会”在社会学中按研究需要是可以权变的,可大可小。一般来说它满足于: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处在特定的时期和区域,享有共同的文化;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一定行为规范相互联系。“研”指审查、细磨;“究”指穷尽,追根究底。英文“research”=“re”+“search”,也是反反复复地寻找的意思。所以,“研究”是指人对事物的真理、性质、规律等未有穷尽的积极探索,要由不知变为知,由知少变知多,由知其然变知其所以然。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同为科学,社会研究和自然研究的共同点是:实证和逻辑。实证意味要用事实来说话,真理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同为科学,社会研究和自然研究有着共同的科学规范,即“一套有感情情调的约束研究者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社会研究和自然研究共同要恪守的基本规范有两条:普遍主义(universalism)和诚实(honesty)。第二类规范则是用倡导或偏好的方式表达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公有性(communism)、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 skepticism)。 张彦:论科学规范的重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第4期。 引用默顿所说,这两类规范的合称就是“科学的精神气质”。然而,社会研究自有自己的特征。首先,社会活动是由人参与的,这就造成了社会研究和自然研究的极大的差别。人非草芥,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却有了哪怕最聪明的灵长类动物都不可能有的独特的认知能力。再加上人会说话,这就使得人在社会研究中成为最常见的资料和信息来源,问询法由此而生。而在自然界,除了用“看”及“听”,想用“问”来了解情况是不可能的。其次,研究者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既是观众又是演员”。第三,自然现象是相对稳定的,但社会就大不一样了,社会现象都是时过境迁的,都贴有时代的标签,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社会研究的正确性往往需要在未来的时空中进行验证。因为社会规律的本身基于不同时间和地点而不同,由此就决定了社会研究本土化的必不可少。第四,社会规律也有因果性,但一定是总体而非个人的,允许例外。第五,社会研究以经验性和实证性而区别于哲学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研究就拒绝思辨。实际上只要需要,思辨性在社会研究中也可以达到哲学研究的程度。不过,在社会研究中,理论不是信仰,必须面对经验而立于不败之地。1.2 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一、 “科学环”与路线图社会研究之所以是一门科学,不仅在于它的方法和手段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还在于它把社会研究程序化,即把人们自觉认识社会的过程规律性的总结出来,使之系统化。社会学家华莱士在1971年在其名著社会学中的科学逻辑一书中提出了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模型,被人们称为“科学环”。“科学环”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永远没有终止的循环,在这个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中,人类的知识不断得到累积和发展。科 学 环 理论假设 经验概括 观察华莱士告诉我们,在这一“科学环”中,研究者有两个入口:有时科学研究从理论开始,由理论形成假设,由假设导致观察,再对观察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形成概括,然后由这个经验概括检定假设,进而充实理论或者修改理论。有时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通过描述和解释记录事实形成经验概括,并上升到理论,然后以理论为依托作出预测(即对有待弄清的问题预先给出假设),再通过观察到的新事实来检验这种预测。社会研究的整个过程也有一个“科学环”。不过,这里有两点先要加以说明:(1)任何一项社会研究的逻辑起点都是问题(starting with questions)。在社会研究中,问题可以分为四种类型:A关于事实的问题、B关于变量关系的问题、C关于价值的问题、D关于政策的问题。(2)对社会研究来说,了解、记录事实(即收集资料)的手段并非只限于观察(“看”),“问”和“听”也都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二、社会研究的基本步骤1.选题社会研究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路线。研究路线虽可不同,但社会研究的基本步2.准备骤是相同6.总结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六个阶段(其中准备和整理是两个过渡阶段):5.分析3.调查l 选题l 准备l 调查 4.整理计划l 分析l 整理l 总结 1.3 研究假设的提出一、量化研究与研究假设在社会研究中,假设检验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的重要方法,比较突出反映了现代社会研究的定量化取向。在今天的社会研究中,人们往往希望借助经验研究的帮助,用严格的检验方法去判断一个假设的取舍。研究假设也叫理论预设,是在研究之前提出的有待调查检验的命题。由于假设是预先提出来的,因此它需要用经验事实加以检定,即用调查结果来决定是接受它还是不接受它。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尝试性解释,也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所以它能为社会研究进行提供指导,在社会研究到了分析阶段时也便于下判断、下结论。另外,假设检验还是形成新的理论的重要途径。研究假设可以从文献资料和已有的理论中获得,也可以经由以往的调查或本调查的事先研究中获得,也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方式获得。二、构成假设的基本术语1、概念概念是综合概括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名词。概念具有不同的抽象层次,抽象层次越高,其覆盖面就越大,特征也就越含糊,反之,其覆盖面就越小,特征也就越明确。2、变量概念有两种类型:一类概念仅标识某类现象,如“水”、“天空”。另一类概念则包含一个以上范畴、亚概念。变量是对后一类概念的具体化。变量往往具有具体的测量值或明显的差别,它在经验层次上表明了社会现象在程度、等级、数量和类别上的变化状态。任何科学研究都要使用变量语言,无法观察和测量的事物无法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所以社会研究中所使用的概念也往往是变量。3、命题命题是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命题的形式是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命题具有不同的类型:公理、定理、经验概括、假设。在社会研究中,假设是最常用的命题形式。 三、变量的关系1、相关关系变量X与Y存在某种关联性,变量X有变化,变量Y也有变化,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但无法确证谁是因,谁是果,两者互为因果。那么我们就说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2、因果关系在具有相关关系的两变量中,如果能明确说明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这种关系就可以称为因果关系。3、虚无关系虚无关系就是指变量X、Y之间的关系是不存在的或不真实的。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原假设(H0)经常以虚无关系来建立,只要这一假设被调查结果(检验统计量)所否定,那么原来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得到了承认。假设检验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的选择。直接检验就是收集大量经验资料去直接验证假设,而间接检验则是提出一个与研究假设相反的虚无假设,如果虚无假设真的是虚无的,那么它就会被经验事实所否定,即被证伪,于是研究假设就被接受了。四、假设陈述的方式在许多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的目的往往都可以归结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上,因而常常需要提出和检验假设。一般来说,假设有如下三种陈述方式:条件式陈述、差异式陈述、函数式陈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