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 劳动力市场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考点1:劳动力市场的层次与特征1.劳动力市场层次(1) 从宏观角度:劳动力市场是由各种各样的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所构成的一个总的劳动力市场体系。(2) 从微观的角度:劳动力市场是指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2.特征(1)特殊性:在劳动力交易中: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所有权并没有转移,转移的只是其使用权。(2)多样性(3)不确定性(4)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5)交易的延续性(6)交易条件的复杂性考点2:全国性、地区性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内部劳动力市场1.全国性劳动力市场高级技术人员、企业经理人员等的劳动力市场就属于全国性劳动力市场。2.地区性劳动力市场地区性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者通常是技能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是很强的劳动者。企业在雇用这类人员的时候,往往采取从当地雇用的策略。3.外部劳动力市场外部劳动力市场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一般性劳动力市场,它是指处于企业外部,不受单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影响,由多家企业和大量劳动者共同参与的劳动力市场。4.内部劳动力市场(1) 定义:通常是指在大型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程序来指导企业内部的雇佣关系调整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管理体系。(2) 重要特征:企业通常只从外部雇用填补较低级岗位的劳动者,内部的中高层职位一般都是通过内部晋升来实现。(3)注意:内部劳动力市场不能脱离外部劳动力市场而独立存在,它不能是完全自我封闭的,在薪酬水平、福利等方面必须与外部劳动力市场保持适度一致。考点3: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1.划分依据双层劳动力市场理论。2.造成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出现相对隔离的主要原因贫穷、歧视、技能缺乏等。3.优等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就业条件好 工资福利水平较高 工作环境良好工作保障性较强4.次等劳动为市场的特征就业不稳定 工资率较低 工作条件较差工作的社会地位也较低流动率、缺勤率和迟到率比较高考点4:效率工资 1.效率工资概念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提供的一种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2.支付髙工资的理由第一,高工资能够帮助组织吸引到更为优秀的、生产率更高的员工。自我选择理论认为,高工资还会对那些低生产率员工产生一种自动屏蔽作用。低生产率求职者的离开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节约了甄选成本。第二,高工资有利于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强化他们的实际生产率。而无须企业的严密监督。第三,高工资往往能够更容易让人产生公平感。3.适用企业通过提供效率工资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率的企业通常会有两种:第一种:是从降低员工流动性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最大的企业,如内部运营系统比较复杂的大型现代企业,又如必须对员工进行较多的人力资本投资才能确保他们胜任组织中的重要岗位的企业。第二种:是很难通过基于产出的工资制度来激励员工,或者是对员工进行监督的难度很大的企业。4.实行条件即:劳动者期望与企业保持长期雇佣关系。考点5:晋升竞赛1.基本特点第一,在企业中,更高一级的职位通常是事先设计好的,而与每个职位对应的则是一个确定的工资率或一个工资浮动区间,职位级别越高,对应的工资率也就越高。第二,一位员工之所以晋升到更高职位,往往仅仅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有优势一些,至于这种优势是大还是小,则不会影响到他们被晋升后得到的工资水平高低。第三,被晋升者将得到更高一级新职位对应的全部报酬即工资水平上涨,而失败者将不会因为参加竞赛而得到任何报酬。2.设计要点(1)晋升竞赛的设计启示:第一,要想让晋升竞赛能够激发候选人的最大努力,必须使参与晋升竞赛的候选人之间在知识、能力或经验等方面具有较髙的可比性,即没有人能够非常有把握地认为自己能够获得晋升,也没有人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获得晋升的希望。第二,要在参与晋升竞赛者当前的职位和拟晋升职位之间创造出一种合理的工资差距,工资差距太小会削弱竞赛参与者的努力动机。(2) 设计合理的工资差距需要考虑的因素:即晋升的综合价值以及晋升风险。(3) 吸引员工参与竞赛的做法:就要制造更大的晋升前后的报酬差距考点6: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总量1.劳动力供给质量(1)含义:指劳动力队伍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受教育和培训的程度。(2)表现: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水平。2.劳动力供给数量(1)人口总量:取决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净流入率。(2)劳动力参与率:(见考点3)(3)周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平均每周在劳动力市场上愿意提供的工作小时数的总和。即一位劳动者在愿意到劳动力市场上来工作的情况下,平均每周愿意提供的工时总量。考点7:劳动年龄内人口和劳动年龄外人口劳动年龄内人口第一,劳动适龄就业人口第二,失业人口第三,就学人口或在校人口第四,家务劳动人口第五,现役军人第六,劳动年龄内其他人口劳动年龄外人口第一,未成年就业人口第二,老年就业人口第三,劳动年龄外其他人口考点8:劳动力参与率(1)就业人口 = 劳动适龄就业人口 + 未成年就业人口 + 老年就业人口(2)实际劳动力供给人口”或“经济活动人口”,有时简称“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 + 失业人口(3)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参与率通常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16岁以上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另外一种说法是,16岁以上的总人口为潜在的劳动力人口,而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的总和则为实际劳动力人口或经济活动人口,因此,劳动力参与率为实际劳动力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比。(4) 劳动力参与率公式:(11-1) (5)保留工资:所谓保留工资,就是指为了使一位劳动者愿意到市场上来工作,而不是待在家里所必须达到的最低工资水平。这种保留工资是一种工资的心理价位,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保留工资水平也存在差异。考点9:个人劳动力供给数量影响的因素(包括:工资率变化、非劳动收入、个人的偏好)1.最主要影晌因素工资率或工资水平,在经济学中一般指小时工资率或小时工资水平。2.很大影响的因素(1)非劳动收入:是指个人在不参加工作的情况下能够获得的收入,如遗产及其他馈赠、资本利息等。(2)个人偏好在非劳动收入或个人财富总量、市场工资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两位相同技能的劳动者是否参加工作或愿意提供的工作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这两个人各自的不同偏好。考点10:工资率上升对于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的作用工资率上升对于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会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收入效应由于工资率上升而带来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称为工资率上升的收入效应。2.替代效应劳动者在工资率上升时减少对闲暇的消费,将更多的时间用到工作上。这就是工资率上升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替代效应。考点11:工资率上涨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作用方向相反的。劳动力供给时间(工作时间)变动工资率收入效应(收入恒定)替代效应(工作与闲暇的相互替代)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上升减少增加减少增加下降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结论:工资率上涨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用方向是相反的。考点12: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工资率在W0之下时,若上升在W0之上时,若上升结论供给曲线形状向右上方倾斜向左上方倾斜向后弯曲斜率正负两种效应力量对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适合群体低收入者高收入者考点13: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1.向右上方倾斜的45度角的直线:供给曲线(一)1.它可以反映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的情形。2.它可以反映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单个劳动者的需求所面对的劳动力供给状况。3.它表明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单个企业只是现行工资率的接受者。它表明劳动者在行业和职业间自由流动;这是比较常见的行业市场劳动力供给状况。2.水平形状:供给曲线(二)1.与某些短期情况有关,即:是由过去而不是现在的经济刺激所决定的。2.已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3.在封闭条件下,该国已实现了充分就业。3.垂直形状:供给曲线(三)考点14:劳动力供给弹性1.劳动力供给弹性概念和计算公式概念(1)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随着工资率(W)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灵敏程度;(2)一般可以用工时变动百分比同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来显示。横坐标:总工作小时纵坐标:工资率公式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工资率变动%(变动%指增长率)Es=(S1-S0)/S0/(W1-W0)/W0数值正2.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种类 劳动力供给(S)弹性供给曲线形状富有弹性(1)弹性1(2)工时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缺乏弹性(1)弹性1(2)工时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单位弹性(1)弹性=1(2)工时变动百分比等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45度角的直线(行业常见的)无弹性(1)弹性=0(2)工资率变动不会带来劳动工时的任何变动垂直无限弹性(1)弹性为(2)在某工资率下劳动需求者可获得任意数量的劳动力水平考点15:家庭生产理论1.分析角度(1)它是以家庭为单位来分析劳动力供给问题。(2)一个家庭会把它生产出来的家庭物品看成是效用的直接来源。2.家庭时间分配(1)市场工作时间(2)家庭生产时间3.家庭物品的生产方式时间密集型、商品密集型。4.家庭内部分工决策采用比较优势的原理。考点16:经济周期(衰退)中的劳动力供给1.附加的劳动者效应(类似于收入效应)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以后,其他的家庭成员(带孩子的女性或年轻人)将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2.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类似于替代效应)在衰退时期,一些本来可以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行的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非常悲观,因而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3.二者共同作用(方向相反)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比较强,并且占据着主导地位,会导致隐性失业现象存在。考点17: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变化(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1)女性相对工资率上升(2)女性劳动力市场工作的偏好和态度发生了改变(3)家庭生产活动的生产率提高(4)出生率下降(5)离婚率上升(6)工作机会增加考点18:劳动力需求的性质 (1)劳动力需求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单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在微观上,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水平上,企业愿意雇用的某种劳动力数量。第二,行业或市场层面的劳动力需求:在宏观上,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市场上的所有企业需要雇用的劳动力数量总和。(2)需求种类第一,直接需求:直接需求是指人们对那些能够直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的商品所产生的需求,如对食品和服饰的需求,人们通过对这些商品的消费能够产生直接的效用即满足。第二,间接需求:接需求有时也被称为派生需求,这种需求是由于对某种能够给人带来满足的最终产品存在需求,进而延伸出来的对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它包括: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