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泰安市中长期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人才强卫战略,着眼于为实现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卫生人才支撑,特制定本纲要。一、前言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市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坚持推进人才强卫战略,进一步加快卫生人才资源开发,不断提升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增强全市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卫生人才工作,着力推进以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骨干的卫生人才梯队建设,卫生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卫生人才队伍总量逐年增加,卫生人才队伍素质稳步提高,吸引、培养、使用和管理卫生人才的政策逐步完善,卫生人才效能不断提高。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市卫生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省内外先进地市的卫生人才发展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市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建设强市名城、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匮乏、整体素质偏低、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服务能力不高,等等。未来十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期,也是全市卫生人才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着眼于应对激烈的卫生人才竞争,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卫战略,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人才强卫战略,以高素质卫生人才梯队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人才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加大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力度,充分开发利用各类卫生人才资源,统筹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强市名城和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卫生人才保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卫生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规划为先、开发为要,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低结合、整体提升。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把服务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作为全市卫生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建设强市名城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要求,确立卫生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卫生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卫生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卫生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卫生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卫生人才优先发展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规划为先、开发为要。把卫生人才规划作为卫生人才工作的先导工程,突出规划的导向作用,引导卫生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和使用,充分发挥卫生人才的效能。将卫生人才资源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度重视卫生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把用好卫生人才作为全市卫生工作的中心环节,坚决破除束缚卫生人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卫生人才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各类卫生人才作用,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高低结合、整体提升。科学确定以重点学科和重点中医专科带头人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与基层卫生人才在增量扩容和结构优化中的比例,以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卫生管理人才、公共卫生和综合执法监督人才为主体,推进卫生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推动卫生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市卫生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掌握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职业化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公共卫生和综合执法监督队伍,确立全市卫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卫生服务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卫生人才总量适当增加,队伍规模逐渐壮大。未来十年,全市从业卫生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总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卫生技术人才总量从现在的2.36万人增加到3万人,增长22;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由现在的42人增加到50人。卫生人才素质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卫生技术人才接受专科以上高等医学教育的比例达到85,高级卫生技术人才总量达3000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高级卫生技术人才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0。卫生技术人才在学历、职称、年龄、专业、单位、区域等方面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均衡发展。卫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加大重点学科、重点中医专科和重点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在重点学科、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急危重病救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重点领域建成人才集聚高地。到2020年,西医打造重点专科人才梯队国家级3个、省级10个,中医打造重点中医专科人才梯队国家级8个、省级10个,均处于全省先进行列。卫生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利用效能明显提高。努力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卫生人才发展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鼓励卫生人才干事业、支持卫生人才干成事业、帮助卫生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卫生人力资本贡献率有较大提高。四、主要任务(一)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目标:围绕国家、省、市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急危重症救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重点领域,以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处于省内先进行列的卫生人才梯队。要注重培养一线的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优秀卫生人才和高学历青年卫生人才,建设高素质的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卫生人才队伍。到2020年,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卫生技术人员总量达到3000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量的10。主要举措:创新卫生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实践培养,依托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及重点领域,努力营造开展科研创新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的培养基地。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对卫生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坚持单位培养优秀卫生人才与引进国内外、省内外优秀卫生人才并重的方针,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护机制,为全市高素质卫生人才梯队建设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大高层次和紧缺急需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不断加大投入,每年提取或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高层次和紧缺急需卫生人才的引进。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单位的沟通协作,实施合作培养高层次卫生人才战略。采取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聘请国内外医学院校及医院的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专家或客座教授,通过坐诊、查房、咨询、讲学、带教示范、短期聘用、人才租赁等方式,带动全市卫生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对优秀卫生人才的定向、连续、跟踪培养,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全有利于优秀卫生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依托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特色专业、重点实验室,打造培养一批全市卫生行业的领军人才。遵循医学教育特点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的必经环节,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社会化住院医师培训力度,探索建立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全科、专科医师培养步伐。不断巩固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建立起制度化的学习型行业。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探索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市内优秀卫生人才合理流动。加强市内外卫生人才交流,促进区域间、单位间、科室间的人才合作。整合全市卫生人才智力资源,促进市域内卫生人才的均衡发展,推动卫生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二)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发展目标:遵循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规律,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以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医疗卫生管理人才职业化为方向,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大胆管理、善于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到2020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领导干部及各县(市、区)直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中层以上卫生管理干部均要达到本科以上学历,职业化水平有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总量从严控制。主要举措:适应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科学管理和管理人才成长的规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建立卫生管理人才职业化教育培训制度。加强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培训,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卫生管理人才职业化教育培训工作格局。鼓励医疗卫生单位管理者参加医疗卫生管理专业学历、学位教育。鼓励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参加医疗卫生管理在职教育培训。适时邀请国内外知名医疗卫生管理专家来泰授课。定期举办医疗卫生单位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培训班,组织选派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优秀年轻管理干部到市外培训进修。逐步建立医疗卫生管理岗位执业上岗制度,提高医疗卫生管理的整体职业化水平。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全市医疗卫生管理人才职业化队伍。(三)中医药人才队伍发展目标:围绕国家、省、市重点中医专科、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以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为重点,以中医药“三名三进”为载体,着力造就一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中医药专业技术梯队。注重培养一线的具有中医临床科研创新意识的优秀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学历青年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建设高素质的善于传承、敢于创新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主要举措:大力实施“名医”战略,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开展多层次的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师承人员参加国家设置的各种学历与学位培训考试,获得相应学历与学位。建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健全继续教育网络,加强登记、考核、评估管理。搞好中医药继续教育专项培训,大力实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加强与省内中医药院校联系,鼓励中医药人员参加在职培训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全员中医经典著作学习,重视中医药管理型、外向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积极发掘全市中医药临床学术研究潜力,依托现有中医药医疗单位设立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系统整理研究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建立多领域、多学科相结合的中医药研究队伍,加强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疑难疾病的研究,提升中医临床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结合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加强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专家队伍。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大力培养基层优秀中医人才,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明确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室设置标准,采取录用和聘用相结合的办法配齐中医药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师或能中会西的医疗人员。(四)公共卫生和卫生监督执法人才队伍发展目标: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重点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及卫生监督执法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灾害事故、疫情处置等快速应急能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到2020年,全市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和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总数达到合理需要,并保持适度增长,人员结构更趋合理,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应急能力和卫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