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之我见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表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全面注重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及使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水平等各方面发展。 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在典型活动的设计中,教材充分考虑了观察水平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上,还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水平的培养上。同时整册教材自始至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自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感官与理解对象相互作用,力图从多方面促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一)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变化1、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需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注重点过度地侧重于自己的表现,如果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讨论非常热烈,看上去有点乱时,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课堂纪律太差要马上制止。而不会把注重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不会想,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实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什么办法协助他们。不过随着新课程的展开,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需求上,逐渐改变了过去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2、课堂上,教师必须参与教学研究。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但是,只对教育科研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理解较片面、肤浅。随着新课程在学校的逐渐实施,教育科研水平的不足,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绊脚石”。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识。新课程从本质上否定了传统单向的灌输做法,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重视课程的生成性、体验性,要求我们小学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我在教学中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点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中面对着课本中诸多体验性的教学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上网共同搜集相关资料,整合内容,共同展示,引导学生实行实践;当学生面对众多问题时,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研究解决。 课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走进新课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新课程的实施没有既成的模式和预成的教案,确实需要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教育科研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就是一种超越传统习俗的创新,就是对自己教育实践及理解的一种反思与重建。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内容,不但包括教法的研究,更包括学法的研究、课程及课程资源的研究、学生的研究、教学仪器用具的研究等相关教育的全方位的立体的研究。我认为教育科研的目的与价值,是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真诚地投入,其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于持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持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持续领悟教育的真谛。我们应把教育科研视为教师的一种需要,一种手段和方式。3、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精神。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心,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传统教师总想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教师要扮演一个居高临下的圣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尊下卑的关系,无法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定位发生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在的学生发展的共同研究者转变。 我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时受到激励和鞭策。协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拓宽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书本上定论,敢于奇思妙想。教育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对学生不偏爱与溺爱,不迁就和姑息。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观点,让每一位学生爱学乐学。(二)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不能超越教材、大纲,教学就是把知识传递、复制给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就是把这些知识装进自己的大脑里,学生成了知识的仓库,学习方式主要是听老师讲课,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学生也许会具有丰富的知识,却在思想,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创造水平等方面严重不足。 新课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老师讲课外,亲自实践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动手实验、寻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上蚂蚁这个课堂时,我让学生自己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画出蚂蚁的简图。绝大部分学生脑海中没有蚂蚁的具体形象,所以不能很好的完成。我建议学生动手抓一只蚂蚁,用放大镜观察。因为学生要急于寻找准确的答案,参与实验的热情很高,他们很快就展示出了观察结果,较准确地画出了蚂蚁的简图。接着我让学生分组玩小蚂蚁,继续探究、讨论平时自己了解小蚂蚁的哪些生活习性,从讨论中了解了蚂蚁的生活习性。也有的学生从资料上知道小蚂蚁可搬比自己重200倍的东西;有的观察到蚂蚁是群居,同巢的蚂蚁很团结,不同巢的蚂蚁在一起会打架;有的说蚂蚁的触角可传信息,爱吃甜的东西学生还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课后把小蚂蚁带回家,继续观察。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以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的不但仅是表面看到的知识,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