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调研报告,实施方案,管理制度,汇报材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生活。有的人表面风光,暗地里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有的人看似生活窘迫,实际上却过得潇洒快活。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道路。收回羡慕别人的目光,反观自己的内心。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学习杨善洲 建设精神家园万枫社区党课一、杨善洲同志的生平杨善洲,男,汉族,云南省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自然村人,生于1927年1月,逝世于2010年10月10日,享年83岁。先在私塾读书辍学,后学石匠手艺,1950年与张玉珍结婚,同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联防队,任小队长。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先后任区委副书记、书记、保山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委书记。1966年至1971年任保山地委副书记、1977年3月至1986年3月,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3月,退休后回施甸大亮山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多年。2010年10月10日3时08分去世。今年3.2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接着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3.25日,江苏省委组织部发出了关于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收看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二、杨善洲同志的主要事迹:事业和清廉事业:1988年3月,杨善洲退休了。他婉言谢绝了按规定到昆明安家休养的厚意,说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团聚的愿望,于退休的第三天,他卷起铺盖,当晚就赶到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第二天,他带领着从各方调集的15个人,雇上18匹马,驮着被褥、锅碗瓢盆、砍刀镢头,一鼓作气上了山。做出计划,第一年种树1万棵。最初用树枝搭的窝棚,不到半年就被风吹烂了。他们又修建起40间油毛毡棚,冬天冷,夏天闷,碰上下雨,被窝常被淋湿。1992年,林场建起了砖瓦房,职工们首先想到了杨善洲,可他死活不住,他说:“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什么?”最后硬是把房子让给了新来的技术员,自己仍住在油毛毡棚里,一住就是9年,直到全部人搬进了砖瓦房。经过22载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100亩美国山核桃 有关部门算了一笔账:整个林场约有1120万棵树,按每株30元的最低价算,总价值也有3亿多元!林子每年成长,又是一笔可观的绿色存款,至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无法估量。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清廉:例1:节俭买树苗资金不足,杨善洲就经常提个口袋下山到镇里和县城的大街上去捡别人吃果子后随手扔掉的果核,桃核、梨核、龙眼核、芒果核有什么捡什么,放在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用马驮上山。捡骡马粪猪粪给树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捡纸杯、碗装方便面的外壳,当营养袋,培育“百日苗”。 例2:清正有一次,在龙陵县调研,结束时,三人在县委食堂吃了一顿饭,一碗白菜,一碗蒜苗,一碗酸菜炒肉,外加一碗萝卜汤,一共元。:回保山路上,杨善洲突然问起吃饭是否结账,秘书如实相告。秘书只好下车,拦了一辆公共汽车,回去结了那元的伙食费,可他在路上来回的车票、住宿却花了33.5元。他一路都在想,这就好像用一只鸡去换一只鸡蛋。施甸县政府决定奖励杨善洲10万元,被他当场谢绝。保山市委市政府决定给予他20万元的特别贡献奖。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转过身来,给保山第一中学捐出10万元,给林场建瞭望哨捐出3万元,给山下老百姓修建澡堂捐出3万元。他最终留下4万元留给了老伴。他的家在保山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离保山有100多公里。他回家从来没用过一次公车,都是自己买车票坐班车回到施甸县城,往下的路当时不通车,他就徒步走回到大柳水村。例3:公私分明上级部门考虑他年纪大,上山下山不容易,给他配了一辆吉普车,他还是老规矩,私事不用公车,用了就要交钱。他老伴去医院看病,用了4次车,他一共交了370元的汽油钱。 例4:不徇私情有一年,他的一位老相识从外地回来分配到公社工作,老相识找到他,希望帮忙转到城区,给他回绝了。相反地区农科所农艺师毕景亮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家里比较困难,杨善洲在地委常委会议上提出要照顾。1993年,杨善洲的孙子到大亮山林场打工,后来受不了山上的艰苦想去外地。按当初他和林场的签约,干不满5年违约要交罚金。林场的人找到杨善洲,为他孙子说情,孩子年少,罚金就算了。他一口咬死:“皇帝的儿子也不行!违约不处罚,以后还怎么管?”后来硬是盯着场里罚了他孙子300元违约金。 三、向杨善洲同志学什么? 1、理想信念是精神家园的支柱。在“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愈坚”的红军长征途中,在方志敏、刘胡兰等无数革命英烈的伟大壮举中,在“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身上,在“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杨善洲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理想信念的阳光是多么温暖,在这阳光的照耀下,他们的精神家园又是多么生机蓬勃!要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应该像他们那样,始终让理想信念的阳光,高高挂在自己精神家园的上空,汲取能量,补充钙质,剔除凄凉荒芜和阴暗空虚,校正长期打算和短期目标。惟其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在军队调整改革的攻坚阶段,不胆怯、不迷航,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走出一条富国强军、和谐社会的民族复兴之路。2、人民群众是精神家园的土壤。战争年代,是人民群众“把最后一碗米送给子弟兵做军粮,把最后一个子女送给子弟兵上战场”。邓小平同志曾满含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听来令人目湿肠热。杨善洲一辈子念念不忘的,也正是人民群众对自己朴实无华的恩情;一辈子孜孜以求的,始终是如何报答人民群众的养育恩情。在杨善洲的精神家园,人民群众就是自己依赖并为之耕耘不辍的“厚土”。在他眼里,事关这块“厚土”芝麻般的小事,也是天大的大事。以人民为“厚土”,他才能始终谦卑地弯着腰,把裤腿一挽,“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以人民为“厚土”,他才能始终把光秃荒芜的大亮山当作心底永远的伤疤,“一天也不安宁”,在退休之后毅然上山,直到把它耕耘出满山绿色,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林”,才安心闭眼。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应像杨善洲那样,在内心里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终生依靠并为之耕耘奋斗的“厚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3、使命责任是精神家园的源泉。没有源泉,土地会干裂、森林会荒芜;没有使命感、责任感,一个人就没有持续前行的动力。正是在“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这一神圣使命和崇高责任的催生下,杨善洲的精神家园才一片水草丰茂,滋养支撑着他一路前行。正如杨善洲所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够歇下来?”于是他从“公仆”岗位退休后的第三天,就再次“上岗”,带着锅碗瓢盆、砍刀镢头上了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要守护、耕耘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应像杨善洲那样,始终牢记入党誓词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担负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4、清廉自守是精神家园的篱笆。时下,有些党员干部因为没有扎紧自己的篱笆,让金钱、权利、美色这些欲望之兽闯进自己的精神家园,多少年辛苦耕耘滋养的成果,转瞬间便被糟蹋得一片狼藉,自己也蜕化变质,跌入了腐败的泥坑。担任三十余载地县级领导、掌握许多利益大权的杨善洲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一方面始终把自己的需求降到最低点,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不让“篱笆”有一点倾斜,同时把“后门”关得紧紧的,亲朋好友的私事得不到一点照顾。不仅如此,还“矫枉过正”,连符合政策的家人“农转非”问题,也被他锁进抽屉一直不办,宁愿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与群众一道,承担起通往幸福生活路途上最后的艰难!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应该像杨善洲那样,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正气凛然,用紧扎的篱笆,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讲课人:苏州科技学院韩云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犯,敬请及时告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