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1.突发事件应对法何时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颁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2.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3.突发事件应对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突发事件应对法分为7章,共70条,主要规定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并与宪法规定的紧急状态制度和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其他法律作了衔接。4.什么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5.突发事件分为几大类?每大类主要包括哪些小类?突发事件主要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6.突发事件分为几级?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分为四级:级(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7.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采取的防范、预警、处置、救援等工作措施,是政府立足于减少公共安全风险因素、降低灾害事故损失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8.国家建立怎样的应急管理体制?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分类管理”是指按照事件类别进行管理;“分级负责”是指按照政府层级实施管理;“属地管理为主”是指属地政府管理为主,重点是以县为主。9.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是如何设置的?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10.我市应对突发事件的最高指挥机构是如何设置的?市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是我县应对突发事件的最高指挥机构。11.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值守应急、综合协调和服务管理。12.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要坚持什么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13.各级应该建立怎样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14.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目标是什么?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15.什么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指为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各类紧急应对活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16.我市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层次?(1)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市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2)专项应急预案。是市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由市直有关部门牵头制定,原则上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3)部门应急预案。是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县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由市直有关部门制定印发。(4)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5)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含履行属地管理职能的政府派出机构)备案。17.什么是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是指为了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管理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等基本程序,检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现场处置能力和应急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定期或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组织的应急预案演习与排练,主要包括应急联动、紧急集合、协同配合、现场救援、应急保障等内容,主要形式有桌面推演、实战模拟等。18.什么是突发事件监测制度?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保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19.什么是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20.什么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遇有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自预警开始,不论有没有新的情况,有关地区和部门每天或每隔几小时(视情况而定)都要向上级报告一次情况,直至应急信号解除。21.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法律责任是什么?(1)突发事件发生地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当地或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2)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是受理报告和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3)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22.我市对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程序和时限有哪些规定?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核实并在1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其中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逐级上报到市政府的时间距事件发生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报到市政府的时间最迟不超过2小时。紧急情况下,可通过电话口头报告;特殊情况下,可越级上报,但必须同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23.什么是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24.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应坚持什么原则?坚持依法、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25.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和形式有哪些?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手机短信息、互联网、宣传车、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防灾警报体系,充分利用人民防空警报体系发布灾情警报。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可以采取敲锣、广播宣传、逐户通知等形式将预警信息发布到每个家庭、每个人。26.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哪些?主要包括六个系列的队伍:一是管理队伍。主要指各级应急管理人员。二是骨干队伍。主要指公安、解放军、武警和民兵预备役等力量。三是专业队伍。主要是各专项指挥机构结合应急需要,成立的专业队伍;大型企业根据安全生产需要而成立的专业队伍等。四是专家队伍。主要由专业知识经验或行政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分层次、分系统、分单位设置。五是志愿者队伍。依托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基层社区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发挥其在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六是基层群众队伍。每个村(居)、基层企事业单位要有一支相对稳定、多能兼顾的群众队伍。27.我市防空警报试鸣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每年的9月18日为防空警报试鸣日,由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防空警报试鸣。防空警报音响信号分为三种:一是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3分钟)。二是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3分钟);三是解除警报,连续鸣响3分钟。28.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速高效。29.应急科普宣教“五进”是指什么?“五进”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