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岭东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前言耕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是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在保证大项目用地的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坚守耕地保有量,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无限的经济社会发展,就需要做好耕地开源节流工作,加大开发、整理和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的力度,才能有效破解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发展的难题,有力的保证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岭东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整个工作过程,得到了双鸭山市国土资源局、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和双鸭山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协同做好这项工作。双鸭山市国土资源局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落实经费、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技术组深入基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这些都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1.1任务来源、工作背景与工作目标 任务来源因项目需要,经双鸭山市国土资源局委托,由黑龙江省国昌土地测绘设计有限公司承担本次双鸭山市岭东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工作背景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自 2003 年完成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土地利用与整治开发,全国后备资源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一轮调查评价结果已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当前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不能满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对当前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清查和摸底。同时,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一些省份按照以土地利用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将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和沙化荒漠化的“不稳定耕地”纳入了耕地范围调查统计。另外, 二次调查新增耕地面积中还包含了部分农民自行开发,且长期未纳入地方统计的耕地数据。这部分耕地的后续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也急需要界定其每一地块的准确位臵,并加以标注说明。 工作目标本次调查评价的工作目标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落实关于完善二次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厅200970号),对“不稳定耕地”和符合70号文件政策要求的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落实到地块并分类标注,为下一步耕地后备资源的稳定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撑。1.2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标准 第二次土地调查统一时点相关成果1.3工作阶段安排与完成情况2014年4 月底前,国家完成调查评价相关方案的编制,发文部署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2014年5 月至 7 月,完成调查评价试点工作,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完善调查评价相关方案和标准规程,开展技术培训。2014年8 月至 12 月, 全面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基本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主体工作。2015年1至4月,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成果的国家级检查,汇总全国数据,进行成果整理,开展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综合数据库建设,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组织编写项目报告。 2015 年 5 至 6 月, 完成可复垦为耕地的历史遗留工矿废 弃地潜力规模调查及数据汇总。2015 年 6 至 10 月,完成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 耕地更新工作,完成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 库建设,完成项目报告编写。1.4调查评价特点、成果及其应用价值 调查评价特点本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建立在充分的实际调查的基础之上,采用“限制性因子”的评价方法,构建科学合理地评价指标体系,保障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同时,调查评价成果多样化,图、表、数据库及基础资料的集合,能够具体详实且清晰直观地体现评价结果;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所提出的对策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为耕地后备资源等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成果(a)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b)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类型统计表(c)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e) 其他相关成果(内、外业形成的数字化成果) 应用价值(a) 为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依据及评判标准(b)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了科学依据(c) 有利于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d) 为土地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e) 补充、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1.5报告撰写目的和说明本报告旨在总结本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情况,为调查评价工作的各个阶段提供说明,在得出评价结论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为发挥其应用价值建立更坚实的基础。二、调查评价技术方法2.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2.1.1技术路线 以二次调查和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利用国家制作下发的调查评价工作底图,图斑面积直接使用2012年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数据。 以区为单位开展工作,按照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原则,先作室内预判,必要时再到实地补充调查或核实。主要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成果,根据气候、土壤、环境、区位、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耕地后备资源图斑进行“宜耕性”评价。汇总形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自检通过的上报进行复查汇总。 地级以上市负责调查成果的复查和汇总,并将汇总数据上报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规划院负责成果检查验收,并进行省级汇总。2.1.2调查评价方法和程序(1)资料收集(a) 图件资料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土壤图、水资源分布图、热量分布图、上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图、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图、农用地分等定级图,以及林业普查、农业普查、自然保护区规划、环保规划等相关图件。(b) 数据资料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上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资料。(c) 数据库资料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d) 文字资料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报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报告、上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等。(e) 其他资料最新相关的经济、社会等统计资料。(2)评价对象包括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两大类。可开垦土地主要是指自然形成的尚未开垦的未利用地,也包含因生产建设或自然灾害损毁等造成的废弃的未利用地,主要涉及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其他草地(043)、沿海滩涂(115)、内陆滩涂(116)、盐碱地(124)、沼泽地(125)、沙地(126)和裸地(127)7个二级地类。可复垦采矿用地是指废弃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主要涉及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采矿用地(204)。采矿用地中只调查评价可复垦的废弃采矿用地,正在生产的采矿用地不需要评价。如某一图斑部分可复垦,则需要拆分。(3)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涉及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区位指标等4个方面,具体包括:生态条件、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污染状况、排水条件、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地形坡度、盐渍化程度、土壤质地、土壤pH值、耕作便利度等11个评价指标。(4)外业补充调查若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调查评价工作要求,包括资料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等,应进行外业补充调查,补充、修正评价指标数据,相关成果进行数字化。(5)评价指标专题图的制作评价指标中,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相关资料由国家收集,体现在调查评价底图中,直接提取使用;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盐渍化程度、土壤质地、土壤pH值等其余指标,由双鸭山市国土局提供名为双鸭山土壤的调查报告中总结而来,通过GIS技术矢量化,得到指标因素与图形结合的基础资料。(6)宜耕性评价通过内外业调查,将收集到的指标资料分别勾划形成各种评价指标专题图,再经过数字化,利用GIS技术叠加获取评价单元的相关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评价单元进行评价。评价单元参评指标中,有任何指标项为不宜耕条件的,划分为不宜耕,其余为耕地后备资源。(7)评价结果属性信息标注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图层“HBTC”,分类型分别对图斑属性进行标注。宜耕土地标注为“GDHB”,不宜耕土地标注为“FHB”。可复垦为耕地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标注为“LSYL”。将评价指标信息填注到评价对象图斑属性信息表中(附件4),所有评价单元的属性信息,应包含综合评价结果,以及所有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结果不能空项(正在生产的采矿用地除外)。2.2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2.2.1资料收集和整理收集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收集有关法律法规,收集基本农田保护相关资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料、全国农用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资料、 2009年以来变更调查资料、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成果和资料等,为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做好资料准备。2.2.2调查核实在二次调查数据库中提取耕地图斑,扣除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的图斑,确定“不稳定耕地”图斑范围。结合遥感影像、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成果和资料、 2009 年以来变更调查资料等,调查“不稳定耕地”数量,确定“不稳定耕地”类型和利用状况,区分二次调查上报的“不稳定耕地”和新增加的“不稳定耕地”。依据“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成果资料,确定“不稳定耕地”的质量等级。以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为基础,将“不稳定耕地”调 查核实成果上图入库。2.2.3上图标注根据“不稳定耕地”调查核实结果,建立“不稳定耕地”图层“BWTC”。按照不稳定耕地类型、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对“不稳定耕地”调查结果进行标注。(1)“不稳定耕地”类型标注如下: 二次调查上报的“不稳定耕地”。位于河道防洪泄洪区内的标注为“HDBW1”;位于湖泊防洪泄洪区内的标注为“HPBW1”;林区内林业职工自行开垦的标注为“LQBW1”;草原过度开垦的标注为“CYBW1”;受土地荒漠化、沙化及其他因素影响的标注为“HSBW1”。 新增加的“不稳定耕地”。位于河道防洪泄洪区内的标注为“HDBW2”;位于湖泊防洪泄洪区内的标注为“HPBW2”;林区内林业职工自行开垦的标注为“LQBW2”;草原过度开垦的标注为“CYBW2”;受土地荒漠化、沙化及其他因素影响的标注为“HSBW2”。(2)质量等级按照“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 ”成果标注。(3)利用状况标注如下: 对于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但耕地质量较好、并连续多年保持稳产高产的标注为“WG”; 对于要经过一定工程措施改造后能达到常年稳定收获的标注为“GZ”;对于继续耕种会影响生态环境或难以保证稳定收获的标注为“BW”。2.3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2.3.1资料收集和整理收集准备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收集基本农田保护相关资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料、全国农用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资料、1998年以来变更调查资料等,为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做好资料准备。2.3.2调查核实在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中提取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