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我市教师队伍建设中存有的问题和建议教师队伍建设是区域教育的工作重中之重,只有高素质、高水平、勤恳工作、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才能担当起区域教育的重任。陇南市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基础相对滞后,但是,在教育改革大环境下,近几年来我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整个队伍素质大有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化更强,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为全市教育工作远景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绩是突出的,但,我市教师队伍建设中仍存有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一、存有的问题:1、教师队伍结构、学科分布不合理,教师在区域间、城乡间分布不均衡,教师的配备亟待优化。2、优秀教师外流严重,优质应届毕业生引进困难,教师队伍断层情况严重。一些在学科教学、教研、教育管理上优秀的老师、管理者外流至其他省市。这样,我市在某些学科及教育研究上出现了盲点。便出现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现象。3、有的教师无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对教师职业本位认知不够,缺乏广泛的内在认同。教耍耍书、跑跑书,把教书当第二职业的大有人在,工作始终处在应付之中。4、对教师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在现有的机制下执行力有失偏颇,致使“能者不上前”,“劳者流汗又流泪”,造成一部分老师认为当官是其教书事业中的唯一途径。所以,这个部分人官气太重,学气太薄,儒气更乏。师不为师、官不为官,业不成业,一片糊涂与混乱,成天只知道溜须拍马,带坏了其他教师,影响了广大老师的积极性。5、教师专业化不强,“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培训机构及培训者的水平跟不上教师培训的需要,培训的形式、内容,单一老化,过程不扎实。脱离了我市中小学教育及教师的实际情况。6、教育教学研究未成规模,缺乏相对应的梯队建设,不够专业化。正规的教研队伍研而不强,相对应的民间组织更是缺乏,而这两者的联系更差强人意。犹如庙堂与江湖之间,两条不太可能相交的平行线。7、在我市区域教育中,有“教育浮躁”现象。一些校长,一些老师总是想“弄点动静”起来,以引起“轰动效应”。于是,凡是活动必做,而且是轰轰烈烈;凡是口号必须要喊,而且一个比一个响亮。这种浮躁和不安,让老师们没有真正地静下心来潜下去认真地搞教育本身之内的事。二|、建议:1、增强教师职业修养,提升师德水平,用新教育观点引领教师,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工作主动性,使教师感到职业幸福。特别要提升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理念和行政水平,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把教师的职业幸福放在第一位。与老师一道在学校建构起相对应的学校精神和教育文化,与教师一起共同去实现“最伟大的愿景”。一个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弱的不是硬件和经费,而是人心。是阿,人心散了,便无目标;目标没了,便无追求;没了追求,生活便是了了然了。学校硬件是能够改变的,能够通过建设重新来过,几个月时间便会有大改观。而人心散了再收拢而来,可不是短短几天几周几个月能行的。2、增大力气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我市各层次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树立准确的教师职业观,拓宽平台让优秀的教师尽情施展。增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如音体美史地生等科目教师的补充和培训。3、建立长效支教体制。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动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提升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严把进城招考关,把在农村学校工作的年限作为进城招考的条件之一。4、着力改善教师培训力度。要进一步整合继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建立起现代开放、高效的农村教师培训系统。让教师培训专业化、制度化,不走过场,扎实有效。真正为我市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变革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知识化,紧扣教育时代前沿,在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不忘推广我市一些好的做法和形式。“请进来、走出去”,还要培养我们自已的专家团队。对那些理念和专业知识不足的教师,分期分批实行强化培训,尽快提升其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当然,在培训上,如果不能保证一线教师的言说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落实在老师们的教育行为中,那么,所有的培训只能是一时的喧嚣,只能是一块用来自卫的草皮而已。5、增大教育教研改革。着力建构各级教育研究实体,形成“市-区-校”网络教研体系。并增大利用现代网络信息作用,集合全市研究人才,根据我市具体实情,整合我市当前的教改教研经验和成果,形成相对应的教改理念,在全市教师中推广和应用。并结合当前全国甚至世界教改前沿理念,研讨具有万源区域性标志的教育革新方法、形式及内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