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实践贯科学发展观,逐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现“建设美丽XX村”目标,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XX 村支村两委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分析研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村域平台, 强化村民参与度基础,以 “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为基本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为操作标准,以农村生活、生产垃圾集中处理为主要内容,探索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的有效运行模式,形成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形成卓有成效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实现 “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全面增强,农村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具体目标任务: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两年面上推开,三年大见成效 ”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达到 “六个基本没有 ”: (1) 农村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2) 农户庭院基本没有流淌污水;(3) 村内、集镇基本没有散放垃圾;(4) 河塘水面基本没有漂浮垃圾;(5) 村间道路基本没有裸露粪便;(6)公路沿线基本没有塑料垃圾。1(一)近期目标:用 3 个月时间,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 其中肉菜市场垃圾减排量 60%,学校垃圾减排 70%,主干道路面垃圾减排 40%。(二)中期目标:用 1 年时间,坚持源头减量、分类减排、资源利用, 促使全村垃圾分类减排体系日趋完善, 垃圾资源化产业较为完备,形成资源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资源化利用相对比较完整的回收体系。(三)远期目标:用 3 年时间,建立和完善 “思想引导、专人组织、人人参与 ”的工作机制,初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三、组织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 结合我村实际,成立 XX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袁福华同志兼任,各村民小组组长及妇女组长任成员。办公室主要负责方案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发动,检查评比等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四、工作任务(一)广泛宣传发动1、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动员村对每家每户居民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单张、分类指引表、 致村民公开信、宣传册子、宣传光碟和分类桶。在村民服务中心、主要道路旁张贴垃圾分类的宣传画报,宣传垃圾分类理念,引导2居民把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 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培养垃圾分类行为习惯。大力发挥村党组织、老人协会的作用,动员党员、基干参加垃圾分类宣传,反复做好村民工作,以达到让村民习惯分类的目的。在宣传动员中, 与创先争优活动及文明立村目标相结合,同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文明素质相结合,使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能够延续下去并形成良好习惯。2、对商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对每户商铺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单张、分类指引表、 致业主一封信、宣传册子和1 个分类桶。 引导商户把食品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投放。3、对流动摊点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对每个摊点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单张、分类指引表、 致摊点一封信、宣传册子和 1 个分类桶。派发其它垃圾分类桶约 10 个,指引摊主把菜渣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投放。4、学校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对辖区内 XX村小学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分发垃圾桶 20 个,村委会指导和配合学校垃圾分类工作。(二)检查督导领导小组人员和办公室成员对全村各片分工负责,指导、检查和督查完成垃圾分类工作。对村民的工作实效, 结合文明评比, 对住户张贴优秀、 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3三、明确奖励机制为激励村民、 小组长和工作工作积极性, 对宣传并落实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 由办公室开展进度公示, 表扬先进, 激励后进,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评先评优及小组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开展不深入的单位和个人要在评论会上说明原因。五、主要操作模式坚持以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及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为核心, 以农村环境有明显改善为目标, 紧扣垃圾源头分类这个前提, 抓实农(居)户、保洁员(回收员) 、理事会(管委会) 3 个主体,将垃圾分为入池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建筑垃圾、封存垃圾、焚烧(填埋)垃圾五类,并采取相应的五种处理办法, 简称为 “1+3+5” 模式。“1”即指紧扣一个前提。实行垃圾三级分类制度,先由农户对垃圾进行一级分类, 然后由村庄保洁员再次分类, 最后由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进行分类。“3”即指抓实 “三个 ”主体。抓实农(居)户、保洁员(回收员)和理事会(管委会)三个主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农民是分类收集主体,主要负责家庭生活、生产垃圾收拣分类。保洁员是清运主体, 主要负责公共场所垃圾收拣收集,将农户分类垃圾清运并分类处理。理事会(管委会)是监督主体,主要负责检查督促。“5”即指对垃圾的5 种分类处理办法。整个垃圾分类建立在4“三桶 ”基础上,即一个入池垃圾桶、一个焚烧垃圾桶、一个废品回收桶, 每户农户按要求将日常生活、生产垃圾收集分离成沤肥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建筑垃圾、封存垃圾、焚烧(填埋)垃圾五大类,垃圾分类处理则按5 类垃圾分门别类处理:1、入池垃圾:就是指易腐烂的有机垃圾,如菜叶(根)、剩菜剩饭、瓜皮果壳、残枝败叶、稻草杂草、人畜粪便、废弃畜禽内脏、动物尸体等。处理办法为:主要是用作沼气原料。2、建筑垃圾:主要是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土、废砖、废石、废陶瓷、水泥块、煤渣和扫地时带回的泥沙等。处理办法为:采取集中堆放, 然后按指定地点填埋;也可全部用于本村庄和农户的宅基平地、修道铺路等。3、可回收利用垃圾:主要指可回收利用的无机垃圾,如:废泡沫、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废电器、废铜烂铁、废旧衣服及鞋子、废纸、易拉罐、编织袋等。加大回收处理力度合理布局废旧品收购网点和专业收购人员,做到应收尽收。4、封存垃圾:主要指回收不可利用的垃圾,如: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废农药瓶、废油漆、废日光灯管、废旧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处理办法为:废旧电子产品、 废电池要用特殊设备来实行集中处理; 废农药瓶、废日光灯管等要实行定点封闭深埋。封存垃圾由村统一收集,协调环保部门参与集中处理,真正做到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5、焚烧(填埋)垃圾:除去上述四种分类分拣后剩下的垃5圾。处理办法为: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终端处理办法。六、工作要求(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垃圾分类处理涉及范围广,工作难、任务重、要求高。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查、亲自解决重大问题。村组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是保护生态、减少污染,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复杂性和艰巨性,把垃圾分类工作看作一场改善人居环境的革命,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切实把这项活动抓紧抓好,尤其是要强化工作主体意识,落实责任,充分引导发挥好农户主体作用,确保取得实效。(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借助张贴标语、办宣传栏、发放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和要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和“讲卫生保洁, 树文明新风 ”活动,进一步培养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 要进行面对面的教育, 手把手的传授, 真正把垃圾分类处理的道理讲明、标准讲透、方法讲清,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卫意识,激发他们投身到农村清洁卫生工程中来的热情,提高垃圾处理的操作水6平。(四)强化督查,严格考评。要实行垃圾分类处理 “四定二保 ”(定目标、定时间、定责任、定奖惩,确保推进快、确保效果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时间精确,责任准确。以推广典型,激励先进,纠正偏差,勉励后进。确实抓好垃圾处理处理工作。XX县 XX镇 XX村民委员会二一年十月三十日7保洁员的职责(一)主要工作职责1、宣传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环境卫生政策、法律、法规,指导、引导村民对自家垃圾分类并按要求处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好宣传员。2、每天定时上户收集村民家庭生活、生产垃圾,监督农户是否按要求分类,当好监督员。3、将收集的垃圾集中到晾晒场,进行二次分拣;对可回收的废旧金属、废纸、玻璃瓶、易拉罐、塑料、包装泡沫、编织袋等存放在回收储存房内,当好废品回收联络员。4、每天对村道、河道、公共场所及时清扫,当好清扫员。5、对不可回收能焚烧的垃圾投放到焚烧炉(灶)进行彻底焚烧,当好焚烧员。6、协同理事会(管委会)每月评选出“最清洁户 ”、 “清洁户 ”“不清洁户 ”上报至乡镇清洁办,并负责把评比结果公布在村庄显眼处。7、负责向农户收取卫生费,原则上每户每月1-3 元,收取的卫生费全部用于补贴保洁员工资。8、管护好焚烧炉(灶) 、保洁工具等。9、增强防火意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810、作业时必须穿工作服,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文明作业。(二)保洁要求实行定人、定时、定职的三定措施。定人:各村按照所属地域范围明确保洁员的卫生保洁责任范围。定时:村道、河道、公共场所保洁清扫每周两次以上;焚烧垃圾, 及时处理, 无残存垃圾。定职:村道保洁做到路面、路边无垃圾、无积水、无积泥、无沙石,道路两边无杂草;河道保洁做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