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本次说课我将分为6个步骤,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第七节,是圆周运动的应用课,内容丰富,教材中例子的选择都各有特点,很有代表性:铁路的弯道是分析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是分析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研究失重问题离心运动是研究向心力不足时物体的运动趋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本课只研究前两部分,铁路的弯道分析,也会放在先分析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之后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探究从易到难。学习本节内容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知识,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二、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 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 学会分析圆周运动的方法,并应用到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中。3、 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事例的分析,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常常误以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因此,分析向心力来源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多分析实例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抓住先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受力分析),再分析向心力的来源。明确告诉学生受力分析只分析性质力。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图示法 利用图片、影片、示意图等使本节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简洁的展现给学生。问题发现法 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参与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找寻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五、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首先通过视频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赛车事故,让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是在哪些路段,然后引入本节课所研究的两种生活模型,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研究。一、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的研究首先分析与学生生活紧密贴近的汽车在水平面路面转弯时向心力来源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到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时向心力来源于静摩擦力(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知道,物体做圆周运动必然需要向心力,并学会如何从具体的问题中去找出向心力。)从而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紧接着探讨课本的第一个问题:火车的转弯问题,鉴于学生对于火车轨道及火车轮子结构不是很了解,首先通过视频图片让学生对火车轨道的结构及火车轮子的结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过后,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时向心力的来源,通过探究不难发现,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向心力来源于外轨对火车轮缘的侧向挤压力,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有何弊端,并鼓励学生讨论如何去改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与思考,最后得到结论:可将火车外轨与内轨呈现一定的高度差,并且当火车所受重力及支持力的合力恰好提供为向心力时,可以有效避免火车内外轨道受到挤压,并进一步联系实际,在实际轨道一旦建成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火车通过轨道速度应该满足的条件,让学生充分领略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二、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的研究在这一部分中,我首先设置了三个问题。1、 汽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或静止时,路面所受到的压力如何?2、 汽车在拱形桥顶点静止时,桥面所受到的压力如何?接下来使问题进一步深化3、 汽车以速度v通过拱形桥最高点时,桥面所受到的压力又如何?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接下来转换情景,让学生独立分析汽车以速度v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凹形桥所受压力的情况。为进一步扩展学生视野,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为什么我们的桥梁大多数建成拱形,而凹形桥却很少,并将这一部分知识与必修一所学的超重与失重联系起来接下来是拓展训练部分,在拓展训练部分,我设置了两个事例,第一个汽车以速度v通过倾斜弯道时向心力来源的分析,第二个,过山车通过最高点时,人对座位压力情况的分析,通过这两个事例的研究,加深学生对向心力的认识,并能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作业布置作业的布置可要求学生完成思考与讨论,假如将整个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汽车以多大的速率通过地面时,可对地面的压力为零,通过这一部分的思考与讨论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进学生的想象力,并为进一步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最后是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将安排在板书上进行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主要板书了两种生活中圆周运动常见模型的受力分析及其向心力的来源,这样的板书简洁直观,使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尊重的评委各位老师,在我的整个教学中重在引导:通过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通过创设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