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录一、安全作业2二、保护接地3三、安全用电管理制度3(一)临时用电安全监护制度3(二)电力设施材料的使用制度4(三)电气维修制度4(四)电工及用电人员操作制度5(五)安全用电技术交底制度5(六)安全用电教育和培训制度5(七)安全用电检查和评比办法6(八)临时用电安全安全检测制度7(十)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制度7(十一)、安全用电防火措施8(十二)、电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10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作业1、遵守电工作业有关安全规定及应知应会,懂得施工用电基本常识,责任心要强。2、线路及接头不许裸露,经常检查,发现裸露立即包扎。3、各种过电流保护装置不允许加大其保护容量,不允许用任何金属丝代替保险丝。4、电缆敷设时,不允许有过度弯曲,终端留有2-5 米余量,配电箱内用接线端子与电缆连接,用螺栓固定在开关上。5、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测量电缆绝缘程度,并做好记录。6、电工操作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及穿绝缘鞋。7、配电箱由专人负责管理及维修。用电设备采用“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的安装方式。8、施工前检查供、用电设备是否正常,用电设备不允许带病工作。9、严禁使用损坏的插头、插座及绝缘老化的电缆。10、移动式开关箱距离地面60 厘米以上,固定式配电箱距离地面1.3-1.5 米。11、配电箱附近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物品,配电箱应放在干燥的地面上,周围有足够的操作场地。12、用电操作顺序为总配电箱 分配电箱 开关箱,停电顺序相反。二、保护接地接地是电气安装重要的保证, 良好的接地不仅能保证正常的供电, 还能起到防止电气伤害事故的作用。需要接地的部位有变压器外壳、配电箱外壳、机械设备的外壳。1、变压器接地:由供电部门负责施工,安装变压器外壳与工作零线连接到接地级,接地电阻不大于 4 欧姆。2、在 A 级配电箱处安装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 欧姆,与配电箱外壳相连接。供电线路每超过50 米加设重复接地极。3、A 级配电箱处保护接地安装在防护钢支撑上,利用电缆保护零线PE 与分配电箱和开关箱零线排相连,最后连接到用电设备外壳上。4、接地极规格及要求名称地面接地型式电阻值重复接地40 钢管六米4 欧姆三、安全用电管理制度(一)临时用电安全监护制度1、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及狭窄、潮湿地带必须做好防护、安排专人监护。2、监护人应具备电工资格,时刻注意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与用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发现违章立即制止。3、监护人在执行安全监护工作时,应根据被监护人工作情况准备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辅助工具。(二)电力设施材料的使用制度1、对于施工现场的电力材料,安全防护用具,必须根据国家颁布的安全规程使用保管。2、现场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照明工具,必须由电工保管及检验,使用完必须交回。3、施工现场备用的低压电器及保护装置必须装箱入库,严禁到处存放,落尘受潮。4、不准使用未经国家质量认证的各种电缆、开关及漏电保护装置。使用上级推荐的电工产品时必须到指定的商家进货。5、电气产品必须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且须经过技术监督局认证的产品,将类型、规格、数量统计造册,归类备查。6、电焊工焊接电缆线由焊工保管,双线到位,不准备任何物体压砸,使用时不准盘绕在任何金属上,存放时必须避开油污及腐蚀性介质。(三)电气维修制度1、电工维修必须停电作业,停电开关悬挂“电工作业,禁止合闸”警示牌,带电作业必须经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及安全、技术部门三家批准后,安排专人监控方可执行。2、不准维修不了解内部原理不清的设备及装置,不准维修厂家禁修的安全保护装置,不准私自进行超过维修范围的作业,不准从事超越自身技能的电气维修作业。3、不准在本单位不能控制的线路上作业。4、不准随意变更维修方案使事故扩大。5、施工现场的电动机、每月必须清扫、维修一次,变压器、电焊机每半年维修保养一次,对一般的电气开关每月检修一次。(四)电工及用电人员操作制度1、配电遵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供电原则,每台二级配电箱控制设备不能超过 5 台,开关箱只能控制一台用电设备。2、严禁以短开熔断器的方式对线路进行停送电作业。严禁维修时约定送电。严禁以三相插头代替负荷开关,严禁在熔断器上挂负荷线。3、严禁用漏电保护器代替控制开关控制用电设备。4、严禁电器设备超负荷运转,开关与用电设备容量要匹配。5、3KW 以上的用电设备严禁用刀闸启动。30KW 以上的用电设备采取总配电室直接供电。6、严禁直接使用刀闸启动(停止) 4 千瓦以上的电动设备。严禁直接在刀闸上火熔断器上挂接负荷线。(五)安全用电技术交底制度1、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技术交底必须按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进行。不准一次性完成全部工程的交底工作。2、有监护人的场所,必须在作业前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3、对电气设备的试验、检测、调试前,检修前及检修后的通电试验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4、电气设备的定期维修前或检查后的整改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5、交底项目必须齐全,包括使用的劳保用品及工具,有关法规内容,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和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以及作业人员的活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6、填写交底记录要层次清晰,被交底人及交底负责人必须签字,并准确注明被交底时间。(六)安全用电教育和培训制度1、教育必须包含用电知识的内容。2、未经专业培训、教育火警教育、培训不合格未领到操作证的电工及各类主要用电人员不准上岗作业。专业电工必须两年进行一次安全技术复式,不懂安全操作的用电人员不准使用电动器具。用电人员变更作业项目必须进行换岗用电安全教育。3、施工现场必须定期组织电工及用电人员进行工艺技能或操作技能训练,坚持干什么,学什么,廉什么。采用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之前,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及注意事项的培训。4、各施工现场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汲取电气事故教训的教育,必须坚持每日上班前进行一次口头安全技术交底,班后总结。5、各施工现场必须根据不同岗位,每年对待电工及各类用电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操作规程的闭卷考试,并将试卷或成绩名册归档。考试不合格者应停止上岗作业。6、每年对电工及各类用电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累计时间不得超过7 天。(七)安全用电检查和评比1、保障安全检查每月应不少于两次,电工班每日进行一次普查。2、各级电气安全检查人员,必须在检查或对施工现场用电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找出不足并做好记录,每半月必须归档一次。3、各级检查人员要以国家的行业标准及法规为依据,以有关法规为准绳,不得与法规、标准或上级要求发生冲突,不得凭空杜撰或以个人好恶为尺度进行检查评估,必须按规定要求评分。4、检查的重点是:电气设备的绝缘由无损坏,线路的敷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绝缘电阻是否合格,设备裸露带电部分是否有防护。保护接零或接地是否合格,设备裸露带电部分是否有防护。保护接零或接地是否正确、合格。配电系统设计布局是否合理,安全间距是否符合规定,各类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安全有效。各种组织设施、技术设施是否健全,电工及各种用电人员的操作行为是否安全、有无违章等情况。5、日常巡视检查必须按“电气设备运行管理规程”等要求认真执行。6、对各级人员检查提出的问题必须立即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不准遗留事故隐患。(八)临时用电安全安全检测制度1、接地和防雷防雷接地电阻值时,必须在每年的雨季前进行。2、复接地电阻值的测试,必须每季至少进行一次。3、更换和大修设备或每移动一次设备,应测试一次电阻值。接地电阻测试台前必须切断电源,断开设备接地端,操作时不得少于两人,严禁在雷雨天及降雨后测试。4、每年必须对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主要参数的检测,不符合铭牌值范围时应送厂家维修。5、电器设备及线路,施工机械电动机绝缘电阻值,每年至少检测两次。遥测绝缘电阻值,必须使用与被测设备、设施绝缘等级相适应的(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绝缘摇表。6、检测绝缘电阻前必须切断电源,至少两人操作。禁止在雷雨天遥测大型设备和线路绝缘电阻值。检测大型感性和容性设备前,必须按规定方法放电。(九)配电室值班制度1、值班人员应熟练掌握本现场的电气设备和各路负荷分配情况,具有随时处理电气事故的能力。2、值班人员要监守岗位,注意观察电压、电流变化,并做好值班记录。3、定期检查、清扫电气设备绝缘工具,保持配电室内的清洁。4、检修时必须拉闸断电、悬挂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监护。5、配电室内严禁堆放材料,电器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保持完好有效。(十)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制度1、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定人员、定时间、定监护人、定方案。拆除前必须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2、拉闸断电操作程序必须符合安全规程要求,即先拉负荷侧,后拉电源侧,先拉断路器,后拉刀闸等停电作业要求。3、使用基本安全用具、辅助安全用具、登高工具作业等,必须执行安全规程。操作时必须设监护人。4、拆除的顺序是:先拆负荷侧,后拆电源侧,先拆精密贵重电器,后拆一般电器。不准用一经合闸(或接通电源)就带电的导线端头。5、必须根据所拆设备情况,佩带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6、必须设专人做好点件工作,并将拆除情况资料整理后归档。(十一)、安全用电防火措施1、加强保险装置,严格执行用电器的一机一闸一的规定,合理选择保险丝。2、配备干粉灭火器在动火场所,主要用电负荷集中区配置可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3、电线选型合理,与输出电流相匹配,架设顺直,严禁盘卷放设,避免涡流产生及电线超负荷运转。4、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主要是用电器等的发热现象。5、用电设备置于通风场所,加强自然冷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