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MACRO/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经营分析报告建筑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经营分析报告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第一章 项目总体情况说明一、经营环境分析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我国经济强起来的关键步骤。近年来,我国“破、立、降”力度持续加大,“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这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新动能快速成长,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发展新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促进供求平衡,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体制改革驰而不息,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也是直面新时代主要矛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须选择和紧迫任务。进入新常态,我市面临着发展速度下降、供需矛盾突出、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表面看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内外整体需求不足,但从更深层次原因考究,则是经济发展已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质量矛盾开始上升到主导位置。当前,我市亟需通过高质量发展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和长期稳定发展。 2、工业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本市内生态环境优良的特色,走一条清洁、低碳、高效的工业发展道路。强化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在节能环保中实现工业经济增长,促进环境、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的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的关键期,是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市和更高标准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3、展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一是增强制度内生增长机制的建设,在政策倾斜扶持,人才、资金、市场等资源配置优先,夯实竞争的基础。二是更加重视从需求端拉动产业发展,综合并用各类手段培育新兴产业市场。三是把握好中国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加强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结合,推进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四是围绕重点领域集中力量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核心关键问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原有增长动力减弱、增长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创新驱动等重大发展战略,并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大指导政策,为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新契机。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基因组学及其关联技术迅猛发展,精准医学、生物合成、工业化育种等新模式加快演进推广,生物新经济有望引领人类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大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拓展,新能源革命正在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重构,全球创新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要按照中央部署,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并与时俱进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狠下功夫,以促进技术变革、提升产业链条为重点,持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改变比重下滑趋势,努力建设制造强国。多年来,建筑垃圾处理已成为社会公认的城管“老大难”。由于多年来没有正式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强力推进,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也积攒出不少现实难题。比如建筑垃圾排放不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薄弱,95%的建筑垃圾没有得到利用,监管合力未形成、未有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严重迟滞了建筑垃圾良性利用的步伐。2001-2014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与GDP的比值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从2001年的5.79%提升到2014年的14.93%,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尽管2017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与GDP的比值有所下降,但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对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巨大带动作用,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然十分重要。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种角色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房地产作为房屋建筑中最重要的类型,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包括前期的房屋拆迁、土地整理、地基挖掘、工程施工以及后期的竣工装修。此外,大量的二手房交易也将带来修缮及二次装修的需求,该类建筑垃圾生产量也具备一定的规模。也就是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大意味着建筑垃圾产量规模大,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成为摆在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测算,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产量已经达到了23.79亿吨,较2001年的2.97亿吨增长了将近7倍之多。据住建部公布的最新规划,到2020年中国还将新建住宅300亿平方米,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至少达到50亿吨。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在消纳场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但这种方式未来将难以为继。如果以堆高5米计算,则1亿吨建筑垃圾需要25万平方米的消纳场地面积。未来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将达到25亿吨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每年用来堆埋建筑垃圾的土地面积需求就达到625万平方米左右,对于人均土地面积本来就少的我国而言,显然是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阶段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建筑垃圾运输收费与建筑垃圾处置收费,费用标准一般是各地方发展改革委员会出台价格指导标准,按市场情况进行浮动,不同地区的指导标准不一。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对比众多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收费与建筑垃圾处置收费标准后,合理假设建筑垃圾运输收费与建筑垃圾处置收费分别为25元/吨和10元/吨,那么每吨建筑垃圾的运输与处置收入在35元左右。以此测算,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832.52亿元。2017年,我国旧建筑物拆除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占58%左右;新建筑施工产生的垃圾占建筑总垃圾量的36%左右;建筑装修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占6%左右。由此可知,建筑物的拆除阶段是建筑垃圾的关键控制点,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主要对象。二、项目情况说明为了积极响应某经济合作区关于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处理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xxx科技公司通过科学调研、合理布局,计划在某经济合作区新建“建筑垃圾综合处理项目”;预计总用地面积29654.82平方米(折合约44.46亩),其中:净用地面积29654.82平方米;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8040.81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48040.81平方米;根据总体规划设计测算,项目建筑系数74.33%,建筑容积率1.62,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5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8.55万元/亩。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总投资8811.6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493.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5.04%;流动资金1317.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9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3663.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1.58%;设备购置费3145.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70%;其它投资费用684.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7%。项目建成投入正常运营后主要生产建筑垃圾综合处理产品,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预期达纲年营业收入9961.00万元,总成本费用7514.47万元,税金及附加159.11万元,利润总额2446.53万元,利税总额2943.09万元,税后净利润1834.90万元,达纲年纳税总额1108.19万元;达纲年投资利润率27.76%,投资利税率33.40%,投资回报率20.82%,全部投资回收期6.30年,提供就业职位208个,达纲年综合节能量39.32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1.59%,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节能效益。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2012年,我国建筑垃圾产量已经达到了15.46亿吨,较2001年的2.97亿吨增长了4倍之多。从建筑施工与安装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来看,建造每立方米建筑将产生1%-4%的施工垃圾,如果按照建筑垃圾表观密度1.5吨/立方米计算,结果与0.06吨/平方米比较接近。以此测算出2012年我国建筑施工建筑垃圾产量达到了5.89亿吨,较2001年的1.13亿吨增长了4倍之多。按照相关计算标准,装修建筑面积垃圾产出系数取值0.1吨/平方米。前瞻以此计算出2012年我国建筑装修建筑垃圾产量达到了1.11亿吨,虽然较建筑拆除与建筑施工规模较小,但与2001年的1121万吨产量相比,增长了4倍之多。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主要是有两类方式,一类是建筑垃圾运往当地市政部门投资建设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再进行资源化、填埋或者焚烧处理;二类是由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向工程承包商进行建筑垃圾采购,运往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企业进行资源化生产。现阶段我国建筑垃圾主要是运往建筑垃圾消纳场进行处理,且回收利用率非常低,回收利用率不到5%。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需求巨大。现阶段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程度较低,尤其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民营企业经营较为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建筑垃圾监管较为严格,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民营企业获得建筑垃圾的成本较高,据有关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报告显示,部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企业平均每吨建筑垃圾的获取成本加上运输费和处置费就达到了20元/吨以上,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建筑垃圾倒卖的现象,使得建筑垃圾获取成本更高,加上生产成本,每吨建筑垃圾的处理成本就达到了30元左右,这毫无疑问地增加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企业的负担。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企业获取成本高,而市政部门建筑垃圾处理不完,这样的矛盾更是促进了建筑垃圾处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