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四要素和三过程 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伽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他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作品构成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第五层:形而上学层)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听众、观众、读者)一切文学作品的源泉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成为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给我们最重要的理论其实在于它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其间包含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柳宗元小石潭记:文学是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作家把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己本质力量的确证,从而把文学变成人的精神活动的过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活动有待于主体与对象关系的建立)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1.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1)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就是再现说。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 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这种描绘“应是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2)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其真”(五代荆浩笔记法)清代叶燮“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2.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 (1)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中第一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柯勒律治: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 (3)雪莱为诗辩护: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4)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文学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情感涌动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 验的产物;主张以外部显示作为对象,以不平凡色彩呈现出来。 3.实用说: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 是外在功利性的。 (1)中国古代的“教化说”:文以载道 (2)西方:寓教于乐贺拉斯诗艺,开西方实用说先河。 (3)实用说的价值取向:积极、消极 4.独立说: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为 艺术而艺术”是实用说的主要口号。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 (1)源于康德、席勒美学 (2)王尔德:“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3)波德莱尔:“诗不等于科学和道德,否则诗就会衰退和死亡;它不以真是为对象,它 只以自身为目的。” (4)中国近代:文学是一种人的游戏 5.客观说:把文本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笔下诞生后,就 获得完全客观的性质。它与原作家、读者无关。作品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1)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客观说,成为现代西方文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 (2)捷克文学结构主义代表杨穆卡洛夫斯基认为“每一个文学事实都是两种力量结 构的内部运动和外部干涉的合力” (3)托斯艾略特:“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6.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感受和再创造。 (1)中国古代:孟子“以意逆志” (2)法国保尔瓦莱“我诗歌中的意义是读者赋予的” 六中文学观念两两相对:再现说与表现说相对;实用说与独立说相对;客观说与体验说相对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时代原因:中国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专列“时序”篇讨论时代变化推动文学变化“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 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演变:文学艺术路线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 文学的界说 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语言艺术,它包含着 人的个体体验,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一句话加以概括)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2.文学定义包含的命题:文化形态(“视界融合”的结果);审美意识形态(社会结构角度); 个体体验的凝聚(作家角度);作家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读者角度);语言艺术(作品构成角度)。 “视界融合”:阐释学术语,对同一个对象,人理解的视界是不断生成的。理解者对对象理解的视界同历史上已有的视界相接触,形成了两个视界的交融为一。 文化概念:广义、狭义、符号学义 1.广义的文化概念:整个社会生活,无所不包 (1)英国泰勒的文化定义原始文化;英国马林诺夫斯基 (2)中国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文化是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物质生活方面 (3)庞朴用更学术化的语言将文化分为三个层面 (4)文化从一定的意义上就是“人化”: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被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5)物质文化:人创造的“第二自然”,对象化的劳动成果;制度文化:渗透人的观念的社会制度;精神文化:最深层,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等。物质文化最为活跃,容易变化;精神文化惰性最大,不易改变。 2.狭义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即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词典中文化的第三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3.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德国卡西尔:人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那就是文化。人是文化的动物。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人与符号、文化是三位一体。 广义的文化概念与符号论的文化概念的区别联系: 相同:都认为文化是与人的本质相联系的:人创造文化,文化创造人,有无文化是人与动物根本区别。 不同:符号论把符号作为人的最重要标志;符号论文化概念认为文化是人性展开的各个“扇面”,文化是人类符号思维、符号活动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综合。 本书所讲的文化是符号论意义上的文化的原因:文学是语言艺术,是人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展现诗意人生、审美追求;旨在强调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与各种精神形态的文化有密切互动 3 关系,揭示这种互动关系是考察文学的重要途径。 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鲁迅祝福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汪静之恋爱的甜蜜、芦甸大海中的一滴水 4.憧憬人类的未来:苏轼水调歌头 5.学习和丰富人的语言:红楼梦 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 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把文学文化阅读分为“品质阅读”、“价值阅读”品质阅读: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只属于语言和审美的范围内。 西方品质阅读:试图尽可能完全把握作品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要素:重音、非重音,重复省略,意象、含混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主题运动。 汉语言文学品质阅读:讲究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用事等,进一步深入到情景的描写或任务、情节的叙述。(玉阶怨) 价值阅读: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发现文学载负的文化意义,基本途径就是要“价值阅读”。价值阅读只是发现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有没有,有具体是什么) 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 1.文学与科学文化:科学为自然立法,文学艺术为人生立法;科学文化是自然之根,文学 艺术是人生之根。 (1)文学中心问题是人的世界;科学的中心问题主要是自然世界 (2)文学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揭示人的心灵方面;科学揭示自然方面。 (3)文学重感性,科学重理性 (4)文学追求情感的真;科学追求客观世界规律的真 (5)文学要求真善美的统一;科学选择真 2.科学与历史:历史文学相通,有互动关系。两者“联姻”产生历史剧、历史小说、历史 故事等丰富文学世界,文学反过来丰富历史,人们把规模宏大的文学篇章称为“史诗”、“百科全书” 3.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化:在艺术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三种是:文学、绘画、音乐。最为著名的是莱辛拉奥孔或称论画与诗的界限:绘画用的是自然的符号,适合表现空中并列的、静态的事物,诗用的是语言符号,适合于表现先后持续的、动态的事物。 各种艺术是互动的,文学的特点是产于传达人的情意和思考,可使绘画、音乐思想深刻;绘画特点是善于描绘空间形象,可使诗歌、音乐增强形象性;音乐特点是节奏性,可使诗歌、绘画增强节奏感。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源于社会生活:唯一源泉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诗歌、音乐、舞蹈结合体的统称。乐的产生是客观外界作用于人心的结果,其本源在于客观存在的事物。乐记描画了艺术产生的图式:物心乐 刘勰文心雕龙: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提出了“物感论”,强调人的性情在“物”的作用下感悟、摇荡,然后形成艺术的心理机制。 马克思主义用反映论来解答文学的源泉问题包含复杂关系的社会生活是客观的真实存在,而意识形态是它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射和回声。 毛泽东对文学艺术源泉的论述: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物,包含复杂关系,带有意识形态性的反映。 文学改造社会生活: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应,但文学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心”与外在的“物”是互动的。 刘勰:“是以诗人感悟,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提出“心物交融说”,随物宛转是以物为主,以心服从于物;与心徘徊是以心为主,用心去驾驭物。 作家在反映生活时,主体受客体制约,客体也受主体驾驭 按近代完形心理学派观点,物理世界被称为“物理境”,是事物的纯然的客观存在。经验世界称为“心理场”,是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物理境是纯客观恒定存在,一般可以计量。 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马克思:“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审美的含义: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中介作用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是对事物的情感评价。 审美实现的条件 1.主体心理层:观照感悟判断,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加工。主体的心灵无碍自由,真正的心理体验才能实现,主体的动作是审美的动力。(江雪) 2.客观对象层:现实事物或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事物,这是“审”的对象。对象有美、丑、崇高、卑下、悲、喜等。客体的美是信息源,是审美的对象。没有审美对象,审美活动是不能实现的。 3.中阶层: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马克思:“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历史文化的积累(所见出于所知,人的审美活动往往是审美者历史文化“前见”的投射) 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作为一种语言艺术 1.具有广阔的包容性。高尔基:“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 2.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蕴含思想比其他艺术更深刻,突出表现在语言最为凝练的诗里。 文学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