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爱与智慧”教育文化的校本教研 苏大附中是一所由苏州工业园区与苏州大学联合举办的普通公办高中学校,现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与工业园区同成长,这所学校建校不足十五年,没有百年老校深厚的底蕴,没有蜚声中外的名牌效应。立足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走一条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办一所“正气、朝气、大气”的现代名校,就成了我们必然选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的哲学源于行动,我们确立了学校教育行动计划:校本教研,校本发展。一、以“爱与智慧教育”为底色,确立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实践爱与智慧的教育是全体附中人追求的教育使命,基于这样的使命感,我们把“人格健全有智慧,全面发展有特长”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汲取“智为立身之本,仁为处世之道,勇为创新之基”的中国文化传统,我们确立“智、仁、勇”为苏大附中的校训,确立的校风“团结求实,开拓奋进”,教风“春风化雨,厚德载物”,学风“自尊自律,自主自立”。这是苏大附中学校文化的内核,我们要用校本教研为之编舞。第一,校本教研价值导向-“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要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选择学校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吸收借鉴教育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切实的研究,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之目的。“在学校中”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职工的共同探讨、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并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不能依赖校外的教育专家。“基于学校”指要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展开各类研究,挖掘学校的潜力,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第二,校本教研的根本方法-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地反思,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第三,校本教研的三个特点-人本性,反思性,多维互动性。与传统教学研究相比,校本教研应该实现三个转变,也就是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由以灌输为主的指导性教研转向以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性教研;由以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第四,校本教研的三条途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以有效教学为理念,主张和而不同,强化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追踪和设计,不断地进行行动前反思,以行动中反思,行动后反思为主,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和成熟。这种反思还需要经常性地与集体备课,课堂观察,一课三研,读书学习,专家指导等教学研究制度相结合,使之成为校本教研的平台。二、架构条块互融的校本教研格局在学校中,条线与组块管理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对立,有时又相辅相成。校本教研必须在条线与组块之间找到相互直通的并不唯一的交集点。第一,以课题组为中心,组建研究共同体。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根据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研究的需要,学校把有关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分成四个系统,即“人文德育研究系统”、“智慧课堂管理系统”、“教育教学评价系统”、“创新研究系统”。四个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校管理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校教育教学的政策、策略、办法。第二,以教师成长期为基准,举办教师发展学校。分成三个班级,第一班是以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研组长为主体的高级研究班,这个班级学员的主要任务是带徒弟,主持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材料,参与教学管理,进行教学评价。他们的发展目标是特级教师、全国、全省知名教师、人民教育家。第二班是骨干教师研修班,以教坛新秀、中高级教师为主体,这个班的学员的主要任务是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担负毕业班工作,负责班级管理。他们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市区级的学科带头人、名师。第三个班级是以未满6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青年教师研读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课堂教学,听课、备课、评课,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打教学基本功。他们的发展目标是一年熟悉教材,三年站稳讲台,六年达到区级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的要求。教师发展学校是基于教师发展、培训与评价的实体。第三,以学校管理条线为依据,搭建四级教研网络。一级,由校长室领导下的教科室、教务处、德育处实施组织;二级,全校分设十一个中心学科组,具体开展学科研究活动,进行宏观定向思考研讨;三级,在三个年级组中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了27个研究小组。四级,教师个体,校本教研的细胞。四级教研组织编织成了学校教学研究网络。四级教研网络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研究共同体、教师发展学校、四级教研网从三个不同视角来规划学校的校本教研,相互交叉、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学校校本教研的特有的格局。三、制定校本教研的操作标准校本教研不应该是“圈养”,“圈养”的校本教研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研究;校本教研也不该是无节制的“放养”,无节制的“放养”会导致工作的混乱。在“放养”与“圈养”之间,校本教研制度,应该充分发挥“引领”的作用。校本教研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一种思想,是对教育规律的高度尊重,是对教育法规的高度认识,是一种纪律,也是学术的底线。苏大附中校本教研操作标准,主要是明确工作职责,明确任务数量,明确评价要求。第一,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三个明确。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务处等机构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第二,部门主任和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三个明确。负责全校的校本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本部教研工作情况。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定期学习理论,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第三,教研组长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三个明确。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命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组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等。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每个学科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第四,备课组长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三个明确。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进修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出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推行并不断完善教学案一体化教学设计,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轮听课、观摩课等活动(每个学科备课小组每周要上一至二节研究课)。做好学科的复习、命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第五,一线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三个明确。制定本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制定本人在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学期结束后认真总结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填写好教师发展档案。坚持做好教学六认真,经常听取专家、同事、学生意见或建议,运用录相、录音研究自己的课堂,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每周写2个教学反思(教后记),每月至少听5节课。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 “六个一”:主持或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开发(或实施)一门选修课,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每月写一篇课堂教学叙事案例,每学期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每学期发表一篇以上教研论文。凡参加各种类型培训、学术会议、研讨会回校后要做一次汇报,或者开一个专题讲座,开一堂公开课,交流一篇汇报文章。要求一线教师做到的工作要求,校长和部门主任须率先垂范,首先做好。四、校本教研的五大创新载体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最常态的是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活动,这些活动直截,朴素有效,但时间长了可能会因为倦怠而效果打折。我们学校通过总结积淀,学习借鉴,归结出校本教研五大创新载体,让大家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注意使用,逐渐使它成为校本教研的常规武器。第一,专题讲坛,营造“说”和“做”的自主教研氛围。由一线教师轮流担任主讲人为大家介绍“一本好书”、“名人名言”,“我的教学一得”。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另一方面可以为同伴之间提供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机会。第二,一课多研,鼓励教师们在实践中互助与反思。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在研讨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活动结束后,每一位老师都要写下自己在参加本次活动后的体会与反思。第三,同课异教,对比研讨,激励教师在挑战中博采众长。同一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来设计组织,先通过对每个活动的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再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和评析,剖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相互切磋,在活动中进行反思,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长处,生成新的教学理念,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让不同教师有机会“同台”展示,不同的风格、个性以及教学现场对生成的调控、激励,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是课堂真实的对话者,既有自我对话的过程,也有与“你”(教师间)的对话过程。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第四,网络教研,无障碍教学研讨。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各年级组教师根据学科备课组长安排的内容,精心备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初稿发布到教研平台相应学科的“集体备课室”中。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发帖回复修改意见。教研组内进行多轮研课,反复修改教案,最终将定稿上传至“集体备课室”中。这样的网络集体备课,真正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无障碍的参与与探讨。同时,教师经过多次这样的“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过程,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这种校本教研形式,有效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第五,教育论坛,收获思维的碰撞。论坛,无疑是一种极富“开放姿态和友好界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