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f you want to wear a crown, you must bear its weight.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作文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作文1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必须物。中国有句话说得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现在每个人嘴上都说要节约粮食,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粮食的分类,总的概括来说,可分为:大米、小麦、杂粮等等。在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按地方性来选择日常的粮食。在北方,主要的都是以小麦面条作为主粮;而在我们的南方,则以大米作为主粮,其中还兼食那些杂粮,如:木薯、番薯和玉米等等。记得,在我的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那些粮食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我们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就滔滔不绝、满有文采似的,就这样形成了一种规律,一顿饭一个故事,讲述着粮食的来龙去脉和那些典故。这些故事,永远烙在我的心中,并将会传颂下去。但是,经过我的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却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在学校,每天中午和晚上开饭后,都会在饭堂的饭桌上留下了很多饭粒,甚至有的同学只吃了一两口饭,就把剩下的饭菜倾倒到学校的塑料垃圾桶里,这实在是一种极之可耻的行为。浪费粮食就是等于不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农民伯伯们的辛勤劳动、任劳任怨,在田野里不缀劳作,为的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吃到自己用尽汗水、不辞劳苦才能种植出来的健康食物。我们的祖国现在国富民强,从整体上来看十分繁荣。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到过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还有一些偏僻、遥远的贫困地方,那里的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都在饥饿中度过。然而,再比较一下我们那些城市里的孩子们,每天都在大鱼大肉,不愁穿、不愁吃的,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完全没有意识到粮食的重要。因此,生活在富庶文明的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感受着物质文明、生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多彩世界,更加要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绝不能浪费每粒来之不易的粮食。我忽然想起了那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刻,我已真真正正感悟到了诗中意境。爱粮节粮,从我做起。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作文2古人云:“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苦,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有一次,我们全家吃饭时妹妹一心想出去玩于是无心吃饭,把饭菜掉的满桌子都是。爸爸看见了非常生气,训斥道:“你怎么可以这么浪费食物呢。”妹妹不以为然地说:我们家又不是没饭吃,这么节约干嘛。”我看不下去了,愤愤不平地说:“你这么认为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勤俭节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美德你不是不明白奶奶的手为什么总是那么枯糙吗?那是因为奶奶长期劳作所造成的。而你却浪费了他们的努力。妹妹听了,不解的问:“种田真的有那么辛苦吗? 当然,从田里的庄稼到你现在吃的米饭可要经过好长时间的劳动管理加工。”妹妹听了惭愧的低下了头动手把桌上的饭粒拾了起来。爸爸欣慰地拍了拍妹妹的头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我们每天浪费一粒米,一年经济损失将达到上百万,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粒粮食,全国13亿人口将节约粮食64800公斤,可救灾民64800人,可供180个农民一年的口粮,多么惊人的数目啊!非洲地区有三分之一的人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儿童因饥饿而死亡。目前,全球约30个国家陷入粮食危机。在我国百分之四十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要依靠进口。我国还需十年解决少数贫困地区温饱问题。我们的生活渐渐富裕,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垃圾桶里随处可见人们不吃的食物。难道就因为你吃不下了,你不喜欢吃就不吃了吗?你可知道农民伯伯为了这些粮食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作文3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说明粮食的重要性。粮食和水一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粮食,人类将无法生存。我们每天在吃饭时是否全吃完了呢?有没有浪费粮食呢?现在,你浪费粮食时有没有想过新闻里非洲的许多小朋友因为吃不到粮食而忍饥挨饿,有的被活活饿死,如果被他们看到这一幕,会怎么样呢?我们中国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也因为缺粮而忍饥挨饿。我想:他们多么希望能有一顿饱饭吃。然而,学校里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把吃不完的馒头扔掉,把鸡腿扔掉这样的事情天天发生。同学们在扔掉这些东西时,是否想到过那些挨饿的小朋友们?他们会有怎样的生活?我们这样做对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从小就背这首诗,但又有几个人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非常珍贵。同学们,粮食来之不易,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我们节约粮食,爱惜粮食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