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以邯郸市某幼儿园大班为例学 生 指导教师 年 级 专 业 学前教育二级学院 邯郸学院教育学院2012年6月 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王伟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2012 年 6月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以邯郸市某幼儿园大班为例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因素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在学前儿童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邯郸市某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观察总结问题行为儿童的行为特点与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影响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相关因素,探究儿童问题行为形成原因并针对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预防学前儿童行为题行为提供借鉴。关键词 幼儿园 问题行为 教育对策 学前儿童Preschool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r : it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Taking Handan city as an example of a kindergartenXu Yanpeng Drected by Lecturer.WangWei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factor analysis, survey research, on preschool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s in preschool children living and learning in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the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n a kindergarten in Hand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observation and summary problem behavior of childrens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 problems of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nalysis of effect preschool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r factors related to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r, explore the causes for various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 behavior to provide reference.KEY WORDS Kindergarten Problem behavior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Preschool chi11目 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前言11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研究和具体表现2 1.1国内外学者对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2 1.2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2 1.3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32研究方法3 2.1被试4 2.2研究步骤43 调查结果及分析4 3.1观察结果4 3.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54 讨论7 4.1异常的亲子关系7 4.2家园教育不一致8 4.3问题家长对幼儿行为问题的直接影响9 4.4教育者之间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冲突95建议10 5.1采用家庭治疗法改善亲子关系10 5.2深入家园合作,一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10 5.3教育者规范自身,树立正确的榜样11 5.4幼儿园老师提高专业素质,预防及矫正学前儿童问题行为126结语12参考文献13附录14致谢16前言儿童问题行为一般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障碍的行为和在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为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它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社会行为问题(如攻击、破坏、说谎、过度反抗或任性等);不良习惯(如习惯性吮手指、咬指甲、活动过度、注意分散等);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偏食、厌食、抑郁、冷漠、焦虑、口吃等)、小儿自闭症等。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发展和变化,家庭结构与教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儿童的问题行为也较以往明显增多。研究表明,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率在 10%30%之间,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正因为如此,我国1996年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保健工作。”200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则 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成人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正确应对,将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因此,从儿童的行为问题出发,来研究家长及教师的应对心理,探讨成人应如何发挥在对待儿童问题行为自身的作用?并设计一份适合教师及家长的正确教育对策,是一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工作。1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研究和具体表现1.1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研究problem behaviors,behavior disorders,即问题行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1.1国外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儿童的问题行为,自从 1928 年威克曼开展研究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 dgrem)为代表。比较经典的林格伦的定义为: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和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1.1.2国内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国内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如学生中常见的学业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逃学等等。国内外学者们对“问题行为”的理解与定义并无本质差异,只是在表述上有的更为具体。“问题行为”之所以缺乏一致性的定义,主要是学者们各自的研究目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不同;另外,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问题行为的衡量标准也不统一(关于儿童问题行为的定义本文不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只在对该含义进一步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以邯郸市某儿园大班为例进行调研)。1.2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儿童的问题行为,或称行为问题,是指不被社会所赞同,影响儿童健康发展的行为,如攻击性行为、吸烟、酗酒、撒谎、多动等等。问题行为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问题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利影响。二是问题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而不被人们所接受。三是问题行为或轻度或重度地偏离于同龄人的正常行为。儿童问题行为(Behavior Disorder),是指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超越相应年龄所允许偏离正常范围 5%-15%的非正常行为。包括儿童在行为和情绪方面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各种违纪行为和神经症行为.儿童行为问题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的效能、技能的获得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程度,有些还可能成为成年期精神疾病的根基。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大致归入以下三大类:1、行为不足。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良好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一个6岁的小男孩贝贝基本不和他人交往,不管身边有谁和他说话,都不看一下你的眼神,一个7岁的小女孩宝宝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服等。2、行为过度。指人们所不期望的行为(不良行为)发生太多。如:5岁淘淘是一个弱智的小朋友,游戏中经常去抢别人的玩具,不给就会突然去拧小朋友的手或胳膊,7岁梅梅是一个自闭症并伴有精神障碍的小朋友,经常有揪自己的头发、撞头自伤行为等。3、行为不当。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下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产生。如:6岁的雷雷会将上手工课用的固体胶放到嘴里吃,5岁的沙沙会在欢庆“六一”联欢会上大哭不止等。1.3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标准虽然没有统一,但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 (1)统计学标准。在普通儿童中,其行为在统计学上显示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儿童行为属于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也就是说,某儿童行为与其所处年龄阶段的正常状态相比,若明显不同于同龄人的一般行为则可以看作是问题行为。显然这里的“问题行为”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变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这种判断方法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例如,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是筛选儿童“问题行为”的常用量表。(2)发展标准。着重对儿童的个体行为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即与儿童自身行为发展相比,若较长时间存在行为发展上的退步现象,则可能预示着问题行为的出现。 (3)环境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儿童的行为是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合理要求相符的,若严重偏离了行为规范则属于问题行为。(4)运用有关规章、制度、条例、守则、规范去进行鉴别,看行为“出轨”的程度尹秀艳.浅析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及其对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10(6):248 -252。2研究方法2.1被试本研究采取整体抽样法从邯郸市某幼儿园六个班中抽取四个作为实验班,共计幼儿120名(男63名、女57名)。2.2研究步骤本文主要采取观察法和问卷法,分两步对幼儿及其家长,老师进行调查。2.2.1观察法根据前人对幼儿问题行为的研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征求专家和老师的意见,将被试班级的幼儿进行编号并制成表格,采用观察法对被试幼儿进行观察,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对幼儿表现出的问题行为的天数和频率进行记录,包括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招惹、破坏、说谎,孤僻、厌食偏食、交往退缩和任性等行为,并对一天中多次出现者或连续多天出现者进行着重观察。观察期结束以后根据记录结果将被试幼儿分成四个等级:从不(出现问题行为的天数比例20%),偶尔(20%出现问题行为的天数比例50%),经常(50%出现问题行为的天数比例80%),总是(80%出现问题行为的天数比例)。对后两个等级的幼儿进行深入研究。 2.2.2问卷法在幼儿园老师的协助下对“经常”,“总是”级别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验证观察结果及其原因的分析探究。3调查结果及分析3.1观察结果观察结果如表1所示:表1邯郸市某幼儿园幼儿观察结果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