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反映:基层审计机关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面临的困难和解决途径 今天,的为大家了一篇关于:基层审计机关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面临的困难和解决途径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推进和完善国家治理的必然选择。面对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着严峻挑战和现实困难。如何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审计全覆盖?笔者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对当前形势下推进审计全覆盖工作有所启迪。 一、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要实现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着准确的定位和清醒的认识。 (一)审计对象的数量庞大。根据我国当前的机构设置,大量的事权集中在基层,造成基层政府机构过多过细,审计面对的审计对象数量也十分庞大。按照现有的审计力量完成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目标难度很大。 (二)审计资源的严重不足。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受编制的限制,通常人员为30人左右,真正能充实到审计一线的不足20人。而每年完成的审计项目达到100多个,繁重的审计任务与有限的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制约了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现。 (三)审计项目安排计划性不强。每年年初政府下达的审计项目计划项目不足40个(含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但由于项目的计划性不强,往往中途根据领导要求和工作需要临时追加的项目占比较大,可能会达到60-70个左右,且随机性较强,造成审计项目和审计资源难以统筹,审计人员疲于应付,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效率较低,难以适应审计全覆盖的要求。 (四)审计方法技术手段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审计对象、审计环境日趋复杂。基层审计机关由于受自身条件所限,云计算、大数据、联网审计等新技术新方法仍是空中楼阁,而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往往事倍功半和效率低下,很难在现有条件下完成审计全覆盖的艰巨任务。 (五)审计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队伍基层审计机关受机构编制、待遇、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年龄老化,专业结构单一,复合型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非常缺乏,且不具备吸收高素质人才的条件。使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要求。 二、实现审计全覆盖应采取的措施 审计监督全覆盖是为了消除审计的盲区和死角,全面提高审计服输国家治理能力。为此,必须深刻理解全覆盖的本质内涵,通过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资源运用管理方式,形成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审计监督新模式,通过集中揭示和披露重点性、普遍性、倾向性、全局性问题,扩大审计影响层面,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立体式的审计监督新体系。 (一)领会全覆盖的内涵,确保审计全覆盖方向不偏。刘家义审计长认为,“全覆盖”,一要有深度,不能走马观花,一味追求数量,在面上把所有单位走一遍,要对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二要有重点,不是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三要有步骤,不是一步到位、大干快上,走大跃进、跳跃式路子,要统筹部署,有计划推进,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四要有成效,要在做到审计覆盖面“广”的同时,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因此,要正确处理审计监督全覆盖与突出审计重点、保证审计质量和合理利用审计资源之间的关系。 (二)强化项目计划的管理,实现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对全市审计对象进行全面排查和梳理,按照审计对象的工作性质、经济活动规模、管理使用支配的财政资金(资产、资源)量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质量、确保效果”的原则,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审计能力,设定不同的审计频次,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短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做到有规划有序、相对稳定、前后衔接、滚动实施,确保审计监督不留盲区和死角,基本实现实现“五年一轮审”的目标。 (三)提高审计管理的效率,实现审计资源的有效整合。要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条件下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将全年审计项目纳入通盘考虑,科学统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最大限度挖掘潜力,形成工作合力。围绕经济责任审计1拖N的审计组织方式,综合考虑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党政领导机关交办任务和社情民意反映突出的事项,找准各项审计的结合点,融合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经济责任、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政府投资项目,合理分解任务,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利用各审计项目结果,做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 (四)推进审计方式的创新,破解审计监督全覆盖难题。靠增编加人解决审计对象覆盖面低问题是不现实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科技创新,提高审计效率。从技术上,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数字化审计,推行“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项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大审计覆盖面,实现精准定位、精准打击,从而提升审计发现问题和打击腐败的能力和水平。在组织方式上,着力构建国家审计主导,社会中介、内部审计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审计新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成果,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资源,弥补审计人员在专业和能力上的不足,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资源,使现有人力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扩大审计监督工作的覆盖面。 (五)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解决“全”而不“透”的问题。审计全覆盖与突出重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全覆盖视野下突出重点,就必须要求我们具有全局意识和科学谋划意识。围绕被审计单位的主业,从职能、资金和权力运行入手,找准内控薄弱环节和审计突破口。以资金的走向为脉络,纵向延伸审计触角;以资金管理、分配和使用的各环节权力运行为方向,横向拓宽审计覆盖面。通过纵向和横向的互动,实现“条”与“块”的有机结合,进而摸清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从宏观和层面深入揭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促使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确保政府各项惠民、利民、富策真正落到实处,财政资金得到合理、有效运用。 (六)打造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为监督全覆盖提供成果保障。根据审计职业化要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建立严格的职业准入及退出机制,严把进人关,规范审计人员选任程序,从学历、任职资格等方面提高审计人员职业准入“门槛”。构建涵盖全体审计人员的分级管理、分类培训制度,采取多渠道、多途径锻炼机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审计干部职业胜任能力。健全干部考评体系。坚持把工作实绩作为选拔和干部的重要标准,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和优化考核指标,激励审计人员献身审计事业。对不能胜任审计业务工作的人员,逐步使其退出审计一线岗位,在审计机关内部形成有序的竞争机制,确保履行好经济监督的职责。 (七)注重审计成果的运用,发挥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效果。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对于审计发现的典型案件,不仅要审深审透,严肃处理,还要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从完善制度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整改。各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把审计结果全方位运用到干部监督管理、惩治和预防腐败和党政领导决策等各个环节,做到“审必有果、有果必用、有错必改、有责必究”。通过问责追责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使领导干部形成“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正确权力意识,推动权力运行走上法治轨道,收到“审计一个、规范一片;处理一个、一批”的效果。 (赵雪芹吴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