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糖业国际竞争力分析1 我国糖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行业同一个企业一样,要在竞争中发挥优势, 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竞争对手及竞争环境都有深入的 了解。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1.1 我国糖业的竞争力现状通过与国际先进的食糖主要出口国的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 在国际食糖市场竞争中,我国糖业处于明显的劣势,规模小、生产成本高、 税费重、质量差、效益低是我们的弱点(见表 1、表 2、表 3 )。从以上图 表中可知, 国内 3 大主产糖省区的竞争力以广西最强, 湛江次之, 云南最弱 其中云南制糖企业的生产规模最小,日榨甘蔗量 2000t 以下的中小型企业 占 82 ,日榨甘蔗量 5000t 以上的大型企业只有 3 间。2001/02 年榨季全省平均单厂产糖 1.71 万 t ,虽然原料成本最低,吨 糖含税出厂成本最低,但由于从工厂到销区的运输距离远,运输费用高,吨 糖亏本 190 元。相比之下,湛江地区的制糖企业规模较云南略大,平均单 厂产糖 3.92 万 t ,吨糖出厂成本价虽然比云南高 239 元,但由于地理优势, 运输费用低,吨糖还有利润 66.7 元。而广西制糖企业规模属全国最大,日 榨 2000t 以上的中大型企业占 61.5 , 2001/02 年榨季全区平均单厂产 糖 4.75 万 t ,吨糖出厂成本较低,吨糖效益最高。但我们在上述图表中同时看到,即使以国内竞争力最强的广西制糖企业 生产力作为代表, 我国糖业的生产规模和成本仍难以同世界食糖主出口国相 提并论。如澳大利亚单厂产量达20.4万t,泰国17.86万t,巴西7.27万t,而 国内单产量最大的广西仅为4.75万t ;3大食糖主出口国的原料成本在95 104 元(人民币) /t 左右,其中巴西是世界上食糖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 折成白砂糖吨糖含税生产成本只有 1283 元,澳大利亚 1573 元,最高的泰 国也只有1648元,与广西白砂糖吨糖含税生产成本 2621.5元/t相比,低 近1000元/t。如此高成本下,我国糖业很难抵御来自国际糖市的竞争压力, 加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制糖业均采取扶持和保护政策(如给农民补贴、限制 进口、低税率等),而我国制糖业不仅无法享受相应的扶持与保护政策,且 税费沉重,使得我们与国际先进食糖出口国之间的竞争力差距更为突出。如 澳大利亚对食糖生产增值税实行零税率,泰国增值税率也只有7,而我国食糖增值税率却高达 17 (出口退税率只有 13 ),还有附加的教育附加 费、防洪费等,所得税率也高达 33 ,此外糖厂还必须交纳道路维护费、 乡村甘蔗管理费、治安费、计生费等各种费用。其中广西、云南还分别对甘 蔗收取 8和 11 的特产税等等。在这种税费体制下,企业通过正常渠道 很难形成资本积累,要做强做大不容易,何来竞争力。由于世界上主要产糖国对糖的进口构筑了很高的壁垒,保护本国制糖业 (主要措施包括配额限制产糖量、 配额限制进口、 高关税率、变相补贴出口、 最低保护价等),主产糖国家国内糖价远远高于国际市场食糖价格,因此, 国际食糖市场价格实际上是一个被扭曲的价格。而我国入世承诺对糖保护程度很低,国产糖生产成本却很高,因此,随 着加入 WTO 后的国内食糖市场的逐步放开,我国制糖工业将会受到严重冲 击,一大批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将会关闭,我国制糖业将比其他国家更早 地实现与国际糖市的实际性接轨。 由于我国糖业实行的低关税、 高税费政策, 使得我国糖业在国际糖市竞争的形势更为严峻。2、影响我国糖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从表象上看,我国糖业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规模小、生产成本高、 税费重、质量差、效益低等问题。但真正影响我国糖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是 我国糖业的体制问题。正是由于我国糖业体制的种种弊端所限,使得我国糖 业仍处于无序生产与发展的混乱之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糖业发展的深入,我国糖业体制曝露出的问题日益尖锐,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糖业的良性发展。2.1 管理体制问题从表 5 、图 1 和图 2 可看出,由于调控不力,食糖生产出现周期性的波 动,进而引发食糖价格也随即出现周期性波动, 一个周期约为6年左右一 产量大增,糖价必然大跌;糖价大跌,必然调低糖料价格,农民减少糖料种 植;糖料种植的缩减,又引起产量的减小和价格的大涨;价格的大涨,又再 次引发产量的激增,如此反复循环。这种产量与价格的巨幅波动正是由于国家未能对食糖市场形成有效的宏 观调控所致。粮、棉、油、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但我国一直以来对食糖 生产的糖料种植、加工、储备、进出口和消费实行多头管理,对糖业生产未 能建立一套有效的调控机制,工、农、商、外贸、计划等管理部门经常未能 达成有效协调, 加上政府效率低下, 造成我国食糖产量和价格的大幅度变动, 严重阻碍了糖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根据战略要求和调控市场的需要建立了食糖储备制 度,根据收储的年限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轮换和投放,食糖储备制度本可发挥 蓄水池般的调控糖市的作用, 但在轮换和投放储备过程中, 由于操作不规范, 食糖储备制度并不能发挥调控糖市的作用,甚至可能反过来成为打压糖价、 加剧市场波动的工具,使得“对糖业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成为一句空话。2.2 产权制度问题我国制糖企业除少数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外, 绝大多数还维持纯国有状态, 因此,在国有糖厂中产权制度不明确的问题十分突出。国有糖厂是典型的出资者不到位的企业,国家是股东,但国家实际上没 有出资,糖厂的投资资金和流动资金全部由企业向银行借贷。 从公司法理解, 很多国有企业是没有注册资金、没有实际出资人、没有所有者(股东)的企 业,而这就造成企业经营失误后债务责任无法得到追索与偿付,造成国有资 产损失或贬值。因此,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企业向债权人(银行)融资经 营,在付清债权人本息和缴交各种税费以后,剩余资产应该是企业经营者和 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所有权应该是企业职工,而不是国家。资不抵债的国 有企业,其所有权应该是债权人的,而债权人不一定就是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问题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委托代理问题企业运作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但承担风险 的股东(委托人)经常没能有效地、直接地控制企业及其具体运作,而是把 企业委托给经理(代理人)进行运作,代理人比委托人更贴近企业的实际经 营,更了解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便存在着一种危险,即代理人有可能出于 私利而机会主义行事,出现忽略或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如代理人可能会: 竭力回避风险,不敢果断决策,不求开拓和创新;不履行节约,过分地追求 高工资和在职高消费;过多的聘用职工和设置过多的职位,人浮于事;以高 于市场价格购进原材料,低价出售产品,向客户索取回扣;把公司的经营策 略、经营渠道泄露给竞争对手,造成公司重大损失等。而从另一方面,经营 者大公无私,精心把企业经营好并不能给个人带来太大利益,甚至可能会因 此丧失经营权。因此,企业经营者更多的是因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而采取短 期行为,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没有人真正为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这就产生了严重的委托一一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在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由于国有企业产权属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造 成很高的信息成本和组织成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股东的缺位,没能建立 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很难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或监督成本很高,法规不完善和监督不到位,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使得国企经理们完全 是凭良心或责任感工作,更多的是考虑经营者或职工的利益,而委托人 (国 家)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更有甚者,经理人对国企财产随意占用、挥霍、不 思进取,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大量职工下岗。因此,委托代理问题在国有糖厂中所凸现的不仅是难以监控的高成本运营表现,及诱发追求短期利益的相关举措,最严重的是造成国有资产流 失的高风险危害及丧失民族工业走向良性发展所需的积累基础。2.3 市场定位问题企业如何使自己做强做大,如何提高综合竞争力,必须先解决企业定位 问题,正所谓:方向不明,功夫白费。若企业定位不准,则直接影响战略规 划,难以形成竞争优势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国内的制糖企业普遍存在定位模糊的弊病,企业定位过多地依赖政府, 更多地决定于自然条件,没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及实施目标所必需的战略管如不少地区的制糖企业受限于该地区的地形特征,蔗区分隔不连片,使 得以蔗区为依托的糖厂普遍都规模偏小。且政府过多地干预企业的运作,企 业受制于行政管辖也只能听命于政府, 一些不适宜发展制糖业的地区也因短 期效应而盲目上项目,但又受限于当地资源无法扩大生产规模,造成无法形 成规模生产经营, 竞争力偏低。而且由于政府没有对整个地区的糖业发展实 施必要的规划,常犯重复投资建设等错误。绝大多数制糖企业无视自身条件 局限及市场发展需要,均定位为生产成品糖厂家(制作工艺都是将生产原料 直接加工成品糖),生产品种单一且规模偏小,难以适应企业的长期发展及 市场竞争的需要。 而且由于当地政府对制糖企业的过多干预(尤其是对国有 制糖企业的干预),使得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善、机制不活的问题,这样的 企业自然效益不佳、竞争力低下。企业定位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另一种弊端就是失去政府管理后的企业将 丧失发展目标及必要的行政约束,陷入盲目发展的黑暗之中。如主产糖省区之一的湛江地区,至今仍有几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 是糖厂历史包袱没能解决,负债重,全市 17 间地方糖厂资产负债率平均达 132.4 ,严重资不抵债;二是历史蔗款没能兑现,到目前全市共拖欠历史 蔗款白条近 10 亿元;三是糖厂大多数采取的是掠夺性生产, 科技进步缓慢; 四是信用体系没能建立。湛江地区本来是比广西还富有竞争力的地区,但现 在却走了弯路,成为糖业发展不稳定的地区,这与企业定位失误,过多地依 赖政府但不能从政府得到有效的扶持、引导与约束有很大的关系。以上现象说明了我国制糖企业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中普通存在的定位失 误问题。就企业而言,尤其是国有企业,过多地听命于政府,将丧失企业定位主 动权,企业发展目标混淆,经营者很难把握或者很少考虑要发展成为怎样的 企业,或即使有了发展目标,也因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而无法形成有效的 战略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其竞争策略,被 动地参与市场竞争,这样的企业将很快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就政府而言,过 多的干预企业经营运作,将会丧失企业的活力以灵活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 使企业在过多的行政干预中窒息而亡; 另一方面政府若完全放开对企业的行 政管理,将无法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适度引导,无法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革 新支持与帮助,且无法根据其区域特点培育和扶持企业,无法形成该地区的 核心竞争力,使得单个企业的竞争实力过于薄弱,易被市场的竞争强者所击 垮;同时该地区也因企业的规模过小或无优势企业的品牌效应,无法带动相 关产业,影响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当地政府的声望,影响该地区政 治及经济的竞争地位,最终也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当地企业的发展。而广西糖业之所以在近几年得以迅猛发展,跃升为全国产糖第一重省, 与企业及政府的市场定位较准密不可分。广西多丘陵,资源不太丰富,许多地区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发展 其它经济并不理想,因此政府大力号召种蔗脱贫,扶持当地制糖工业的发展, 积极推广连片种植,发展规模较大的制糖工厂,在技改及相关政策方面给予 扶持,推进广西糖业的发展。而且近几年,广西政府锐意对产权制度进行改 革,引进多元投资主体,组建几个大型企业集团,突出区域竞争优势。最重 要的是,广西政府提出了“广西糖业实施低成本扩张的竞争战略”,政府与 企业密切配合,齐心在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方面狠下功夫,在近几年甜菜 糖及其它不适宜发展糖业的地区因成本过高而逐步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