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南通密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处于风必摧之、流必湍之、众必非之的时候。中国人被贬为“东亚病夫”时,看尽了世界的白眼,此时欲之际,抬头便见红眼,四处射来的更是家常便饭。一个人在迈向优秀的过程中是要尝遍白眼和红眼的,一个国家的过程亦是如此。A. 出人头地明枪暗箭兴起B. 出类拔萃明争暗斗兴起C. 出人头地明争暗斗崛起D. 出类拔萃明枪暗箭崛起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无论是继承还是发展,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最好让它保持“某种天性”。;。,。人人都能做到“敬”与“诚”,社会风气就会好转,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比如,做人要讲“敬”和“诚” 敬,就是要有敬畏心,对自己尊敬,对他人尊敬 学传统文化,就要学其精神 诚,就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心、诚信 他仍然是一个大写的“人” 一个人哪怕一本书都没读过,但如果做到了“敬”与“诚”A. B. C. D.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传统文化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A 书法京剧刺绣绘画B. 绘画刺绣京剧书法C. 京剧书法刺绣绘画D. 京剧书法绘画刺绣4.阅读下图,关于“垃圾分类”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9年6月5日)A. 绝大部分民众懂得垃圾分类的概念,但只有不到半数的人一直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B. 清楚各类垃圾具体分类方法的民众不到一半,是有时不能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原因之一。C. 有少部分民众从未尝试对垃圾进行分类,只是因为他们对垃圾分类知识基本不了解。D. 从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泷冈阡欧阳修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于是小子修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五,有删改)注:阡:墓道,泛指坟墓。卜吉:安葬。丧俗中,葬地、葬日皆由卜筮决定,若吉,方能行事。俾:使。剑:挟在腋下,此处可理解为抱着。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之始归也 归:出嫁B. 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废:荒废C. 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恨:遗憾D.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 顾:看见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父亲爱结交朋友,俸禄微薄,家中常常没有多余的钱财,他说,不要让钱财使他受累。B. 欧阳修在父亲去世六十年后才写此文,是因为想有所建树的时候,再修文来告慰先父。C. 父亲常在夜里推求案卷,很想死囚求得一条生路,却常常因为办不到而叹息。D. 欧阳修年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自食其力,她相信欧阳修终能成才,家中后继有人。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2)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8. 文中父亲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三、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江宁夹口二首王安石其一钟山咫尺被云埋,何况南楼与北斋。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其二日西江口落征帆,却望城楼泪满衫。从此梦归无别路,破头山北北山南。注:王安石: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南楼与北斋:王安石尝读书于此。北斋,指昭文斋。破头山:在蕲春,是佛家大师说法的道场圣地,这里喻指定林寺。北山:即钟山,王安石曾居住于此。9. 赏析“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的表达效果。10. 两首诗都是写作者的梦境,有哪些不同之处?四、 名句名篇默写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2)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 (李白蜀道难) (3) 吾尝终日而思矣,_。 (荀子劝学) (4)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 (屈原离骚) (5) 位卑则足羞,_。 (韩愈师说) (6) _,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7) 千呼万唤始出来,_。 (白居易琵琶行) (8) _,勿临渴而掘井。 (朱柏庐朱子家训)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一个普通人李娟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的,从南至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不容易才能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可是,那个老账本上的所有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几年。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家伙的下落。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便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牧民居无定所,放债比较困难,但我们还是敢给人赊账,主要是因为我们有赊账人签名的账本,无论他们到哪里我们都能找到债主。B. 第段写牧民一定要亲眼看见我们用笔划去名字,才放心离去,这主要是为了突出他们非常诚实,信守承诺,极其看重信誉。C. 第段是过渡段,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其中用“好几年”写时间长,又为下文写“这个人”彻底忘了赊账的事埋下伏笔。D. “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这几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我妈”的不好意思、尬尴,也有找到债主的释然。13. 请简要分析“普通人”这一人物形象。14. 请谈谈塑造“普通人”这一形象时,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六、 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文起八代之衰清石如果可以穿越回大唐,在那盛世之初,我们可以见到最流行的文章是这样的:“前朱雀,后玄武;左苍龙,右白虎;环卫匝,羽林周。雷鼓八面,龙旗九斿。星戈耀日,霜戟含秋。三公以位,百寮乃入。鸣佩锵锵,高冠岌岌。规矩中,威容翕,无族谈,无错立。若乃山中禅定,树下经行,菩萨之权现,如来之化生,莫不汪洋在列,欢喜充庭。天人俨而同会,龙象寂而无声。”这是唐初四杰之一杨炯的盂兰盆赋中的一段,文中描述了武则天于如意元年(692)将盂兰盆分送佛寺的情形。“三公”以下,百官静默并立,武后临御,举行盛大法会。当时骈文盛行,多数用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而杨炯文风号称“骨气”“刚健”,这篇文章已是被赞为“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不止涉猎浮华”(四库全书总目)的佳品,当时给皇帝上奏疏便是用这样的文体。而过了几十年之后,最为人传诵的文章变成了这样:“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或者是这样:“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这就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早已熟悉的唐宋八大家散文。这一次文体的改变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东汉以来的浮华文风为之一变。这次文体改革的口号是“文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