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www.59168.net QQ:1003 59168 职高数学论文职高数学教学论文-对职高数学实现和谐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职高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下,学习习惯差,毅力不强。为实现和谐教学,让学生树立信心,自主发现、观察、探究,本文从在师生融洽关系中感受和谐、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和谐、在回归生活中品尝和谐、在激励评价中回味和谐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职高;数学;和谐教学;生活;激励评价和谐,意即配合得当,和谐教学就是指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等教学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高度平衡协调的动态组合和完善的整体和谐。在和谐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适应,形成双向交流,从而产生最佳结合点。因大部分职高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下,兴趣淡漠,毅力不强,职高数学教师大都会面对这种窘状:班里学生从开学初的“都抬头”逐渐到“部分低头”,到最后的“小部分趴在桌上”。那么怎样实现教学和谐,让学生“乐于抬头”,能看到“一片晴空”呢?在师生融洽关系中感受和谐根雕原理:弃之荒野的树根是无用的废料,然而到了根雕艺术家手里,经雕琢却成了艺术品。这种加工不仅使树根具有了艺术价值,它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也提高了。很多数学教师把那些“低头的学生”当做是“无用的废料”,抑或是“不可雕的朽木”。其实,教师就是一位艺术家,教育就是一位艺术家加工艺术品的过程。很多教师可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其实我们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应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可能经过我们加工的“艺术品”不一定有很高的价值,但要相信至少会有价值,而不是“弃之荒野”,任之“腐朽”。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利翁,他擅长雕塑。有一次他雕了一座美少女像,由于他把全部的热情和希望倾注在这尊雕像上,将它当成一个有感情的人而爱着她,天长日久,这尊雕像居然活了,变成了真正的美丽少女,并与国王结为伉俪。职高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没有恒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惰性大,若对他们嫌弃、斥责、批评或挖苦,不但不能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关怀,而且还会损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容易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久而久之,学生会因为不喜欢教师迁移到不喜欢数学。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环境,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学习,才能愉快地参与到知识构建过程中。学生可能有很多的缺点,教师应做的是把学生的缺点看成是偶然的,优点是可贵的,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体味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滋味,从而让他们产生信任感和进取心,最后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意境,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验愉快和振奋,进而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和谐良好的服务应是适应对方需要的服务,数学教学应该从数学活动的实际出发,要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一)在动手操作中尝试和谐认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改变对象的“转变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既是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情感丰富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自己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成功体验,进而主动地探求知识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授“椭圆”一课时,笔者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块硬纸板、两个图钉和一根细绳,笔者做了一点简单的提示后,请学生们自己试验画出椭圆来。接下来笔者又请学生进一步试验:如果两个图钉的距离拉大,椭圆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如果绳子的长度等于两个图钉的距离,会怎么样呢?如果绳子的长度小于两个图钉间的距离,会怎样呢?你能否给椭圆下定义呢?通过这种自己动手的画图试验,学生们很快从实验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之后,笔者对学生的操作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加以肯定时,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得到教师的赞扬而感到高兴,从而激发出要更加努力学习的激情。(二)在问题情境中创设和谐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学会怎样用数学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每堂课都需要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于这些情境,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作为背景:有一位商人和一位数学家谈生意,数学家对商人说:“我准备在1个月内每天给你10万元钱,但在这个月内每一天,你都要给我回扣,第1天给我1元,第2天给我2元,以后每天的回扣是前一天的2倍,请你考虑一下,如果你愿意,我们就到公证处办理公证手续。”商人不假思索满口答应了,请大家替数学家和商人算一下,谁得利?学生的想法和商人一样,这时我点明数学家大约能拿到5亿多元回扣,学生大吃一惊,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迫切想了解所学内容,为新课讲授创造了积极的心理准备。当然,问题的提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遵循可接受性原则,造成学生认知冲突。又如,在讲解习题“求tan10tan20tan30tan40tan45tan60tan70tan80的值”时,班里一部分学生一看到这样“长”的求值题,第一反应是“头痛”,我肯定不行,于是不再思考,面对这种现状,我问学生:(1)tan10与cot10有什么关系?(2)tan80与cot10又有什么关系?(3)tan45是多少?经过这样的铺垫性的复习之后,学生就较容易地完成了这个题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题并不可怕,既消除了恐惧心理,又尝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有联系的子问题,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步骤,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学生层层有进步,处处有成功。(三)在讨论交流中激发和谐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会有师生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汇。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学习不能通过教师传授实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通过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人际间的协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而建构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保留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并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多视角、多方位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从其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和补充,促使学习者意识到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别,在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见解进行分析的鉴别中,发展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y=Asin(覣x+)的图像和性质”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函数y=Asinx与函数y=sinx图像间的关系;(2)函数y=sin覣x与函数y=sinx图像间的关系;(3)函数y=sin(x+)与函数y=sinx图像间的关系;(4)函数y=Asin(覣x+)与函数图像间的关系。共同探讨如何进行图像变换,然后由学生讲解自己的结论,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并作最后小结。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尽量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氛围和机制,在这种和谐平等的教育环境下激起教与学的“共振”。教师也可以定期尝试“沙龙”式教学,将课堂变为师生间、学生间相互挑战、竞争的场所,共同参与对数学问题的研讨。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和谐课堂的主人应是学生,应给学生创造一些张扬自我个性、展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和谐课堂的时空应让位于学生,应最大限度地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活动、思考。在回归生活中品尝和谐可笑的答案:美国数学教育家熊菲尔德有一个很值得思考的数学测试题:“一艘船上载了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这样一道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居然有学生出来解答:75-32=43岁。为什么会得出这样可笑的答案?缘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脱节。数学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学习和运用数学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乐于实践的情操。例如,笔者在讲“排列”时,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刚好公布,于是笔者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用多媒体展示5个福娃,问:“把5个福娃排成一排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设立数学兴趣小组,围绕教材内容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尽可能地创设活动情境,如组织学生收集本市或农村的经济增长、变化数据,调查银行各种存款的利息,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开展如按揭购物小课题研究活动等。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激励评价中回味和谐蛙跳原理:两只青蛙掉到一个坑里,因为坑很深,上面的青蛙就对它们喊:“别跳了,坑太深了。”一只青蛙没跳,趴在坑底,太阳出来后被晒死了。另一只青蛙却一直跳个不停。外面的青蛙越喊,它跳得越欢,最后一跃出了坑。青蛙们问它为什么能跳出来,这只青蛙回答:“我误会了。因为我的耳朵有点听不清,以为你们都在给我加油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激励,要借鼓励为主的激励机制来增强学生发展优势和提升弱势的信心。人总是会跌倒的,但关键是要鼓励他迅速爬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时不时会提出一些新颖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那些发表不同想法的学生应予以表扬,以时时唤醒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无限的思维空间。哪怕学生的见解不对也要宽容、引导,不能妄加批评和指责,这样才能慢慢消除职高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发现、勇于猜想并发表自己看法的精神。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并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要善于进行角色换位,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学生的问题和观点。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应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数学环境,让学生乐于学习;给学生一个对话的数学环境,让学生善于交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勇于探究;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数学环境,让学生甘于实践。应创设一个和谐的数学环境,让学生抬头去发现、观察、探索眼前的“一片晴空”。参考文献:1陶西平.换一种眼光看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